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卷轴解密,天象对照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防潮箱还在发烫。

  罗令把它放在教室讲台上,金属外壳贴着木面,热感透过掌心传上来,像一块刚从地底挖出的铁矿。他没急着开箱,而是先解下脖子上的残玉,指尖在玉面划过,温度正常,但皮肤底下那股热流又浮了一瞬,随即沉下去。

  赵晓曼走进来,手里抱着投影仪,脚步轻,像是怕惊动什么。她把设备放稳,没问箱子里的东西,只说:“紫外线滤镜装好了。”

  王二狗跟在后面,背包甩在墙角,直播设备关着,屏幕黑着。他看了眼防潮箱,没说话,拧开一瓶水猛灌一口,喉结上下动了两下。

  罗令点头,打开锁扣。

  箱盖掀开,那卷绢面竹简静静躺在防潮层里,丝绳断口整齐,像被人小心翼翼剪开过。他用竹夹取出,放在无酸纸上,缓缓展开。

  赵晓曼打开投影,调低亮度,滤镜一换,红光转紫。绢面原本泛黄的区域突然浮现出细密线条——星轨如网,二十八宿以弧线相连,勾勒出一片覆盖山川的天幕。星点微光,像是用碎萤石碾粉绘成,遇光即显。

  “和密室里一样。”王二狗凑近,“但这图……能看懂?”

  赵晓曼已经翻开族谱附录,纸页翻得快,手指停在某一页:“‘星斗归垣’,古越星官术语,指北斗七星运行至中天位,天枢正对地极,一年只有一夜。”

  “哪一夜?”

  “惊蛰。”她抬头,“我外婆说过,惊蛰夜子时三刻,北斗柄指东,万物始动。村里老辈人那晚从不修墙动土,说是‘天门开,地脉动’。”

  罗令盯着图中北斗第七星,位置正对青山村红点。他记得密室卷轴上的那行字:“寅时三刻,星斗归垣,门启一刻,信者执符。”

  “不是子时。”他说,“是寅时。”

  赵晓曼皱眉,重新翻族谱,声音慢下来:“这里补了一句小字——‘若地基已固,星移三刻,门启于醒’。意思是,如果三处根基已修,星象会推迟三时辰,等‘执符者’就位。”

  “三处根基?”王二狗问。

  “祠堂、老井、校舍。”罗令说,“我们修的时候,残玉都热过。”

  他取下残玉,轻轻贴在卷轴上“北斗”位置。指尖刚触到绢面,脑中突然闪过一幅画面——夜空如墨,北斗高悬,正投映在祭坛上方,与石碑星图完全重合。画面只持续一瞬,像被风吹散的烟。

  他睁开眼:“不是两张图。是同一个天象,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

  赵晓曼立刻起身:“石碑还在祠堂外,得去对一下。”

  “白天不行。”罗令说,“石碑星图要月光才能显影。”

  “可村民以为活儿干完了。”她皱眉,“刚才路过祠堂,看见有人在铲灰土,打算重铺地砖。”

  罗令抓起外套就走。

  祠堂外,几个人正用铁锹清理地面,石灰粉撒了一地,原本标记的投影轴线被踩乱。他快步上前,从工具袋里掏出一袋石灰,蹲下,沿着石碑底座重新划线,角度精确到毫米。

  “别动这块。”他对一个年轻人说,“这线是测星用的。”

  “罗老师,不是说事儿完了吗?”那人挠头。

  “没完。”他说,“还得等一夜。”

  回到教室,天已擦黑。赵晓曼打开天文软件,输入坐标,调出今年惊蛰夜的星象模拟。屏幕亮起,北斗缓缓旋转,寅时三刻,天枢星正对青山主峰,与石碑投影完全重合。

  “时间对上了。”她说。

  罗令摊开自己手绘的地脉图,三处修复点——祠堂、老井、校舍——连成三角,中心指向祭坛下方空腔。他用红笔圈出交汇点,正好与卷轴上“信者执符”的标记重合。

  “不是巧合。”他说,“我们修的不是房子。”

  “是钥匙。”赵晓曼接上。

  王二狗坐在后排,盯着投影上的星图,忽然问:“那‘门启一刻’是啥意思?就开一会儿?”

  “可能是指机关时效。”罗令说,“或者……是某种状态只能维持十二分钟。”

  “那咱们得提前到位。”王二狗站起身,“要不要通知村民?”

  “不。”赵晓曼摇头,“人多容易乱,而且……”她看了眼罗令,“这事儿,得信的人去。”

  罗令没接话,手指在地脉图上慢慢移动,从三处修复点滑向祭坛中心。他想起每次修复完成,残玉都会发烫几秒,像在回应某种确认。现在想来,那不是简单的共鸣,是系统在记录进度。

  “卷轴不是地图。”他低声说,“是说明书。”

  “说明什么?”

  “说明怎么唤醒它。”他抬头,“天象是引子,地脉是根基,三处修复是认证。我们每修一处,就等于在系统里登记一次身份。等星位对上,门自动开。”

  教室安静下来。

  赵晓曼看着族谱,忽然说:“我外婆临终前,说村里有个‘守夜人’,不是看家护院的,是守‘时辰’的。她说,有人会在对的时间,走对的路。”

  王二狗咧嘴笑了下:“那罗老师就是那个‘对的人’?”

  罗令没笑,只把残玉收回颈间,拉好衣领。

  “不是我。”他说,“是愿意信的人。”

  赵晓曼合上族谱,手腕上的玉镯碰了下桌角,轻响一声。她没在意,起身关掉投影,只留一盏台灯。

  “还有几天?”她问。

  “六天。”罗令看表,“从今天算起。”

  王二狗摸了摸后脑勺:“那我得把巡逻队排个班,夜里加巡。万一有人乱挖……”

  “不用。”罗令说,“这几天谁也别进祭坛区域。地脉现在敏感,外力干扰可能让星轨偏移。”

  “那要是下雨呢?”

  “雨不影响地脉。”他说,“但云会遮星。”

  赵晓曼立刻说:“得盯天气预报。”

  罗令点头,收起地脉图,放进文件夹。他把卷轴重新包好,三层无酸纸,放回防潮箱。锁扣合上时,金属外壳已经凉了。

  他拎起箱子,走向办公室。赵晓曼跟出来,在走廊叫住他。

  “你刚才在祠堂,为什么坚持用石灰线?村里人看不懂。”

  “他们不需要懂。”他说,“但线得在。那是规矩。”

  “什么规矩?”

  “前人留的。”他回头,“我们修的每一块砖,都是在抄他们的作业。”

  她没再问,只看着他走进办公室,把箱子锁进柜子。灯灭了,走廊只剩她站着。

  王二狗从教室出来,手里拎着巡逻棍,走到她身边:“你说……咱们真能赶上那‘一刻’?”

  “能。”她说。

  “为啥这么肯定?”

  她抬手,摸了摸腕上的玉镯,没说话。

  夜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动办公室门缝下的纸角。罗令站在柜前,手还搭在锁上。外面走廊的脚步声远了,他没动。

  北斗还在天上,离中天尚远。

  他数了数日历。

  六天。

  赵晓曼站在走廊尽头,忽然转身,快步走回教室。她从族谱里抽出一张薄纸,是外婆手绘的星官图,边缘有焦痕,像是从旧书里撕下来的。她铺在桌上,用镇纸压住四角。

  王二狗探头:“这啥?”

  “补遗。”她说,“我外婆记的,古越人观星,不用仪器,用‘三声磬’定时刻。星入垣,击磬三响,声落门开。”

  “那咱们得准备个钟?”

  她摇头:“不是钟。是人。”

  “啥意思?”

  “执符者,得在那一刻,亲手敲响。”

  王二狗张了张嘴,还没说话,办公室的灯又亮了。

  罗令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块旧怀表,表盖打开,指针停在寅时三刻。他没看表,只问:“磬在哪?”

  赵晓曼指着族谱:“祠堂地窖,第三格木箱,红漆封口。”

  王二狗立刻说:“我现在就去拿!”

  “明天。”罗令合上表盖,“今晚谁也别动。”

  他把怀表放进抽屉,锁好。

  赵晓曼看着他,忽然问:“你从哪儿弄来的表?”

  他顿了顿:“我爸留的。他当支书那年,县里发的。”

  “什么时候的?”

  “一九八四年。”

  她没再问。

  罗令走到窗边,抬头看天。北斗斜挂,星光清冷。

  六天后,寅时三刻,星斗归垣。

  门会开。

  他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但他知道,得有人站在那儿。
  http://www.yqzw5.cc/yq46647/1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