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漠北来客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并州的夏日,在白昼的灼热与夜晚的清凉间交替。城内,“大唐商号”与孙虎残余势力的暗战暂告一段落,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西市依旧是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新铸的“贞观通宝”和“开元圣宝”在阳光下闪着规整的光泽,逐渐取代了以往杂乱的钱币。

  然而,在这片看似繁荣的市井景象之下,一种无形的张力仍在悄然蔓延。

  孙虎的产业虽遭重创,但其盘根错节的势力并未完全清除,而北方的阴山背后,突厥的阴影始终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这一日,并州北门迎来了一支规模不大、却引人注目的商队。

  约莫二十来匹驮马,满载着捆扎结实的皮货和几只散发着草腥味的木箱,押队的伙计个个面色黧黑,身形精悍,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带着草原人特有的剽悍气息。

  为首之人,却是一位身着宝蓝色胡服、以轻纱覆面的年轻女子。

  她身姿高挑,跨坐在一匹神骏的栗色骏马上,动作娴熟流畅,即便隔着面纱,也能感受到那股不同于中原女子的野性与灵动,她的额头光洁饱满,一双眸子如同塞外湖泊般清澈明亮,又带着鹰隼般的锐利。

  她便是突厥颉利可汗最年幼的女儿,封号“金山公主”的阿史那云。

  因在部落中主张与中原缓和关系、扩大互市而受到主战派排挤,此次她化名“金云”,带着少量心腹和一批上等皮货,冒险南下,既是想亲自探听唐朝虚实,也是为她那一系寻求新的出路。

  “金小姐,这就是并州城了。”身旁一名魁梧的护卫低声道,眼神中带着警惕。

  阿史那云微微颔首,面纱下的唇角勾起一丝好奇的弧度。

  她打量着并州高大的城墙、熙攘的人流,以及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店铺,尤其是那些悬挂着崭新“唐”字旗号的商号。

  这里的繁华,与她想象中的边城重镇有所不同,少了几分肃杀,多了几分勃勃生机。

  她注意到,许多百姓和商贩交易时,使用的是一种成色统一、样式崭新的钱币,与她以往见过的唐朝铜钱大不相同。

  “先去市集,看看行情。”她声音清越,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行人牵着驮马,融入西市的人流。

  阿史那云的目光很快被一家格外气派的店铺吸引——正是“大唐商号”并州分号。

  店铺门前车水马龙,伙计们忙碌地搬运着货物,一袋袋雪白的盐、一匹匹光鲜的布帛、还有各式各样的铁器农具,源源不断地进出。

  顾客盈门,秩序井然,与旁边几家略显冷清的店铺形成鲜明对比。

  “好兴旺的生意。”阿史那云心中暗忖,下马走了过去。

  她仔细看了看柜上陈列的盐和布匹,品质果然上乘,价格也标注得清晰明白。

  尤其是一种名为“霜雪”的精盐,洁白细腻,远超她以往见过的任何官盐。

  她又瞥了一眼价牌,心中微微一惊,这价格,竟比草原上通过走私渠道获得的唐盐还要低廉不少!

  这“大唐商号”究竟什么来头?竟有如此实力和魄力?

  正当她暗自思忖之际,店门内走出两人,吸引了她的注意。

  走在前面的是一位身着青色锦袍的年轻男子,身姿挺拔,面容俊朗,虽作寻常富商打扮,但眉宇间那股沉稳从容、不怒自威的气度,却绝非寻常商贾能有。

  他身旁跟着一位身着藕荷色襦裙的女子,容颜清丽,神色平静,举止间透着干练,正是侧妃柳如云。

  李贞今日处理完军务,一时兴起,便拉着柳如云来西市微服私访,看看新钱推行和商号经营的实际情况。

  阿史那云的目光与李贞无意间相遇。李贞也注意到了这位气质独特的胡装女子,尤其是她那双清澈锐利、带着审视意味的眼睛,让他心中微微一动。

  这时,阿史那云的一名护卫正拿着几张上好的沙狐皮,在与商号的伙计询价。

  “这皮子怎么卖?”护卫操着生硬的汉语问。

  伙计看了看皮子,笑道:“客官,您这沙狐皮成色不错,一张算您……八百文新钱如何?”

  “八百文?”护卫眉头一皱,“太低了!在云州,这等皮子少说也要一贯钱!”

  伙计面露难色:“客官,如今市面都是这个价。咱们商号收皮子,也是按质论价,童叟无欺。”

  阿史那云听到这里,走上前,开口了,她的汉语虽带些口音,却十分流利清晰:“这位掌柜,沙狐生于漠北苦寒之地,捕捉不易。皮毛细密柔软,保暖极佳,乃是上品。

  八百文的价格,怕是连辛苦钱都不够。莫非是看我们远道而来,故意压价?”她语气平和,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伙计一时语塞,看向柳如云。柳如云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温言道:“这位姑娘误会了。货价高低,取决于供需多寡与品质优劣。

  如今并州皮货来源甚广,雁门、代州皆有输入,沙狐皮虽好,但并非稀缺之物。我商号定价,乃根据市价行情,绝非有意为难。若姑娘觉得价格不公,可再去别家问问。”

  阿史那云目光转向柳如云,又扫了一眼她身旁沉默不语的李贞,心中念头飞转。她感觉这两人绝非普通掌柜。

  她轻轻一笑,目光却直视李贞:“阁下似乎才是主事之人?小女子走南闯北,也见过些世面。这皮货行情,岂是单以数量多寡论之?

  漠北风沙酷烈,能得此完整上品皮草,百中无一。其价值,在于其‘难得’,而非其‘量多’。贵号以寻常市价衡量稀罕之物,岂非明珠暗投?

  若按此理,贵号这‘霜雪’盐,产于内地盐池,理应价贱如土,为何又能售以高价?”

  她这番话,绵里藏针,既点出皮货的独特价值,又暗讽商号定价逻辑的矛盾,显示出极高的机辩之才和对商业之道的深刻理解。

  李贞眼中闪过一丝激赏之色。他没想到这胡女竟有如此见识。他微微一笑,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姑娘此言差矣。物以稀为贵,固然是常理。然,‘稀’与‘贵’,皆需有市场认可。

  漠北皮货固然难得,然其价值,最终需由需用者认定。并州百姓、往来商旅,购皮货首要为御寒实用,其次方为观赏。

  沙狐皮虽佳,然保暖不及貂皮,华美不如狐腋,价格自然居于其中。此乃市场选择,非人力可强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阿史那云带来的其他皮货,继续道:“至于盐价,更非如此比较。盐乃民生必需,无可替代。

  其价高低,关乎国计民生,朝廷自有法度调控,岂能与皮货等奢侈之物等同视之?

  我商号之盐,价虽不菲,然品质上乘,供应稳定,更兼使用新钱,便利流通,此中价值,又岂是单纯比较产地所能涵盖?”

  李贞一席话,从市场规律谈到国家政策,再到货币价值,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将阿史那云颇具刁钻的反问化解于无形,更隐隐透露出对宏观经济的深刻洞察和掌控力。

  阿史那云心中剧震!

  她原本以为对方只是个有些背景的商人,没想到其见识如此不凡,言谈间竟有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全局的气度!

  这绝非常人!她重新审视着李贞,试图从他平静的面容下看出更多端倪。

  “阁下高论,小女子受教了。”阿史那云压下心中的波澜,语气放缓,却带着一丝挑战的意味,“看来阁下深谙经商之道,更明天下大势。却不知,阁下对这塞外漠北的生意,可有兴趣?”

  李贞目光深邃,看着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要合乎法度,利于民生,无论塞内塞外,生意自然可做。”

  阿史那云闻言,心中一动。她沉吟片刻,忽然抬手,从腰间解下一枚随身佩戴的玉佩。

  那玉佩质地温润,雕刻着繁复的狼首缠枝花纹,是突厥王族的标志之一,但在中原人眼中,或许只当是件精致的胡饰。

  她将玉佩递向李贞,眼神灼灼,带着几分野性的挑衅:

  “阁下非寻常商人。这枚玉佩,算是今日论价的彩头。三日后,城外十里坡,有一笔关于战马和铁器的大生意,不知阁下……可敢前来一叙?”

  战马!铁器!这无疑是边境最敏感、也利润最丰厚的贸易,更是双方实力此消彼长的关键!阿史那云此举,既是进一步的试探,也是一个极其大胆的邀约!

  柳如云在一旁闻言,眉头微蹙,看向李贞。李贞面色不变,目光平静地迎上阿史那云挑衅的眼神,伸手接过了那枚尚带着对方体温的玉佩,指尖感受到玉石上独特的纹路。

  “三日之后,十里坡。”李贞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届时,再向姑娘请教。”

  阿史那云深深看了李贞一眼,似乎想将他的模样刻入脑中,随即干脆利落地转身,对护卫们一挥手:“我们走!”

  带着她的商队,很快消失在熙攘的人流中。

  李贞摩挲着手中的玉佩,望着她离去的方向,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柳如云低声道:“王爷,此女来历不凡,所言战马铁器的生意,恐是陷阱。”

  “是陷阱,也是机会。”李贞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漠北的风,终于吹到并州了。正好,本王也想会一会,这风背后的主人。”

  他将玉佩收起,心中已然明了。

  并州的棋局,因为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有趣了。
  http://www.yqzw5.cc/yq46281/1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