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正当军营中操练的火热之时,江夏城内,却又出了状况。

  “启禀主公,咱们前些天安置的那批流民,似乎不太安分!”

  探子神色紧张,小心翼翼地禀告。

  “哦?怎么回事?”陈翊蹙眉问道。

  原来,这些流民刚来投靠时,对将军感恩戴德。

  可没过多久,便有些不知足起来。

  “就这点口粮,还想让咱们卖命?!”

  “就是!这破房子,住得也太挤了!”

  流民中,议论纷纷,颇有微词。

  陈翊闻言,心中暗叹。

  看来,安置灾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他们刚逃荒来投,自然心怀感激。

  可一旦缓过劲来,便容易滋生贪念,觉得什么都不够了。

  这若是惯着,只怕会引发更大的骚乱!

  “对流民进行教化,是不是能够提高幸福感!”

  陈翊一边想着一边连连点头。

  对啊,与其一味地给,不如教会他们自食其力!

  他立刻召来诸葛亮,吩咐道:

  “即刻在流民中,广设学堂!务必让他们明白做人道理,学会感恩!”

  “喏!”诸葛亮一拱手,领命而去。

  很快,弦歌之声,便在流民营地响起。

  先生们手把手教导这些从未读过书的百姓识字、做人的道理。

  渐渐地,流民们脸上,都洋溢起暖暖的笑意。

  “原来,‘穷’不可怕,‘志’才最要紧啊!”

  “是啊,咱们有恩公庇佑,好好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的!”

  【叮,获得大量忠诚度,各地涌现狂热的信徒!】

  陈翊望着一张张因知识而明亮的面孔,心头涌起暖流。

  他知道,要让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有了这些虔诚的子民,他还有什么好畏惧的?

  正当陈翊为流民的改变而欣慰时,探子却又火速赶来。

  “主公,江夏城周围不少村庄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灾民已有饿殍!”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陈翊更是满面愁容。

  才刚教化好流民,眼下又出灾荒,这叫百姓情何以堪?

  他再不能坐视不理了!

  “来人,每户发放三个月口粮!”

  他当机立断,高声下令。

  粮食他不缺,但是总不能每次都是使用这个办法解决问题。

  “再派人打井挖渠,引水灌溉!若有不从者,军法从事!”

  “诺!”众将齐声应命。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不就是他最初的梦想么?

  ......

  接下来的时间,陈翊马不停蹄,四处奔走。

  他去田间地头,亲自教导农人播种、施肥的诀窍。

  虽然他原来没有亲自下过地,但是央妈科普的很到位,多少还是懂一点点。

  “大帅,这粒粒皆辛苦啊!咱们一定会努力耕种,不辜负您老人家的一片苦心!”

  农人们眼含热泪,一个个斗志昂扬。

  陈翊颔首微笑,又吩咐周兵曹打造大批农具,提高效率。

  “铁锄、钢镰,样样都有!保准让乡亲们省时省力!”

  百姓们如获至宝,对他感激涕零。

  “种粮归种粮,可也不能荒废了学堂啊。”

  陈翊又一头扎进私塾,同学童们谈经论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娃娃都要好好读书,明礼义廉耻!”

  稚童们奶声奶气,异口同声地应诺。

  学而优则仕,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除此之外,陈翊还遣人疏通河道,修筑堤坝。

  “洪涝之患,不除不行!咱们定要治得山河永固,永无忧患!”

  【叮,江夏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

  【叮,百姓拥护之心,再创新高!获得大量忠诚度!】

  忙碌中,时间过的飞快。

  一日,陈翊正在书房批阅文件,忽闻门外一阵骚动。

  “主公,探子回报:益州、幽州,皆遭天灾,灾民如潮水般涌来!”

  “什么?!”

  陈翊霍然起身,神色凝重。

  他万万没想到,数州,竟相继沦陷!

  若是不及时控制局势,只怕有更多的百姓受苦!

  “来人,立刻派出采买队,多多囤积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言罢,他对身旁的郭嘉吩咐道:

  “奉孝,即刻下令,在各城广设义仓,妥善安置流民!”

  “务必让他们吃饱穿暖,安心过冬!”

  “喏!”郭嘉领命疾驰。

  一时间,各地开仓放粮,搭建窝棚。

  陈翊更是连日来回奔走,亲自慰问灾民。

  “乡亲们受苦了!朝廷虽然治理不周,但陈大帅不会抛弃你们的!”

  “眼下虽粮食紧缺,但我军仓中还有存货。大伙放心,保准让你们生活无忧!”

  【叮,大规模开仓赈灾,百姓感恩戴德!】

  【叮,获得愿力值100万,涌现大批虔诚的信徒!】

  劫后重生的灾民,对他五体投地。

  “多亏将军救命之恩!我等没齿难忘啊!”

  陈翊却是摆摆手,语重心长:

  “眼下虽已度过难关,但冬日将至。诸位还需储备过冬物资才是!”

  “我军方才缴获大批棉絮,就赏赐给乡亲们做寒衣吧。”

  “来人,派人去仓库,将棉絮分发下去。人手一件,不许遗漏!”

  “诺!”

  没过多久,一车车雪白的棉絮,便送到灾黎手中。

  百姓们抚摸着手中柔软的棉衣,泪水涟涟。

  “好一个仁德的明君啊!”

  “有恩公在,我等还怕什么寒冷?”

  望着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陈翊也禁不住唇角微扬。

  没错,这才是应该做的!

  “安居乐业,皆乃我分内之事。诸位日后生活若还有不便,尽管开口!”

  话音刚落,人群中,一个苍老的声音,颤颤巍巍地响起:

  “将军!小民一事相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陈翊来了兴致:“说来听听。”

  老妪颤巍巍地站起身,眼中噙着泪水:

  “将军啊,老婆子有个不情之请。”

  “我家小孙女今年刚满六岁,却从小就耳聋,至今不会说话。”

  “不知将军能否...”

  老妪话未说完,便泣不成声。

  陈翊闻言,不由得眉头紧蹙。

  他知道,在这个时代,耳聋之症几乎无药可治。

  但若就此放弃,岂不是辜负了百姓的信任?

  正当他犹豫之际,想到了华佗交给的针灸之术。

  想着华佗曾经说过,在耳后穴位刺入,留针半个时辰即可。
  http://www.yqzw5.cc/yq46353/2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