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魏武砺剑,蔡侯新篇
推荐阅读:
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水浒新梦
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五胡烽烟:我的妻妾养成系统
大唐:开局暴打宇文化及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
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
这个师爷很科学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华国水师在南海的扬威,以及“震天雷”那如同梦魇般的威慑,如同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北方的曹操几乎喘不过气。沉默,并不意味着认输,对于一代枭雄而言,这更是蛰伏与砺剑的时刻。一、 许都暗涌,双管齐下
许都丞相府的书房内,灯火常常彻夜不熄。曹操屏退了大部分侍从,只留下最核心的几位谋士——程昱、刘晔,以及身体愈发羸弱,却愈发显得眼神深邃的郭嘉。
“林越小儿……势已成矣。”曹操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更多的是一种冰冷的清醒,“陆上有雷火之威,海上有艨艟之利。若再任其发展,我等皆为其砧上鱼肉。”
程昱面色凝重:“丞相,华国格物之技,日新月异,实乃心腹大患。我军械虽亦在仿制改进,然总慢其一步。尤其是那‘震天雷’,至今未能窥其门径。”
刘晔补充道:“细作回报,华国不仅军械犀利,其内部推行之新政,如科举、新学、海贸,亦使其国力蒸蒸日上。长此以往,此消彼长,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的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郭嘉:“奉孝,时至今日,可有良策教我?”
郭嘉剧烈地咳嗽了几声,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异样的红晕,他缓缓道:“丞相,林越之强,在于其能聚天下之力为己用。寒门、工匠、甚至蛮夷,皆为其驱策。其所依仗者,一为格物之利,二为……新知传播之速。”
他顿了顿,看向案几上几本辗转得来的、华国刊印的《三字经》和《格物初编》基础册,这些书籍纸张优良,字迹清晰,远非竹简笨重、绢帛昂贵可比。
“嘉观华国文书传播,皆赖此‘纸’与‘印刷’之术。其蒙学教材、政令法规、甚至格物图谱,皆可大量、快速、廉价地复制,故其新政能迅速深入人心,其技艺能广泛传播传承。此……乃其根基之一也!”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他瞬间抓住了关键:“奉孝之意是……”
“仿其器,不如破其根!”郭嘉语气坚定,“其一,丞相当不惜重金,招募能工巧匠,全力钻研此‘造纸’与‘印刷’之术!即便一时造不出华国那般精良之物,亦需掌握,以抗衡其文教之侵染!其二,继续深化‘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尤其要留意那些精通匠作、算学之寒士。其三,对江东……或可再让一步,换取其水战经验或……共同探寻应对‘震天雷’之法,哪怕只是皮毛。”
曹操深吸一口气,重重拍案:“善!便依奉孝之策!传令:设‘匠作大监’,秩比二千石,专司研制华国奇技,首要便是这造纸与印刷!另,遣密使再赴江东,告诉孙权,若愿共享水战心得,我可表奏天子,正式册封其为吴王,并开放徐州部分盐铁之利!”
二、 零陵突破,文明之基
就在曹操下定决心,试图从根源上追赶华国之时,零陵格物院内,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变革,已在悄然间瓜熟蒂落。
一直以来,华国使用的造纸术虽比汉代原始的麻纸先进,但仍存在成本较高、产量有限、纸张韧性不足等问题,限制了书籍的大规模普及和格物图谱的精确印刷。林越根据模糊的记忆,提出了改进思路:尝试使用树皮、破布、渔网等更廉价的原料,并优化蒸煮、漂洗、打浆的工艺。
墨衡带领弟子,经过长达一年无数次的试验,遭遇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在这一日,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
他们采用楮树皮为主料,辅以旧麻布、破渔网,经过反复蒸煮、捶捣、加入植物黏液(如黄蜀葵汁)作为纸药,造出的新纸,不仅成本大幅降低,而且纸张更白、更韧、更平滑,吸墨性极佳!
几乎同时,在另一处工坊内,基于之前雕版印刷的基础,活字印刷的研制也取得了关键进展。工匠们尝试使用烧制的胶泥刻字,然后入火烧硬,制成单个活字,排版印刷。虽然初期排版繁琐,字体也不够统一,但其可重复使用、灵活组合的巨大优势,已经显现无疑!
“成功了!主公,我们成功了!”墨衡捧着那洁白坚韧的新纸和刚刚用活字排印出的、墨迹清晰的《诗经》一页,激动得老泪纵横,冲到林越面前报喜。
林越抚摸着这堪称划时代的纸张,看着那虽显粗糙却意义非凡的活字印页,心中涌起的激动,丝毫不亚于看到“震天雷”爆炸的那一刻。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知识的成本将被空前降低,文化的传播速度将呈指数级增长,华国的新政理念、格物知识,将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比任何武器都更强大的力量,是真正塑造文明、奠定万世之基的利器!
“好!好!好!”林越连说三个好字,紧紧握住墨衡的手,“墨院正,此功,不下于十万雄兵!不,百万雄兵亦不能及!此纸,便命名为‘蔡侯纸’(致敬蔡伦),此印刷术,便命名为‘活字版’!立刻着手,建立官营造纸坊和印刷坊,全力生产!”
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的书籍、教材、政令,如同雪片般从零陵飞向华国各地,飞向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学子、每一个需要指导的工匠、每一个关心时政的百姓手中。
三、 雏凤新声,文以载道
随着廉价优质的“蔡侯纸”和活字印刷术的迅速推广,华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知识传播浪潮。
零陵书院编纂的各类教材被大量印刷,分发至各郡县学堂。朝廷的政令、法规,不再是只有少数官吏才能看到的竹简,而是变成了张贴在城门口的、人人都能看懂的印刷告示。格物院的一些非核心技术图谱和基础知识,也被刊印成册,供感兴趣的工匠和学子学习研究。
文化的壁垒,正在被这薄薄的纸张和灵动的字块,一点点打破。寒门学子获取知识的门槛大大降低,民间智慧被更有效地激发和汇聚。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文化气息,开始在华国境内弥漫。
林越站在堆满新书的库房里,随手拿起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基础算术》,对身旁的蔡文姬和大乔笑道:“现在,我才真正觉得,我们播下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了。这才是……我们能留给后世,最宝贵的东西。”
蔡文姬眸中异彩连连,她作为才女,更深知这意味着什么:“夫君,此乃千秋之功。文以载道,而今,这道,终可传于天下矣。”
尾声
一封来自北方的密报,放在了林越的案头。上面简要提及了曹操设立“匠作大监”,试图仿制造纸印刷之术的消息。
林越看完,只是淡淡一笑。
“模仿?很好。”他轻声自语,“但这场关于文明前进方向的竞赛,我们已经起跑,并且掌握了最核心的引擎。曹操,你跟得上吗?”
雏凤的清音,已不仅回荡于山川河岳,更化作了无声的文字,烙印在文明的脉络之中,其势,已不可阻挡。
http://www.yqzw5.cc/yq46390/1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