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 >第333章 镇水兽的秘密:风水的科学解释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33章 镇水兽的秘密:风水的科学解释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石子滚了半寸,罗令盯着那道细痕,没动。赵晓曼站在他身后,风把她的袖口吹得贴在手臂上。她没说话,知道他这时候听不见别的声音。

  他闭了眼。

  残玉贴着胸口,热得像块刚从火堆里扒出来的炭。梦里的画面推着水,冲进脑子——老槐树根缠着岩层裂隙,往下三丈,一道暗红纹路横穿石英岩带。那不是天然形成的节理,是凿出来的槽,填了碎石和黏土,压实,再覆一层青石板。镇水兽的底座,就压在那块板上。

  他睁眼,转身,声音不高:“晓曼,拿《青山志》来。”

  她愣了一下,跑回文化站。罗令蹲下,手指顺着石子移动的方向划过去,一直延伸到镇水兽石雕的基座边缘。他敲了敲地面,声音闷。

  赵晓曼回来时,怀里抱着那本残卷。他接过,翻到“水利”篇,找到一句:“镇水者,非兽形也,取‘重石压脉,分势导流’八字。”他指着“压脉”两个字,又指向石雕底下,“这不是镇邪,是压断层。”

  她抬头看他。

  “先民知道这儿地动多,水压大。他们没测震仪,但看得见树歪、听得到河响。他们在断层带上铺缓冲层,用高密度石英岩做基底,再立重物压住——镇水兽不是图腾,是配重块。”

  她念出声:“分势导流……”

  “对。”罗令站起身,“水从上游冲下来,撞到这层硬岩,冲击力被分散,一部分走东涧,一部分沉入地下。岩层吸水慢,等于多了一道蓄能层。等于是把洪峰的时间拉长了。”

  赵晓曼还没反应过来,远处传来脚步声。地质队的人回来了,老教授手里提着探地雷达的主机,年轻工程师背着天线杆。

  “你刚才说要我们再测一次?”老教授喘着气问。

  “不是测水流。”罗令指着镇水兽,“测下面的岩层结构。”

  “你怀疑这里有工程痕迹?”

  “不是怀疑。”他说,“我知道有。”

  工程师皱眉:“凭啥?就因为一块石头自己滚了?”

  罗令没理他,对赵晓曼说:“把梦里那张结构图调出来。”

  她打开平板,调出一张手绘剖面图——从河床到地下五米,标着岩层分界、断层走向、填充层厚度。图是罗令昨夜画的,线条干净,标注精确。

  老教授接过平板,看了两秒,脸色变了。

  “这……你怎么知道断层在这儿?我们昨天扫过一遍,信号弱,没出图像。”

  “你们的频率太高。”罗令说,“石英岩反射强,盖住了下面的界面。用低频,加长扫描时间。”

  工程师不信:“你懂探地雷达?”

  “我不懂。”罗令说,“但我梦里有人干过这活儿。”

  老教授没笑。他盯着图,又看看石雕,忽然说:“再扫一遍。”

  他们重新布线,天线杆贴着地面缓缓推进。屏幕上的波形图一点点展开。起初是杂乱的反射,接着,一道清晰的楔形结构浮现出来——高密度岩体从东南方向切入断层带,深埋三米七,顶部平整,边缘有明显的人工修整痕迹。

  “这不可能……”年轻工程师低声说,“这种密度分布,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也不是自然的。”罗令蹲在基座旁,用手摸着石雕底部一圈凸起的纹路,“看这儿,榫口。这兽像以前拆过,是为了修下面的地基。”

  老教授蹲下来,顺着他的手指看。那圈纹路里嵌着细小的灰浆颗粒,颜色比石雕本体深。

  “你们送样本去省里测密度,也该测测这灰浆。”罗令说,“我赌是糯米灰浆,加了碎瓷和黏土。明代修堤常用。”

  没人说话。

  雷达图定格在屏幕上,楔形结构清晰得像一张工程设计图。老教授盯着看了足足五分钟,忽然抬头:“你是不是……早就知道?”

  “我知道它存在。”罗令说,“但不知道它叫什么。现在我知道了——这叫‘地质缓冲带’。”

  “缓冲带?”

  “现代大坝也有。”罗令捡起一块碎石,在地上画起来,“混凝土坝体下面,会做一层柔性垫层,吸收震动和水压。你们叫它‘减震垫’。我们祖先用的是天然岩层加人工填充,原理一样。”

  年轻工程师张了张嘴:“可他们没有理论,没有计算公式……”

  “他们有经验。”赵晓曼接上,“《青山志》里写,‘观树根以察地脉,听水声以定压强’。他们靠几百年积累的数据活着——哪年发大水,哪块石头被冲歪了,哪棵树根突然断了。他们记下来,传下去。”

  老教授慢慢站起身,走到镇水兽前。他伸手摸着那头石兽的爪子,指尖顺着裂缝滑下去,停在基座接缝处。

  “我们写论文,说你们的防洪体系是幸存者偏差。”他声音低,“可现在看,是你们的祖先,早就搞出了抗震防洪一体化设计。”

  罗令没应。

  他打开手机,点了直播。画面亮起来,标题弹出:“镇水兽真相:一场持续六百年的地质工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镜头对准雷达屏幕,对准岩层剖面图,对准那圈带灰浆的榫口。

  弹幕开始刷:

  “等等,这真是人造的?”

  “所以镇水兽是压地基用的?”

  “我学土木的,这结构真有点像现代减震……”

  老教授忽然走到镜头前。

  “我是省水文所的张维。”他说,“三天前,我来这儿是想证明,所谓的‘风水’不过是巧合。但现在我必须说——我们错了。”

  弹幕停了一瞬。

  “这里的岩体抗剪强度,比周边高出近百分之五十。”他指着雷达图,“这不是偶然。是有人,几百年前,就选定了这块高密度岩层,把它嵌进断层,再用重物压实。这不仅能防洪,还能减震。我从业三十年,没见过比这更聪明的土工设计。”

  “卧槽……”

  “真的假的?”

  “所以风水是科学?”

  罗令接过手机,把地上的剖面图拍下来,上传。

  “这不是风水。”他说,“这是经验地质学。他们不叫它‘密度’,叫‘地气’;不叫‘断层’,叫‘龙脉裂’;不叫‘缓冲带’,叫‘镇水’。名字不一样,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他顿了顿。

  “他们没有单位,但有数据。每一场洪水,每一次地动,都被记在石头上、树根里、碑文上。他们用时间换答案。”

  直播间的观看数冲到了八十万。

  有人问:“那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罗令没提梦,没提残玉。他只说:“我爹死在护树的雨夜里。我留下来,是因为有些东西,不能等下一次洪水来证明它有用。”

  老教授接过话:“我们已经联系省实验室,会对岩芯样本做完整力学分析。二十四小时内出报告。”

  “不用等。”罗令说,“现在就能说结论。”

  他把手机转向雷达图,又指向镇水兽。

  “这结构,有效。它让洪水慢下来,让地动轻一点。它不是迷信,是生存智慧。”

  弹幕炸了:

  “原来古人真懂科学!”

  “难怪说‘风水先生是最早的工程师’!”

  “这该进教科书!”

  赵晓曼看着屏幕,轻声说:“他们终于听懂了。”

  罗令没笑。他蹲下,从河滩捡起一块新冲上来的石子,放在镇水兽基座前。石子不大,灰白色,表面有水流磨出的弧纹。

  他刚直起身,手机震了一下。

  实验室的加密通道弹出一条消息:

  “初步检测完成。目标区域岩体抗剪强度提升47%。结构稳定性显着优于周边天然岩层。”

  他把屏幕转向镜头。

  弹幕瞬间刷满:

  “卧槽!!!”

  “真·古代黑科技!”

  “这数据比我司岩土报告还硬!”

  老教授看着那条消息,久久没说话。最后,他摘下眼镜,擦了擦,重新戴上,走到罗令面前。

  “你说这叫‘经验地质学’?”他问。

  “对。”

  “那……我能学吗?”

  罗令看了他一眼,没回答。他弯腰,捡起另一块石子,放在第一块旁边,摆成一条短线。

  代表水脉的走向。
  http://www.yqzw5.cc/yq46647/3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