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 >第357章 王二狗的导游证:身份的蜕变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57章 王二狗的导游证:身份的蜕变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赵崇俨的手机屏幕在酒店地毯上裂成蛛网,他没捡,转身推开窗。山风灌进来,带着雨后泥土的腥气。他盯着远处青山村文化站的轮廓,咬着后槽牙,一言不发。

  天刚亮,王二狗就蹲在文化站门口啃烧饼。工装裤兜里那本红皮证硬邦邦地硌着大腿,他时不时伸手按一下,确认还在。烧饼渣掉在鞋面上,他也没拍,眼睛一直盯着村口那条泥路。

  罗令从里屋出来,手里拎着探地仪包。看见王二狗,顿了顿:“紧张?”

  “不。”王二狗把最后一口饼咽下去,灌了口凉茶,“就是……怕说错。”

  “说你家的事,还能错?”

  王二狗咧了咧嘴,没吭声。他知道村里有人嚼舌根,说他一个偷碑的混子,也配拿导游证。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可这证,是他熬了三十七个晚上,一笔一划抄完的培训笔记换来的。他不想给罗令丢脸。

  赵崇俨的车就在这时开进村口,黑色轿车溅着水坑,停在文化站外。他下车,唐装下摆沾了泥点,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王二狗,又落在他胸前别着的导游旗上。

  “哟。”他冷笑,“昨天还蹲在沟里刨石头,今天就挂牌子带团了?这证,是你从地里顺出来的吧?”

  王二狗没动,也没抬头。

  罗令站在门框阴影里,也没说话。

  王二狗慢慢站起身,手伸进工装内袋,掏出那本红皮导游证。塑料封皮有点旧,边角磨白了,但上面的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资格证书”几个字清清楚楚。

  他把证举到镜头前,是罗令刚架好的直播机位。他没看赵崇俨,只对着镜头,一字一顿:“国家文旅局发的。编号,G。我王二狗,现在是持证上岗的乡村导游。赵专家,您认得字不?”

  弹幕刷了一下。

  “卧槽!真有证!”

  “三十七天夜校,十二次考核,我查过公示名单,他成绩排第三。”

  “赵崇俨脸都绿了。”

  赵崇俨嘴角抽了抽,还想开口,王二狗却已经转身,把证收回口袋,拍了拍旗杆:“第一团,出发。”

  游客是头天晚上就报了名的,二十来人,站在老槐树下等着。有人举着手机拍,有人小声议论:“这导游……看着不太靠谱啊。”“衣服都没熨,口音还重。”

  王二狗走到树下,没背稿,也没看提示卡。他把手掌贴在树干上,粗糙的树皮硌着掌心。

  “这树,是我祖上种的。”他声音不大,但很稳,“嘉靖年间,村里闹瘟,夜里总有人失踪。官府不管,我老太爷那辈,是村里的守夜人。他带着人巡更,每晚敲梆子,走七条巷,风雨不误。”

  游客安静下来。

  “有一年冬夜,雪下得齐腰深。我老太爷巡到这棵树下,听见地底有响动。他挖开一看,是个塌了的密道口,里面堆着白骨。后来才知道,是外村来的流寇,挖地道偷粮杀人。从那以后,守夜人就在树下埋了护村符,年年祭。”

  他顿了顿,眼眶有点红:“我家八代守夜,到我爹那辈断了。我不争气,游手好闲,连祖宗的事都忘了。现在……我想捡起来。”

  没人说话。

  有人拍了照,发了朋友圈,配文:“守夜人后代当导游,听得我后脖颈发麻。”

  半小时后,#守夜人后代导游#冲上本地热搜。

  直播在线人数突破五万。

  王二狗带团走到村东老宅区,指着那三处泡过水的工地:“这儿,赵专家想盖酒吧。可这地势,低洼,压着古渠,雨季一来,水从地底冒,房子泡在汤里。罗老师讲过,这不是迷信,是地势。先人不在这儿建屋,是有道理的。”

  弹幕炸了:“原来古人也懂排水工程?”

  “比专家讲得明白。”

  “这才是真文化人。”

  赵崇俨的人当天就剪了片段,发到短视频平台,标题写着:“文盲胡诌祖宗史,青山村请神棍当导游?”视频里只截了王二狗讲护村符那段,配上阴森音效,评论区立刻有人带节奏:“编故事骗游客钱。”“八代守夜?族谱呢?”

  消息传到文化站时,罗令正在整理培训资料。他打开视频看了十秒,关掉,登录文旅局官网,调出王二狗的资格认证页面,又翻出县文化馆存档的《青山村守夜人名录》扫描件。

  直播重启。

  罗令把屏幕共享出去:培训签到表、模拟考核成绩单、结业证书。最后一项成绩栏写着“91.5”,高于同期两名县里派出的正式导游。

  “他不是临时工。”罗令说,“是考出来的。”

  赵晓曼接过话筒,翻开《村志》影印本第十七卷:“守夜人职责,每夜巡更三次,记录异常,上报村正。名录从嘉靖三十六年记起,王氏家族连续八代在列,最后一次记录是1947年,王建国,因保护村粮库被土匪枪击身亡。”

  她抬头:“历史在纸上,不在嘴上。”

  王二狗站在镜头前,从口袋里再次掏出那本红皮证。他没展开,只是用拇指摩挲着封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以前是没出息。”他说,“偷过石碑,骗过游客,占过小便宜。可现在不一样了。这证,是国家认的;我讲的每一句,是祖宗传的。我不怕你们查,不怕你们问。我王二狗——”

  他举起证,正对镜头:

  “讲的每句话,都有根。”

  弹幕停了一瞬,随即刷成一片红色。

  “破防了。”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赵崇俨算什么专家?连人家祖坟在哪都不知道。”

  赵崇俨坐在县城办公室,盯着手机屏幕。热搜第一是#王二狗导游证#,第二是#守夜人后代#,第三是#赵崇俨工地被淹后续#。他把手机倒扣在桌上,站起来,走到窗前。

  他想起昨天在村里,王二狗举着导游证的样子。那本红皮小册子,在镜头前像一面旗。

  他抓起桌上的茶杯,砸向墙壁。

  碎片四溅。

  王二狗不知道这些。他刚送走第一团游客,蹲在文化站台阶上喝水。有个小女孩跑回来,塞给他一张画:歪歪扭扭的导游旗,下面写着“王导带我找到祖先”。

  他把画折好,塞进导游证的夹层。

  罗令走过来,递了根烟。

  “明天还有团。”

  “知道。”王二狗点上烟,吸了一口,“这次讲夯土墙的工艺。”

  “嗯。”

  “罗老师。”王二狗忽然问,“你说……我算文化人了吗?”

  罗令没回答,只拍了拍他肩膀。

  赵晓曼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新印的导游手册。封面上印着“青山村文化导览”,下面一行小字:“由守夜人后裔王二狗主讲”。

  她把手册递给王二狗:“游客点名要你带。”

  王二狗接过,手指划过封面。他没笑,也没说话,只是把手册塞进工装内袋,和导游证放在一起。

  第二天清晨,他站在村口,旗杆支在地上。新一团游客陆续集合。他清了清嗓子,打开扩音器。

  “各位,我是王二狗,今天由我带大家走进青山村的历史。第一站,老槐树。那棵树下——”

  他刚开口,手机震了一下。

  是文旅局通知:今日游客量突破限额,建议增开两场导览。

  他看完消息,抬头,阳光照在导游旗上,红得发亮。

  他按下扩音器开关,声音清晰:

  “那棵树下,埋着我们村的根。”
  http://www.yqzw5.cc/yq46647/3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