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 >第335章 双玉的指引:南海的召唤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35章 双玉的指引:南海的召唤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石子还摆在地上,罗令没再动它。赵晓曼站在文化站门口,风从河滩卷上来,吹得她发梢轻晃。她没问下一步,知道他总会说。

  他转身进了屋,门没关严,一道光斜切进地板。他坐在桌前,打开直播后台,翻看昨晚的留言。一条弹幕停在屏幕中央:“你们破了风水谜,下一步是不是要挖海底龙宫?”

  他盯着那行字,手指慢慢滑过残玉。玉面温热,像是被什么轻轻推了一下。闭眼的瞬间,水声涌进来——不是河,是海,浪打在礁石上,远处有岛影浮在雾里。一艘船沉在海底,船头朝南,甲板上刻着星图。

  他睁眼,玉凉了。

  天还没亮透,他去了老槐树下。树根盘结处裂开一道细缝,他伸手进去,摸出一块布包着的青铜片。这是前些日子修井时发现的,一直没来得及细看。他擦去锈迹,背面刻着七颗星,连线成斗形,末端指向东南。

  他抬头看天。北斗低垂,尾星斜指南海。

  清晨,文化站的白板上多了两幅图。一幅是双玉拼合后的星轨,另一幅是昨夜梦中浮现的岛屿轮廓。两条线从青山村出发,一条沿江而下,一条穿海而行,在白板尽头交汇于一点。

  赵晓曼进来时,他正用红笔圈住那个点。

  “不是我们要去找它,”他说,“是它一直在叫我们。”

  她没问为什么。她走到柜子前,取出一只玉匣,打开,里面是一卷泛黄的手绘图。她铺在桌上,指尖顺着一条航线滑动。起点是古越渡口,终点,正是白板上的那个红圈。

  “我外婆留下的。”她说,“她说,我们的祖先是海上来的。”

  罗令没说话。他把青铜片放在图上,星位对齐,分毫不差。

  中午,村里开了会。人挤在小学操场的屋檐下,雨前的风把横幅吹得啪啪响。

  刘德福拄着拐杖,嗓门最大:“祖宗守的是山,不是海!你一走,赵崇俨的人再来怎么办?校舍谁修?竹阵谁管?”

  没人接话。王二狗蹲在台阶上,手里捏着一张纸,皱巴巴的,边角都快烂了。他忽然站起来,把纸拍在桌上。

  “我王二狗,退伍潜水兵!”他声音发抖,“水库底下三百米,我能闭气游两趟!我要去!”

  有人笑。他不恼,从裤兜掏出一枚铜扣,又从脖子上扯下一条红绳,上面串着半颗牙齿。

  “这是我在水下摸到的。那艘船……我梦见过。”

  全场静了两秒。李国栋坐在角落,一直没开口。他慢慢站起来,拐杖点地,走到王二狗面前,伸手摸了摸那枚铜扣。

  “老辈人讲,守夜人能听水底说话。”他声音低,“你祖上,是巡海的。”

  王二狗眼红了。

  赵晓曼把族谱图摊开,指着航线上的标记:“这不是出海,是回家。他们当年从这儿走,带着东西,也带着命。现在东西还在底下,命得有人接回来。”

  刘德福不说话了。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茧子厚,裂口深,像树皮。

  罗令走到白板前,拿起手机,打开地图。输入一串数字——是昨夜梦中星图旋转的节奏,结合井底水流频率算出的坐标。光标落下,定在南海某处,与星轨终点完全重合。

  “不是我们在找船。”他说,“是船等了我们八百年。”

  没人再反对。

  下午,罗令带赵晓曼去了古井。青铜门还在原地,凹槽形状与双玉契合。他把玉贴上去,指尖刚离开,井壁的符号亮了。水流从四壁渗出,汇成一股,开始旋转。速度越来越快,形成螺旋,水面上浮现出星图投影,与梦中一模一样。

  赵晓曼架起平板,录下旋涡的节奏。她数着每分钟的转数,对照李国栋口述的族谱密文——那是用潮汐周期和星象变化编成的密码。半小时后,她写下一组经纬度。

  “就是这儿。”她说。

  罗令输入地图,确认无误。他没保存,也没分享,只是把数字抄在笔记本上,撕下来,夹进父亲留下的旧工装帽里。

  傍晚,李国栋来了。他背着一只竹筒,外面缠着麻绳,封口用蜡封着。他放在桌上,没打开。

  “航海篇。”他说,“祖上留的。说走海的人,看了这东西,就回不来了。”

  罗令没伸手。他从包里取出父亲的帽子,放在竹筒旁边。

  “我爹说,根在,人就在。”他说,“现在我知道了,根不止在土里,也在浪里。”

  李国栋盯着那顶帽子,看了很久。最后,他解开麻绳,掀开蜡封,把竹简倒出来。泛黄的竹片上刻满符号,最末一片写着:“南溟有舟,载魂不沉。后人若至,当以心印心。”

  他把竹简推过去。

  “你们去,不是为了挖,是为了还。”他说,“还他们没说完的话,没走完的路。”

  罗令收下。

  天黑后,村里人陆续来了。没人组织,也没通知,一个接一个,提着灯,拿着手电,围在小学操场。孩子们站在前排,手里举着手机,镜头对准罗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站在台阶上,举起双玉。残玉贴在胸前,另一半在赵晓曼手中。两人靠近时,玉面微光浮现,映在每个人脸上。

  “我们不是去挖宝。”他说,“是去还愿。他们沉了八百年,等的不是打捞队,是认得他们的人。”

  火把亮起来,灯光连成一片。直播标题在屏幕上刷过:“青山村,出海!”

  赵晓曼打开直播,画面里是无数张脸,有老有少,有笑有泪。弹幕开始滚动:

  “算我一个!”

  “带点土下去,让他们知道家还在。”

  “我爷爷是渔民,他常说海里有路,没人敢走。”

  罗令没再说话。他把双玉收回衣领,转身走进文化站。桌上摊着地图,坐标点被红笔圈着,旁边是那顶旧帽子。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最后一页写:“出发前,修好东林第三根竹桩。王二狗的潜水服要加厚,南海水冷。”

  写完,合上本子。

  赵晓曼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两张车票。

  “明天一早,去省城。”她说,“设备得先运过去。”

  他点头。

  她没走,站在那儿,看着他。

  “怕吗?”她问。

  “不怕。”他说,“就怕去晚了。”

  她笑了笑,把车票放在桌上,转身出去。门关上,屋里只剩他一个人。

  他摸出残玉,贴在掌心。玉温,像有心跳。

  他闭眼。

  海又来了。船在深处,轻轻晃。甲板上的星图亮着,指向更深的海沟。水底有声音,不是风,不是浪,是人在说话,很轻,听不清。

  他睁开眼。

  桌上的地图被风吹动,一角掀起来,露出下面压着的照片——是父亲站在老槐树下的背影,手里拿着一把铁锹,正往树根旁填土。

  他伸手抚平地图,把照片盖住。

  然后站起身,走出去。

  操场的灯还亮着,人群散了,只剩几个孩子在拍视频。王二狗蹲在角落,正用砂纸打磨一个铜件,头也不抬。

  “二狗。”罗令说。

  “哎。”他应声。

  “潜水服的事,明天一起。”

  “好嘞。”他咧嘴一笑,手不停,“我这正改呼吸阀呢,得让它扛住深水压。”

  罗令没再说话,沿着操场走了一圈,检查每根灯柱是否牢固。最后一根在东侧,靠近校舍。他蹲下,拧紧松动的螺丝。

  起身时,风大了。

  他抬手按住衣领,防止残玉晃出来。

  远处,海平线隐在夜色里,看不见,但能感觉到。
  http://www.yqzw5.cc/yq46647/3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