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娘!你会识字!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林三娘心里也在打鼓。

  她这辈子就没有硬气地说过几句话,若是以往,遇到这样的事,她也只会打落牙齿活血吞。

  毕竟,她一个妇人,带着三个孩子,走到哪里都只能低头,祈求别人不要欺辱他们,盼着别人能在她死之后,照拂几个孩子。

  可现在不一样了。

  林三娘有了“工作”,她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育孩子,给孩子们挣出一份前程来。

  即便是得了机缘,去了山庄,她依靠的,依然是她自己的双手。

  庄主小姐不会因为她可怜、乞求,就给她工作。

  只会因为她能干、能学,而提升她做管事。

  林三娘低头看看桃丫,身后还有紧紧拽着她衣服的杏丫和黍哥儿。

  此刻,三个孩子都惴惴不安地挤在娘亲身边,面对着其他人的欺凌和不公。

  她不能教孩子摇尾乞怜,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林三娘一口气涌上来,她转头看向孙大德和孙张氏。

  “你们还是不是人!你们的孩子是孩子,我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凭什么要给你们家端屎端尿?”

  孙张氏抱着胳膊,丝毫不怯,阴阳怪气地道:“哟,还当你病了起不来了,没想到还真好了,说话中气都足足了,说你们扫把星命硬,还真是没说错。”

  说着,又斜眼看桃丫:“让桃丫端屎端尿怎么了?我实话跟你说吧,你病着的时候就有人找上门来了,桃丫这岁数虚一虚也算是十四五了,能嫁人了,她大伯给她选了一门好亲事……”

  林三娘陡然明白,桃丫说不出口的话是什么了。

  孙大德跟孙张氏一定跟桃丫说了她没办法承受的事,桃丫才想逃回家的。

  不然,桃丫的性子最像林三娘,最是能吃苦。

  这一刻,林三娘心里后悔极了,世人所谓“贤惠”二字,真是害了太多太多女人。

  林三娘看着孙大德和孙张氏,决然道:“你们想都不要想!桃丫是我的女儿,她哪儿也不去!也不会这么小就嫁人!”

  大梁朝女子通常十七八成亲,桃丫周岁十二,虚岁十三,无论如何都不到嫁人的年纪!

  况且,孙大义死了这几年,桃丫是家里最辛苦的孩子,帮着林三娘照料弟弟妹妹。

  如今家里境况才好些,正是桃丫该享福的时候,林三娘无论如何都不舍得让桃丫嫁人。

  桃丫缩在林三娘怀里,听到这话,心中的最后一丝忐忑也放下了。

  娘没让她嫁人!

  刚才大伯和大伯娘轮番上阵,对她说了好多好多令人难堪的话,那些话桃丫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是大伯和大伯娘说,娘亲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很辛苦,如果她能够早早嫁人,家里少一口人吃饭,娘亲的负担会轻很多……

  桃丫不怕别的,就怕娘亲太累了。

  但现在,亲耳听见娘说不让她嫁人,桃丫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她鼓起勇气,跟着林三娘一起拒绝孙大德和孙张氏:“我不嫁人!我就要跟娘在一起!”

  孙张氏哂笑道:“你不嫁人?你不嫁人哪里来的钱给你奶奶抓药?难道你奶奶只是我们一家的?你们不用尽孝?”

  有女儿的撑腰,林三娘也更坚定了。

  她早已不是从前的林三娘了,她现在能在山庄里当管事,能管着四五个帮工,能接待几十名客人,甚少出错。

  庄主小姐说过,出错也不可怕,错了就改嘛,难道还有人一辈子没出过错吗?

  林三娘拉着桃丫站起来,平视孙大德和孙张氏两口子。

  “当年大义过世的时候,是你们亲口说过的,我跟大义攒的钱财,还有田地,都给了娘,就算是给娘养老了,从今往后,两不相干!”

  孙张氏脸上讪讪的,这话倒是不假。

  只不过当初他们是觉得,林三娘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少不了各种事儿。

  与其来往,要他们一家拉拔这四个,还不如直接要了孙大义的田产,一刀两断,只照顾老太太一个方便。

  谁料林三娘好不好坏不坏的,竟然真把三个孩子拉拔大了。

  孙张氏又看不下去了——她天天在老太太面前端茶倒水,尽孝道,林三娘倒是离得远远的,舒舒服服地在家看孩子。

  毕竟孙老太太也不是个好相与的。

  所以这两年,孙大德和孙张氏又把主意打到了桃丫身上。

  桃丫大了,他们就用孝道压人,让桃丫过来伺候难伺候的老太太。

  现如今更是,林三娘竟然真的把桃丫养到了十二三岁,眼看着就能说亲了。

  桃丫的爹不在,那桃丫的亲事不就由孙大德这个大伯做主吗?

  多少也是一笔彩礼钱,不要白不要。

  两人没想到林三娘这个时候扯当时分家撂下的话,孙大德脸色一冷:“弟妹你这是什么意思?当年随口的一句玩笑话,你就记这么久?我们还帮你种地,借钱给你买种子……你都忘了?真是个白眼狼!”

  他不说还好,一说,林三娘也要提这事儿。

  “看在大义的面子上,我喊你一声大伯,这事儿我还真要好好跟你算算。”

  (注:古时弟弟的妻室有跟随丈夫喊大哥的,也有随小孩喊大伯(bO)的,但更为普遍的喊法是大伯(bai),本文大梁朝部分取大伯(bai)的喊法。)

  林三娘此刻万分庆幸庄主小姐教了她算账。

  明明庄主小姐唰唰唰地用那个叫做“计算器”的小板子,眨眼的功夫就能算清楚账,但庄主还是让她跟在旁边心算、口算、笔算。

  要不是试营业那几天的高强度训练,林三娘到现在还不知道这田地的糊涂账呢!

  “大伯当初出面,替我们向官府借了两亩地的稻种,一亩地用种一斗五升,两亩地便是三斗。按照官府的社仓法所定,收成后每石只收稻米三升,按当年收成计。”

  “去岁收成的确不好,往常能产三石的地,每亩只产了一石八斗,但两亩地到底也能产下三石六斗的稻谷,若是按社仓法,只需还官府一石又八升,还能余下两石五斗又二升……”

  (注:参考宋代计量单位,一石约为十斗,一斗约为十升。社仓法也为宋代鼓励农耕设定的粮种农具借用条例,本文架空,仅作参考用。)

  林三娘从没觉得自己脑子转得这么快过,她库库一通算:“即便还了稻种,交了农具钱,交了人头税、地税、赈灾税、防洪税种种,也该余下一石米的!”

  一石米不多,也有将近一百斤。

  虽养不活一家四口,但是好歹能有点儿收成。

  可孙大德怎么算的?

  林三娘不识字,借粮种是孙大德替她签的,还粮种自然也是孙大德去的。

  但,正因为林三娘不识字,所以孙大德说的每句话、每个数字,她都牢牢记在心里,生怕记错一个。

  “可大伯你是怎么说的,明明按当年收成只用还十斗八,你却同我说按上年的收成,两亩地六石收成,要还十八斗!”

  “还有人头税,我家一共四口人,一人一斗,只用四斗,但你给我的条子上,为何是十二斗?你竟是将你家人的账也算在了我这两亩地上?”

  林三娘今天在山庄上刚学了字,虽然她只认得二十几个字,但恰好,一二三四五正是她认识的。

  她立刻便想起了官府的交税契书,这东西还在她家呢!

  林三娘算得清清楚楚:“两亩地,我该余一石一斗二升,你却告知我还了粮种交了税之后,还倒欠一石八斗!硬生生从我手里将那两亩地也哄了过去!”

  林三娘越说越气。

  也越发悔恨。

  她不是看不出来问题,只是她那时候不识字,不会算账,性子也软。

  明知道孙大德算得有问题,但她没办法,只能委曲求全,接受了孙大德的提议——地借给孙大德种,孙大德帮忙处理粮种赋税之事。

  对当时的她来说,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些负担,不然,就要被逼着写下一石八斗的借条。

  可现在不一样了,她识字了!

  虽然只识得几个,但也足够让她驳斥孙大德的黑心账!

  林三娘在山庄上管事和接待,那不是白当的,如今她说起话来,目光坚定,口齿清晰。

  正好桃丫先前为了出逃,把孙家的大门踢开了,就这深夜里,她字字句句,都传到了左右邻居的耳中。

  原本已经睡下的邻家,不知何时,门窗都悄悄开了一条缝,露出几双眼睛和几只耳朵来。

  就在林三娘算账之后,忽的有一位邻居推开窗户,怒目圆瞪。

  “你说的可是真的?社仓法是按当年的收成算?那我家六亩地,产稻十二石,原应该还稻种几何?”

  这个林三娘会算:“若是全为官府所借粮种,便按一石还三斗算,十二石,当还三十六斗,即三石六斗!”

  “果真?”

  “果真!”

  那邻居忽然就大喝一声,竟直接从窗户里跳出来。

  “孙大德!你日你先人!你帮老子借粮种,要了老子五石粮!还说贴了我四斗!”

  敢情是坑了他一石四斗!

  这人一喊,半条巷子的人都出来了,个个脸上都是怀疑、震惊、不可置信,又夹杂着“果然如此”的恍然神色。

  大梁朝的百姓读书不易,大多都是不识字的。

  同一片的人,向官府借粮种,甚至交税,都会请附近识字的先生代劳。

  孙大德就是赶上了识字的好身份,替了不少人去借粮种农具。

  林三娘这一喊,半条巷子的邻居全都冲进来,要找孙大德讨个说法。

  林三娘护着桃丫杏丫和黍哥儿,避免被人群冲撞。

  一低头,三个小的满脸满眼全是崇拜。

  “娘!你会算账!你会识字!你怎么这么厉害呀!”
  http://www.yqzw5.cc/yq44767/2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