言情中文网 > 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 >第383章 避难所的礼物:《罗氏家训》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83章 避难所的礼物:《罗氏家训》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罗令把锄头靠在墙边,铁刃上还沾着些泥。他站起身,拍了下裤腿,灰扑扑地散开一缕。赵晓曼从窗里探出头,手里捏着一支红笔,作业本摞在臂弯里。

  “你要去?”她问。

  他点头:“昨晚梦里,那匣子动了。”

  她没再说话,只转身进了屋。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个布包,里面是手套和软刷。她走得不急,但每一步都踩得实。

  王二狗已经在避难所外头等着了,手插在巡逻队马甲兜里,脚边蹲着条黄狗。他看见罗令,往前跨了半步:“真要进去?里面可不比外头,塌一块都能要命。”

  罗令从脖子上解下残玉,握在掌心搓了两下,又挂回去。“你守门,我进去。”

  “我不是拦你。”王二狗嗓门压着,“我是怕……万一出点事,村里人没法接受。”

  “那就别出事。”罗令说,“我只拿一样东西。”

  王二狗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抬手,朝身后挥了两下。几个巡逻队员从树后走出来,一人扛着折叠梯,一人拎着应急灯。没人说话,但动作利落。

  通道口的石板已经被挪开,露出向下的台阶。罗令提了灯,先迈脚。赵晓曼紧跟着,手扶着墙,指尖蹭过青苔。

  王二狗没再拦,只在入口处立了块木牌:**非值守人员,禁止入内**。

  台阶往下,空气渐渐沉下来。灯泡照着墙面,石缝间有水珠渗出,顺着凹槽往下淌。罗令走得很慢,每一步都先用脚尖试探。到了第三道弯,他忽然停住,抬手示意。

  前方三块石板颜色不同,边缘有细微裂痕。

  他蹲下,手指顺着缝隙划了一圈,又贴耳听。静了几秒,才伸手从工具包里掏出一筒糯米灰浆,沿着接缝细细补上。等浆料稍干,他才踩上去,稳稳走过。

  赵晓曼跟在后面,没问。她知道,这些路他早就在梦里走过几十遍。

  内室门是整块青石雕的,门缝里嵌着铜条。罗令从布包里取出竹简匣的位置,就在门后正中,被一堆碎石半掩着。他蹲下,用手一点点扒开。

  匣子是楠木的,表面刻着螺旋纹,锁扣锈得发黑。

  赵晓曼戴上手套,轻轻吹去浮尘。她伸手去试锁,刚一碰,罗令拦住她。

  他解下残玉,指尖抹过玉面,然后轻轻贴在匣盖上。

  “咔。”

  一声轻响,锁扣弹开。

  两人同时屏住呼吸。

  赵晓曼慢慢掀开盖子,里面是一卷竹简,用丝线捆着,保存完好。她取出软刷,轻轻扫去表面浮灰,再一点点解开丝线。

  第一片竹简展开,字迹清晰——

  “物坏可修,人亡则绝;守物者,必先守心。”

  她念得极轻,像怕惊了什么。

  罗令站在她身后,没动。这句话,他在梦里见过无数次,但从未完整。如今真落在眼前,反倒觉得心口一沉。

  赵晓曼一片片翻看,声音渐渐稳了:“这不是族规,是生存法则。先民知道,墙会倒,屋会塌,但只要人心不散,就能重来。他们不写名字,不立碑,是因为知道——文化不在石头上,而在人心里。”

  罗令低头看那行字,指尖悬在竹简上方,没敢碰。

  “他们把最重的东西,藏得最深。”他说。

  赵晓曼抬头看他:“现在呢?”

  他没答,转身掏出手机,打开直播。镜头先扫过竹简,再缓缓移向赵晓曼的脸,然后是整个内室——昏黄的灯,斑驳的墙,静止的空气。

  弹幕一开始很慢。

  【这是啥?】

  【罗老师又挖到东西了?】

  【这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罗令把手机架在石台上,退后一步。

  赵晓曼站起身,捧着竹简,走出内室,站在避难所门前的石阶上。天光从山顶斜照下来,落在她肩上。

  她开口,声音不大,但稳:“这是八百年前,我们祖先留下的《罗氏家训》。它不教人怎么升官发财,只说一件事——物坏可修,人亡则绝;守物者,必先守心。”

  弹幕停了一瞬。

  【等等,这不就是王二狗昨天说的那句话?】

  【昨天他在县里讲的……】

  【我靠,对上了!】

  赵晓曼继续:“他们知道,再坚固的墙,也扛不过百年风雨。但只要还有人记得为什么修墙,墙就永远能立起来。文化不是物件,是选择。是明知费劲,还要用糯米灰浆搅三天;是明知没人看,还要把字刻进竹子。”

  罗令走到她身边,轻声接了一句:“物坏可修,人亡则绝。”

  赵晓曼看着他,点了下头。

  他抬高声音:“守物者,必先守心。”

  石阶下,几个村民不知何时围了过来。有人刚从田里回来,裤腿还沾着泥;有人抱着孩子,站在后排踮脚听。

  一个老人最先跟上:“物坏可修,人亡则绝……”

  声音不大,但清晰。

  接着是第二个:“守物者,必先守心。”

  第三个,第四个。

  罗令没再说话,只站在那儿,跟着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声音从石阶扩散开,穿过林子,落进田里。远处锄地的人直起腰,听见了,也放下锄头,跟着念。

  直播画面里,弹幕疯了。

  【我眼泪下来了】

  【这才是中国人】

  【不是文物多厉害,是人厉害】

  【赵崇俨之前说这是乡野迷信?他懂个屁!】

  王二狗站在人群外,手还插在马甲兜里。他没念,只是看着罗令的背影,忽然觉得喉咙发紧。

  他掏出手机,点进巡逻队群聊,打字:**把避难所门口的警示牌换了。写‘此地有根,勿扰’。**

  发完,他抬头,看见赵晓曼正把竹简轻轻放回匣中。罗令接过,双手捧着,像捧着刚出生的孩子。

  “送回去?”王二狗走过来问。

  “不。”罗令摇头,“就放内室原位。但明天,我要在文化站前立一块石碑,把这十六个字刻上去。”

  “不怕被人偷?”

  “不怕。”罗令看他,“心在,字就在。心不在,碑立得再高也没用。”

  王二狗没再问,只默默走到石阶前,拿起扫帚,开始清理台阶上的落叶。

  赵晓曼走到罗令身边,低声说:“你说,他们当年为什么要藏得这么深?”

  “因为太重要。”罗令说,“不经历绝境的人,看不懂这句话。”

  她点头,没再说话。

  直播还在继续。镜头对着空荡的石阶,风吹动树梢,扫帚划过石面的声音清晰可闻。

  忽然,一个孩子从田埂跑过来,手里举着个泥捏的小房子,摔了一路,边角都磕坏了。他冲到石阶前,气喘吁吁地举起来:“罗老师!我修好了!”

  罗令低头看他,接过泥屋,翻来一看,裂缝处用湿泥仔细补过,还压了道指纹。

  他笑了下,把泥屋放在石阶最上层。

  “放这儿。”他说,“明天,让它晒晒太阳。”
  http://www.yqzw5.cc/yq46647/3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