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古图定位现宝船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铜钟的震颤终于停了,罗令把残玉塞回衣领,指尖擦过锁骨下方那道旧疤。王二狗蹲在船尾检查线路,赵晓曼正往平板上拷贝声波数据。海面恢复平静,三艘快艇的红点早已退出雷达边缘。

  “关电源。”罗令说。

  王二狗抬头:“还留着备用呢?万一他们……”

  “关。”罗令声音不高,但没商量余地。

  王二狗咂了下嘴,伸手拔掉主控箱的插头。整排铜钟彻底静了下来,像沉睡的铁骨。

  赵晓曼抬头看了眼罗令。他站在声呐屏前,手指在坐标点上轻轻敲着,节奏和刚才陶哨的两长一短不一样,更缓,像是在等什么。

  她走过去,打开海图文件。“磁偏角得校正。明代星位和现在差了三点二度,直接套用会偏出两海里。”

  罗令点头:“按你说的调。”

  她输入参数,重新画出航线。屏幕上的绿色光点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一个标记为“黑礁湾外三”的位置。那里是海底断层带,声呐波形一直不稳定。

  “现在下?”王二狗凑过来。

  “先扫一遍。”罗令盯着屏幕,“别碰它,只看轮廓。”

  声呐启动,波束切进海水深处。屏幕上先是杂乱的岩层反射,接着是一片模糊的长形阴影,半埋在礁石之间,边缘不规则,像是塌陷的山体。

  AI识别跳了出来:【地质结构,概率87.3%】

  “放屁。”王二狗嘟囔,“那明明是船架子。”

  罗令没说话,闭上眼,左手按在声呐主机外壳上。残玉贴着胸口,温了一瞬。

  梦境来了。

  海浪从四面涌起,一艘大船破水而出。船头高翘,尾部带双舵,像燕子剪尾——他曾在族谱插图里见过这种形制。船身侧倾,甲板上堆着陶瓮,一根断裂的桅杆横在龙骨上。画面只维持了几秒,随即被海流冲散。

  他睁开眼,指着屏幕:“调角度,看船首弧度。聚焦龙骨连接点。”

  声呐员调整探头方向,重新扫描。这一次,波形线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前窄后宽,尾部双舵结构明显,主舱段完整,长约三十六米。

  “明代福船。”赵晓曼轻声说,“载重至少三百料。”

  AI识别撤回,跳出新提示:【疑似沉船结构,建议人工确认】

  王二狗咧嘴笑了:“老祖宗没骗人。”

  “准备下潜。”罗令说,“只带相机和采样袋,不许动任何东西。”

  半小时后,第一组潜水员浮出水面。带回的只有碎木片和几枚铜钉,没有铭文,没有标记。

  “泥太厚,”潜水员喘着气,“底下埋得深,光靠手刨不行。”

  罗令接过防水袋,翻看那几片朽木。年轮已经模糊,但切口平整,是人工锯断的痕迹。他抬头:“再下一趟,带高压水枪。”

  “用温水。”王二狗突然插话,“我爷以前清古碑,从不用冷水。冷的会让石头裂,温的能把泥冲开还不伤底。”

  罗令看了他一眼:“就用温水。”

  第二组下水四十分钟。船上没人说话,只有海风刮过桅杆的轻响。赵晓曼守在通讯台前,耳机贴着耳朵。

  终于,对讲机传来声音:“发现容器!半埋在左舷泥层,圆形,有盖,表面有刻痕!”

  罗令站起身。

  “先拍,别捞。”赵晓曼对着话筒说,“等我们看清内容。”

  画面传回甲板屏幕。一个陶罐静静躺在海底,被水流冲得露出半边。罐身有横向裂纹,但整体完好。潜水员用温水冲洗表面,海泥缓缓脱落。

  镜头推近。

  罐底刻着四个字:**罗记船行**

  笔画是楷体,刀口深浅一致,显然是烧制前刻上的。

  王二狗一屁股坐在甲板上:“真……真是咱家的?”

  赵晓曼立刻取来工具箱,打开便携式光谱仪。她从陶罐碎片中挑出一块未受损的样本,夹进检测槽。

  机器启动,屏幕跳出血红色的波形图。她调出青山村后山高岭土的数据库样本,开始比对。

  罗令站在她身后,没说话,手搭在桌沿。那块残玉隔着衣服贴着皮肤,微微发烫。

  数据线连接完成,比对进度条缓缓推进。

  【铝硅比匹配度:99.6%】

  【微量锰含量:一致】

  【铁元素分布曲线:重合误差<0.5%】

  “产地确认。”赵晓曼看着结果,“原料来自青山村西坡矿脉,距今四百年左右,烧制温度约1180度,符合明代中期工艺。”

  她把报告打印出来,纸张刚出机器,就被海风吹得翻了一页。

  四人围在桌前。陶罐放在防水布上,罐底刻字朝上。光谱报告压在旁边,最后一行写着:“样本与青山村高岭土无显着差异,可判定为原地产物。”

  王二狗伸手摸了摸罐身,又缩回来:“这……这要是拿去博物馆,得值老鼻子钱了吧?”

  罗令摇头:“不是钱的事。”

  “那是啥?”

  “是根。”他说,“我爷当年带回来的图,不是随便画的。这条船,是罗家人自己造的,自己开的,自己沉的。”

  赵晓曼看着他:“它一直在等。”

  “等什么?”

  “等有人认得它。”罗令伸手,指尖轻轻抚过那四个字,“不是把它当宝贝挖走,是知道它从哪儿来,为什么沉。”

  王二狗挠头:“那咱们……接下来咋办?”

  “先不动。”罗令说,“拍照、测绘、建模。把位置记准,把证据链做全。等所有数据都对上了,再谈下一步。”

  赵晓曼点头:“得让外界知道,这不是偶然发现,是追溯。”

  “对。”罗令看着海图,“从残玉到族谱,从《海防录》到陶罐,再到光谱数据——每一步都能对上。不是我们运气好,是我们走对了路。”

  王二狗忽然站起来:“我得回去一趟。”

  “干啥?”

  “把我爷留下的那本《守夜人手记》带来。里面记了罗家船队的编号规矩,还有每条船的标记方式。要是能对上,那就……那就是铁证了。”

  罗令看了他一眼:“去吧。明天早班船回来。”

  王二狗抓起背包就要走,又停住:“那……船呢?没人看着?”

  “我在。”罗令说,“今晚我守着。”

  赵晓曼没动:“我也留下。”

  王二狗张了张嘴,最后只说:“那……我尽快。”

  他跳上小艇,引擎发动,身影渐渐消失在暮色里。

  甲板上只剩两人。赵晓曼把光谱报告收进防水袋,抬头看罗令。

  “你在想什么?”她问。

  “我在想,”他说,“为什么偏偏是现在。”

  “什么意思?”

  “残玉这么多年,从没带我看过完整的船。直到昨天声波震海,铜钟共振,那一刻,它才让我看见燕尾舵。”他低头,手按在胸口,“是不是只有当‘方法’被真正用出来的时候,‘记忆’才会打开?”

  她没回答,只看着海底的坐标点。

  声呐屏上,那艘沉船的轮廓依然清晰。像一头巨兽,静静卧在黑暗里。

  “你相信吗?”她轻声说,“它可能一直在等你。”

  罗令没说话。他拿起陶罐碎片,对着灯光看。裂纹深处,有一点暗红色的残留物。

  他忽然蹲下,从工具箱里取出采样棉签,轻轻刮下那点物质,放进密封管。

  “这是什么?”赵晓曼问。

  “不知道。”他拧紧管盖,“但罐子密封得很好,里面的东西,可能比罐子本身更重要。”

  他把样本放进证物盒,贴上标签:**RO-227-01,海底陶罐内壁残留物,未定性**

  赵晓曼看着他把盒子锁进保险箱。

  “你不累?”她问。

  “累。”他说,“但不能睡。”

  “为什么?”

  “怕梦漏了。”他靠着舱壁坐下,“刚才那艘船,还有别的东西没看清。桅杆断口的角度,甲板上的货物排列……这些细节,可能关系到它沉没时的状态。”

  他闭上眼:“我要再试一次。”

  “现在?”

  “趁记忆还热。”

  他解开衣领,把残玉拿出来,贴在声呐屏的边框上。手指压住玉面,呼吸放慢。

  赵晓曼坐在他旁边,没说话。海风掀起她的发丝,扫过罗令的手背。

  屏幕上的沉船轮廓微微闪烁。

  他的呼吸变得均匀。

  玉面开始升温。
  http://www.yqzw5.cc/yq46647/2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