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古法测绘现真相
推荐阅读:
徒儿你已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吧
重生2000:从追求青涩校花同桌开始
最强狂兵
都市无敌战神林北
绝世战魂陈枫洛城东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特拉福买家俱乐部
我儿明明是纨绔,咋成帝国之虎了
从海贼开始横推万界
战神殿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月光斜照在陶匣的铜符上,罗令的手指沿着裂纹边缘缓缓移动。那道细线在玉面下微微发亮,像是被唤醒的血脉。他没再犹豫,将残玉对准缺口轻轻一按。咔哒一声,铜符转动,匣盖自动弹开。
赵晓曼站在他身后,没说话,只是伸手扶了扶手腕上的玉镯。她低头看去,匣中铺着一层褪色的蓝布,上面躺着一幅卷起的绢图,边缘泛黑,但纹路清晰。她屏住呼吸,用竹签挑开系绳,慢慢展开。
星点密布,波纹如浪,却没有一个文字。
“这是……海图?”王二狗凑过来,脑袋几乎撞上赵晓曼的肩膀,“就这?连个地名都不写?”
罗令没答,只把残玉贴在绢图表面。几秒后,玉裂处骤然升温,梦境瞬间袭来——
夜海翻涌,一艘木船逆风而行,船头悬着一面铜盘,盘上刻着与图中完全一致的星位。一名披蓑男子立于船尾,手中罗盘指向北斗,口中低语:“摇光偏二度,入洋流。”
画面一闪而逝。
他睁开眼,额角沁出一层薄汗。“是同源的。”他说,“这图,不是画出来的,是走出来的。”
赵晓曼已经取出随身布包,里面是一组细长的竹筹。她将算筹一字排开,指尖轻点,默念口诀。这是她外婆传下的古越算术,源自《海岛算经》的夹角推演法,靠星距与波纹弧度反推经纬。
“星点共三十七处,主星七,辅星三十。”她低声说,“北斗为轴,南斗为引,第三颗辅星与天狼夹角四寸三分——按古制一寸等于百里,换算现代单位……”
她停顿片刻,笔尖落在纸上,写下一组数字:北纬14.3,东经110.8。
王二狗盯着那串数字,挠头:“这地方在哪儿?”
“南海。”罗令说,“永乐群岛西南,靠近一条古洋流。”
“可GPS测出来不一样。”王二狗翻出手机,点开地图,“我刚才搜了,那边全是深水区,卫星图上啥都没有。”
赵晓曼没急着反驳,而是将算筹重新排列,加入地磁偏移参数。她记得罗令在测绘队事件中提过一句:“磁极会动。”
“四百年间,北极星位置偏了1.8度。”她说,“我们用的卫星数据是现在的,可这张图是嘉靖年间的。他们看的是当时的天。”
她重新演算,调整星点坐标,再与手机地图叠加比对。这一次,两个点几乎重合。
“差了不到三公里。”她说,“他们用肉眼、用星盘、用经验,走到了离真实最近的地方。”
王二狗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他低头看着那幅图,忽然觉得手心发烫。
第二天一早,祠堂门口聚了不少人。
消息传得快,昨夜“地下开密室”的事已经炸了锅。有人说是祖宗显灵,有人说是罗令搞的机关骗人。几个年长的村民站在屋檐下摇头:“哪有这么玄乎的事?祖宗那会儿连罗盘都不全,还能画出海图?”
“就是。”一个中年妇女抱着孩子,“该不会是哪个古人画着玩的吧?”
李国栋拄着拐站了一会儿,没说话,转身进了祠堂。
罗令和赵晓曼随后赶到。她手里拿着重新绘制的图样,用竹尺和墨线在宣纸上复刻了校正后的星轨。罗令则把残玉放在一个木托上,带进了祠堂。
“我放个东西。”他对众人说。
他将玉置于桌面,闭眼凝神。片刻后,玉裂处再次发烫,梦境重现——
依旧是那艘船,但这次画面更久。船帆上绣着“青山卫”三字,舱内有一卷图轴,正是他们手中的海图。一名军官模样的人将图交给一名村民打扮的男子,沉声道:“此图不可外传,亦不可毁。若朝廷失守,交还青山。”
男子点头,将图藏入陶匣,埋于地下。
梦断。
罗令睁开眼,看见赵晓曼正盯着他。他点点头:“是官方密图。当年由军方交给村里人保管,怕战乱遗失。”
人群一片寂静。
就在这时,李国栋颤巍巍地从神龛后取出一本线装册子。封皮发黄,边角磨损,上面写着“罗氏族谱”。
他翻开附录页,手指微微发抖。
“嘉靖三十七年,令祖罗承远,奉旨护图赴京。”他一字一顿地念,“归途遇风,舟覆于外洋,尸骨无存。族中自此不载航海事,凡涉海图者,禁言。”
念完,他眼眶红了,声音哽住。
没人说话。
王二狗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忽然想起什么:“我爹以前总说,咱们家祖上是‘守夜人’,夜里要听铃声、看星象……我还以为是吹牛。”
“不是吹牛。”赵晓曼轻声说,“是职责。”
她拿起那幅海图,平铺在供桌上。阳光从窗格斜射进来,照在星点上,像是点亮了四百年前的航路。
“他们没有仪器,没有卫星,可他们知道怎么回家。”她说,“这张图,不是为了找宝藏,是为了让后人知道,我们曾经走得多远。”
有人开始抹眼睛。
李国栋却突然伸手,想合上族谱。“够了。”他说,“知道太多,是祸。”
罗令没拦他,而是将残玉轻轻放在族谱上。
玉裂处青光一闪。
众人惊觉,那页泛黄的纸面竟浮现出几行墨迹,原本看不见,此刻却清晰浮现:
“守图者,非为藏,乃为传。
血脉断,志不断。
星不灭,路不绝。”
字迹苍劲,像是当年执笔之人用尽力气写下。
李国栋的手抖得更厉害了。他盯着那几行字,嘴唇动了动,最终没合上册子。
“这玉……还能显字?”有人问。
“它一直在等。”罗令说,“等对的人,等对的时机。”
赵晓曼拿起笔,将海图的意义一笔一划写在祠堂白墙上。没有修饰,没有煽情,只有事实:
“此图记录明代南海航线,由青山卫军民共同勘定,为抗倭补给线。
图成于嘉靖三十五年,藏于村中地室,以铜铃阵守护。
测绘方式:观星定轨,算筹推距,依潮行船。
误差小于三公里,领先同期西方航海图近百年。”
写完,她退后一步。
阳光正照在最后一个字上。
王二狗第一个走上前,在墙角签下自己的名字。接着是李国栋,然后是其他村民。一个个名字排下去,像是一条新的航线。
罗令没签。
他走到院中,从工具箱里取出一块新制的铜铃,铃身刻着北斗七星。他将残玉系在铃内,用麻绳悬于祠堂屋檐下。
风起时,铃声清越。
当天下午,赵晓曼把算筹收进布包,准备回校舍整理资料。罗令跟在后面,手里拿着那幅海图的复印件。
“下一步呢?”她问。
“先不动。”他说,“图已经醒了,人也醒了,不急。”
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你说梦里那个军官,说‘若朝廷失守,交还青山’……是不是意味着,还有另一份图,在官方手里?”
罗令没回答。
他抬头看了眼天。云层低垂,压着山脊,像一道未解的符。
赵晓曼也停下脚步。
两人站在村口石阶上,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一条土路蜿蜒而出,通向镇上。
一辆黑色轿车正从公路拐进来,车速很慢。
罗令的手伸进衣袋,摸了摸残玉。
玉温,未烫。
http://www.yqzw5.cc/yq46647/2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