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血蜡封缄 >第513章 竹器凝情忆往昔 酱坛藏岁月长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13章 竹器凝情忆往昔 酱坛藏岁月长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晨光透过老宅院里的香椿树,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枣糕的甜香,又混进了一丝清润的竹香。林晚星蹲在东厢房的角落,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堆蒙尘的竹编器物——昨天整理储物间时,她在一个旧木箱里翻出了这些东西:小巧的竹篮、细密的竹筛、带着花纹的竹簸箕,还有几捆码得整齐的竹篾,青黄色的竹片泛着温润的光泽,摸起来光滑而有韧性。

  “这些是你外公的宝贝。”母亲端着一碗刚煮好的小米粥走过来,看到她手里的竹篮,眼神瞬间柔和下来,“当年你外公可是咱们村里有名的竹编师傅,这些竹器都是他亲手编的,尤其是这个小竹篮,是他特意给你编的周岁礼物。”

  林晚星拿起那个巴掌大的竹篮,篮身编得极为精巧,边缘缀着一圈细密的竹丝花纹,底部还刻着一个小小的“星”字。她轻轻摩挲着那些交错的竹篾,能清晰地感受到编织时的力道和温度。“我都不记得了,”她轻声说,“外公去世得早,我对他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他总在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下编竹器。”

  母亲在她身边坐下,喝了一口小米粥,缓缓说道:“你外公年轻的时候,是跟着你太外公学的竹编。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竹器,淘米用竹筛,买菜用竹篮,晒东西用竹簸箕,就连装粮食的囤也是竹编的。你外公的手艺好,编出来的竹器又结实又好看,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请他编东西。”

  母亲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林晚星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场景:老槐树下,外公穿着蓝色的粗布褂子,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拿着几根竹篾,手指灵活地翻飞着,竹丝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竹器。她总爱蹲在一旁看着,有时候会伸手去扯那些柔软的竹篾,外公从不生气,只会笑着把她抱到腿上,教她怎么拿竹篾,怎么穿插编织。

  “那时候你外婆总说他,‘一天到晚就知道编竹器,能当饭吃吗?’”母亲笑着回忆,“可心里却比谁都支持他。你外公编竹器剩下的边角料,她会收起来,做成小巧的竹蜻蜓、竹蚂蚱给你玩。你小时候最喜欢追着竹蜻蜓跑,跑得满头大汗,你外公就坐在一旁哈哈大笑。”

  林晚星的眼眶有些发热。她记得那些竹蜻蜓,翅膀是用薄薄的竹片做的,涂上了鲜艳的颜料,用力一搓就能飞得很高。那时候的快乐很简单,一只竹蜻蜓,一个竹编小玩具,就能让她开心一整天。可随着年龄增长,这些东西渐渐被遗忘,就像外公的竹编手艺,也慢慢被现代的塑料制品取代。

  “后来生活好了,大家都开始用塑料篮、铁筛子,找你外公编竹器的人越来越少了。”母亲的语气带着一丝惋惜,“你外公心里难受,却还是每天坚持编竹器,他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直到他病重的时候,还在给你编这个竹篮,说要给你留个念想。”

  林晚星紧紧抱着那个小竹篮,眼泪掉在了竹篾上,顺着纹路慢慢滑落。她终于明白,这些看似普通的竹器,承载着外公对她的疼爱,对传统手艺的坚守,还有那段逝去的岁月。

  吃过早饭,林晚星决定把外公的竹编工具找出来,试着学一学竹编。母亲在储物间的柜子里翻了半天,找出了一把磨得发亮的竹刀、一个竹制的编织架,还有几捆新的竹篾。“这些竹篾是你外公去世前准备的,说要给你编一个大一点的竹篮,让你以后装东西用。”母亲把竹篾递给她,“竹编看着简单,其实很有讲究,要先选竹、破篾、晒篾,然后才能编织。你外公编的竹器之所以结实,是因为他选的都是三年以上的毛竹,破出来的竹篾厚薄均匀,晒得恰到好处。”

  林晚星拿着一根竹篾,按照母亲说的方法,试着把它分成更细的竹丝。可竹篾太硬,她用了半天劲,不仅没分开,还把手划破了。“别急,慢慢来。”母亲走过来,握住她的手,教她怎么用竹刀顺着竹篾的纹理下刀,“你外公常说,编竹器就像做人,要心平气和,不能急躁,每一根竹篾都要摆对位置,才能编出结实好看的东西。”

  在母亲的指导下,林晚星渐渐找到了窍门。她先把竹篾放在阳光下晒软,然后用竹刀小心翼翼地破开,分成一根根均匀的竹丝。手指被竹丝磨得有些发红,可她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越编越投入。竹丝在她手中翻飞,时而穿插,时而缠绕,虽然编出来的东西歪歪扭扭,远不如外公编的精致,可她却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平静和专注。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中午。院子里传来了邻居王婶的声音:“晚星妈,在家吗?我家的豆瓣酱快好了,给你送点尝尝。”

  母亲赶紧起身出去迎接,不一会儿,王婶拿着一个陶瓷碗走进来,碗里装着红褐色的豆瓣酱,浓郁的酱香扑面而来,带着豆子的醇厚和阳光的味道。“这是我按照你外婆教的方法做的,今年晒得好,味道特别正。”王婶笑着说,“你外婆当年做的豆瓣酱,可是咱们村里最好吃的,拌面条、夹馒头、炒青菜,怎么吃都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提到外婆的豆瓣酱,林晚星的记忆又被唤醒了。小时候,外婆每年都会做一大坛豆瓣酱,从选豆、泡豆、煮豆,到发酵、晾晒,每一个步骤都做得极为认真。每年夏天,院子里都会摆着几个大酱坛,上面盖着竹编的盖子,外婆每天都会打开盖子搅拌一下,让豆瓣酱充分接触阳光。那时候,整个院子都弥漫着浓郁的酱香,引得她总想去偷吃,每次都会被外婆笑着拍掉手。

  “你外婆做豆瓣酱有个秘方,”母亲接过豆瓣酱,闻了闻,“她会在里面加一点晒干的枣干,还有少量的花椒和桂皮,这样做出来的豆瓣酱,不仅酱香浓郁,还带着一丝甜味,特别下饭。”

  王婶走后,母亲提议:“咱们也做一坛豆瓣酱吧,就用你外婆的方法。现在市面上卖的豆瓣酱,总觉得少了点味道,还是自己做的吃得放心,也能让你多尝尝你外婆的味道。”

  林晚星立刻点头同意。她和母亲一起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了黄豆、盐、花椒、桂皮,又从老宅的院子里摘了一些新鲜的枣干。回到家,母亲负责泡豆、煮豆,林晚星则继续整理竹篾,准备编一个竹编盖子,用来盖酱坛。

  泡好的黄豆煮得软烂,捞出来沥干水分,摊在竹筛上晾凉。母亲把晾凉的黄豆放进一个大盆里,加入适量的盐、花椒、桂皮和切碎的枣干,用手搅拌均匀。“接下来就是发酵了,”母亲说,“要把这些豆子装进坛子里,放在温暖通风的地方,发酵一个月左右,然后再搬到院子里晾晒,每天搅拌一次,晒上两个月,豆瓣酱才能做好。”

  林晚星找来一个干净的陶瓷坛,把搅拌好的黄豆装进去,母亲用干净的纱布把坛口封好,然后盖上了林晚星刚编好的竹编盖子。竹编盖子虽然不够精致,却透着一股质朴的气息,和酱坛相得益彰。

  “等豆瓣酱做好了,咱们就用你外公编的竹篮装着,送给亲戚朋友们尝尝。”母亲看着酱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外公的竹编,你外婆的豆瓣酱,都是咱们家的宝贝,不能弄丢了。”

  林晚星看着眼前的酱坛和手中的竹编,心中充满了感慨。外公的竹编,外婆的豆瓣酱,都是祖辈们留下来的财富,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器物和美味的食物,更承载着亲情、乡愁和对传统的坚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传统手艺都渐渐被遗忘,可这些藏在旧物里的技艺和情感,却依然能给人温暖和力量。

  下午,阳光正好。林晚星坐在老槐树下,继续编着竹篮,母亲则坐在一旁,帮她整理竹丝。竹篾翻飞间,光影流转,酱香漫溢在空气中,和竹香、槐花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

  “妈,你说外公要是看到我在编竹篮,会不会很高兴?”林晚星轻声问。

  “当然会了,”母亲笑着说,“他一直希望有人能把他的手艺传下去。你不仅学了竹编,还学着做豆瓣酱,你外婆和外公在天有灵,一定会很欣慰的。”

  林晚星点点头,手中的动作更加熟练了。她知道,自己可能永远也编不出外公那样精致的竹器,做不出外婆那样地道的豆瓣酱,但她会一直坚持下去,把这些传统手艺传承下去,把这份浓浓的亲情和乡愁传承下去。

  傍晚时分,林晚星终于编好了一个小小的竹篮。虽然算不上完美,却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思念。她把中午剩下的枣糕放进竹篮里,提着竹篮走进院子。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老宅的屋檐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酱坛静静地放在墙角,竹篮在手中散发着淡淡的竹香,一切都那么宁静而美好。

  她想起了外婆信里的话:“做人要善良,要懂得感恩,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得家人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是啊,家人的爱,祖辈的传承,就像这竹编的纹路一样,紧密相连,不离不弃;就像这豆瓣酱的味道一样,醇厚绵长,回味无穷。

  夜色渐浓,老宅里的灯光亮起,温暖而明亮。林晚星和母亲坐在餐桌旁,吃着简单的晚饭,聊着过去的往事,空气中弥漫着酱香和竹香,还有浓浓的亲情。那些藏在竹器里的回忆,那些融入酱料中的乡愁,会一直陪伴着她们,走过往后的每一个日子。
  http://www.yqzw5.cc/yq46644/5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