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新梁旧隙
推荐阅读:
徒儿你已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吧
重生2000:从追求青涩校花同桌开始
最强狂兵
都市无敌战神林北
绝世战魂陈枫洛城东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特拉福买家俱乐部
我儿明明是纨绔,咋成帝国之虎了
从海贼开始横推万界
战神殿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深秋的能登半岛,海风已浸透骨髓的寒意。铃木家那破败的老屋,在灰沉沉的天幕下,像一具被遗忘的残骸。美和子带着女儿“小夜”回到这里,面对外婆铃木和子那深陷眼窝里锐利如刀的疑虑,如同无形的蛛网,在初次重逢的沉重沉默和压抑的哭泣里,勉强画下了句点。日子终究要碾过这片废墟,继续向前。看着母亲栖身于这摇摇欲坠、连遮风挡雨都勉强的废墟,看着“小夜”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愈发苍白畏缩,美和子心底那股属于母亲的坚韧和责任感,如同被逼到绝境的老树根,在贫瘠的土壤里再次迸发出力量。东京的繁华与伤痛都已成过往,眼下最重要的,是为这仅剩的家人,撑起一片能遮风避雨的屋檐。
她拿出了那个一直贴身藏着的、薄薄的存折。那是她在东京医院日夜辛苦工作,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积蓄,原本是计划给小光未来读书用的。如今,它成了拯救这个濒临崩塌的“家”的最后希望。
“妈,”美和子将存折推到和子面前,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这房子……不能住了。我们用这个钱,把它……修好。”
铃木和子布满老年斑的手指在存折封面上摩挲了一下,那硬纸板的触感冰凉。她抬眼看了看女儿疲惫却异常坚定的眼神,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是惊讶于女儿竟还藏有这点微薄的积蓄,还是诧异于她此刻破釜沉舟的决绝?她沉默良久,目光越过美和子单薄的肩头,投向身后那如同巨大伤疤般的废墟。
海风从断裂的梁柱间穿过,呜咽着,带起几缕腐朽的木屑。外婆和子最终只是沉重地点了点头,算是默许。她比谁都清楚这房子的状况,所谓的“修”,其实与重建也相差无几了。那存折上的数字,渺小得让她心口发沉。
工程在一种近乎悲壮的气氛里启动了。闭塞但人情味尚存的能登小渔村,铃木家的动静很快引来了左邻右舍的关注。当得知是离家多年的美和子带着女儿回来,并且要倾尽积蓄翻修这栋几乎成了村里“危房”代名词的老宅时,淳朴的村民们被触动了。
第一个带着丈夫和儿子过来帮忙的是田中太太。她矮胖的身子裹在厚厚的棉袄里,手里还提着半桶刚蒸好的红薯,热气腾腾。“美和子啊,光靠你们娘俩怎么行!这活儿,得大家伙儿搭把手!”她的大嗓门带着海风般的粗粝和暖意。紧接着,村尾的渡边老头扛着他那套油光发亮的老工具箱,踩着木屐笃笃地来了,工具箱里的凿子、刨子随着他的步子叮当作响,像一支古老而坚定的进行曲
隔壁的渔夫伊藤大叔,刚从海上回来,裤脚还滴着海水,也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后生加入了进来……甚至一些美和子童年时仅有些模糊印象的叔伯阿姨,也纷纷伸出了援手。他们带来了木头、瓦片、工具,更带来了宝贵的力气和经验。
破败的铃木家老宅前,一时间竟有了些年节般的热闹。
男人们吆喝着,挥汗如雨。沉重的木槌砸向早已松脱的榫卯,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伴随着木料断裂的“咔嚓”脆响,腐朽的梁柱被一根根拆卸下来。新砍伐的杉木带着树脂的清香被抬上肩头,沉重的脚步声在泥地上踏出深坑。锯子拉扯着木料,发出连绵不绝的“嗤啦——嗤啦——”声,锯末像金色的雪片般纷纷扬扬落下。
女人们则忙着清理废墟,搬走断瓦碎木,在临时搭起的简陋棚子下生火,烧水,准备茶水饭食。大铁锅里煮着简单的杂烩汤,咕嘟咕嘟翻滚着热气。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锯木声、还有乡音浓重的谈笑声,取代了往日的死寂和海浪的呜咽,给这片废墟注入了久违的生机。
美和子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邻居们脸上被海风和劳作刻下深深皱纹却绽放着真挚笑容的脸庞,看着他们粗糙的大手挥洒着汗水,连日来积压的绝望和痛苦仿佛被这质朴的温情冲淡了些许。她不停地穿梭在人群中,对着每一个弯腰劳作的身影深深鞠躬,声音哽咽着反复道谢:
“田中阿姨,太感谢您了!还麻烦您带吃的来……”
“渡边伯伯,辛苦您了!您老当益壮,这手艺村里谁也比不上!”
“佐藤大叔,真是……真是给大家添麻烦了!还耽误您出海……”
她的感激发自肺腑,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这份在东京冷漠都市里几乎绝迹的邻里之情,此刻成了支撑她摇摇欲坠心灵的重要力量。她挽起袖子,也加入女人们的行列,帮忙递工具、搬小料、清扫场地,努力想分担些什么。
然而,在这片“和谐”的热闹中,却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始终格格不入。
“小夜”——那个被母亲的恳求下“塑造”出来的女孩,穿着一身明显是男孩款式的旧衣服(美和子还没来得及也没钱购置女孩衣物),深蓝色的布料洗得发白,袖口和裤脚都短了一截。他(她)紧紧地蜷缩在缘廊下尚算完整的一角,远离喧嚣的人群。每当有邻居热情地招呼:
“哎呀,这就是小夜吧?真是个秀气的小姑娘!眉眼多像美和子小时候啊!”田中太太擦着汗,远远地笑着喊。
“小夜,别躲着呀,过来吃点刚烤好的年糕!热乎着呢!”渡边婆婆端着一小碟焦黄的年糕,试图靠近。
“小夜别怕生,到阿姨这里来,阿姨给你看看刚捡的海螺壳……”佐藤家的年轻媳妇也笑着招手。
而“小夜”的反应永远只有一种:飞快地扭转身,将小小的身体更深地埋进廊柱投下的那片狭窄阴影里,紧紧抓住冰冷的木柱,或者干脆一头扎进正忙碌经过的美和子的身后,死死攥住她的衣角或裤腿,将脸深深地埋进去。
任凭母亲美和子弯下腰用掌心轻轻摩挲他(她)单薄的脊背、贴着耳朵用最轻柔的声音对其安抚“没事的,小夜,不怕不怕”、他(她)也的不肯抬头。”
邻居们见状,都宽容地笑了起来,而那些笑声在“小夜”听来却无比刺耳。
“哎呀,小姑娘害羞呢!脸皮儿薄!”
“城里回来的孩子,见得少,怕生正常,过几天熟了就好!”
“美和子,你家小夜真文静,像个大家闺秀呢!不像我家那皮猴子!”
这些善意的调侃和误解,都精准地扎在“小夜”的心上。
他(她)听着那些“小姑娘”、“秀气”、“文静”、“大家闺秀”的评价,感受着身上属于“小光”的旧衣物带来的粗糙摩擦感和无处不在的讽刺,巨大的身份错乱感几乎要将他(她)单薄的身体撕裂。
每一次善意的招呼,每一句“小姑娘”的呼唤,都在反复提醒着他(她)无法言说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他(她)只能更深地躲进母亲身后那片小小的、短暂的阴影里,仿佛那里是唯一能隔绝这令他(她)窒息的世界和那些可怕称谓的堡垒。
美和子感受到身后孩子透过衣料传来的剧烈颤抖和那无声却汹涌的抗拒,心如刀绞。每一次邻居投来的友善目光,每一句关于“小夜”的夸赞,都让她的笑容在脸上变得有些僵硬。她只能一边强笑着,用尽可能自然的语调回应着“是啊,这孩子就是太内向”、“谢谢您夸奖了”,一边用身体更紧地、更严密地护住身后那小小的惊弓之鸟,那只放在孩子肩头的手,传递着无言的安抚和同样沉重的、无法排解的无奈。她成了孩子与这世界之间一道单薄的屏障。
在邻居们无私的鼎力相助下,原本预计耗时耗力的重建工程,竟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一根根笔直坚韧的新杉木取代了腐朽的梁柱,稳稳地撑起了天空;塌陷的地板被撬开,露出下面潮湿发黑的地基土,然后铺上了干燥平整的新木板;破洞的纸门被小心拆下,糊上了崭新的、透着柔和光线的和纸;屋顶也盖上了能抵御狂暴海风的厚实新瓦。虽然依旧简朴得近乎寒酸,墙壁是裸露的原木色,没有任何装饰,但一座坚固、干燥、能真正称之为“家”的木屋,终于在铃木家的旧址上重新立了起来。
当最后一片瓦被渡边老头仔细地敲实,他抹了把额头的汗,对着下面翘首以盼的人们喊了一声:“齐活!”人群中爆发出由衷的欢呼和掌声。新屋落成的那天,海风似乎都变得轻柔,夕阳的金辉洒在崭新的瓦片上,泛着一层温暖的光晕。
老屋落成后不久,美和子凭借着她扎实的护士经验和在东京大医院工作的履历,幸运地在距离村子不算太远、位于轮岛市(能登半岛主要城市之一)的一家小型综合医院里,找到了一份护士的工作。工资不高,扣除往返的车费更是所剩无几,但足够维持祖孙三人的基本生活,更重要的是,这让她重新找回了些许生活的支点和专业上的尊严。
每天天不亮,美和子就得赶最早一班摇摇晃晃的乡村巴士去轮岛,傍晚再带着一身消毒水和疲惫回来。工作琐碎而忙碌,处理伤口,更换绷带,安抚焦躁的病人,应付医生偶尔的苛责。然而,在给病人扎针、看到他们痛苦稍缓的那一刻,在深夜值班室独自整理病历的宁静片刻,她感觉自己破碎的躯壳里,那个名为“美和子”而非仅仅是“母亲”的自我,艰难地拼凑起了一角。
生活,似乎真的在朝着一种新的、表面上的“稳定”滑去,像一艘修补好的旧船,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上缓慢前行。
铃木和子依旧沉默寡言,像老屋角落里一道深沉的影子。但看着女儿每日天不亮就出门、披星戴月归来的辛劳背影,看着这栋虽然简陋却焕然一新、不再漏风渗雨的屋子,看着餐桌上不再是顿顿咸鱼干饭而是偶尔出现的、哪怕只是一小碟青菜或几片薄薄的猪肉,她眼中那层坚冰般的刻薄似乎又悄然融化了一丝。她开始承担起更多的家务,比如在美和子工作时,沉默地打扫着空旷的新屋,用抹布仔细擦拭每一块新铺的地板,或者坐在修补好的旧缘廊上,一边择着豆角,一边看着那个依旧沉默寡言、
http://www.yqzw5.cc/yq4663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