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观众反应:两极分化!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对话时代》何雨柱专访的播出,如同一颗投入相对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

  虽然此时距离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尚有数年,但九十年代末期已然蓬勃发展的有线电视、家庭座机、寻呼台以及早期互联网论坛,共同构成了一张足以引爆全民热议的信息网络。而何雨柱那番惊世骇俗的言论,瞬间将这张网络的承载能力推向了极限。

  节目播出的当晚,反应最为迅速和激烈的,是拥有电话和寻呼机,且习惯于通过此类渠道发声的观众群体。

  电视台总编室的几部热线电话,从节目开始十分钟后,就再也没有停歇过。铃声此起彼伏,值班编辑刚拿起一部,另一部又急促地响起。

  “喂?《对话时代》吗?我要投诉!那个何雨柱说的都是什么混账话!简直无法无天,败坏社会风气!你们电视台怎么能让这种人上去胡说八道?!”电话那头,是一个听起来年纪不小、情绪激动、带着浓重口音的男声,语气里充满了痛心疾首的愤怒。

  紧接着,又一个电话接入,声音尖锐:“他把商场说成战场,把弱肉强食当成天经地义,这跟我们社会主义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你们必须公开道歉,澄清立场!”

  这些来电大多来自观念相对传统、崇尚集体主义和温良恭俭让的老一辈观众。何雨柱那套赤裸裸的“狼性”哲学,彻底颠覆了他们固有的认知,引发了强烈的道德不适感和被冒犯的愤怒。

  与此同时,各大寻呼台的留言系统也近乎瘫痪。与电话投诉的愤怒不同,涌入寻呼台的文字信息则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

  一部分信息是愤怒的声讨:

  “何雨柱歪理邪说,电视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人言论极端危险,建议封杀!”

  “看吐了,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而另一部分,则充满了狂热的追捧和支持,这些信息大多来自寻呼机的主要用户群体——思想更为活跃、对现状不满、渴望突破的年轻人以及部分商界人士:

  “何老板牛逼!字字珠玑,全是实话!”

  “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拒绝道德绑架!”

  “把节目录下来了,何雨柱语录是我的人生指南!”

  “这才叫活明白了!那些骂的人就是被戳到痛处的弱者!”

  这种分化,在早期互联网的bbS论坛上,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在“水木清华”、“天涯社区”等热门论坛的经济、社会板块,关于何雨柱访谈的帖子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跟帖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支持者(Id如“市场狼”、“挣脱枷锁”)将何雨柱奉为“打破虚伪的斗士”、“商业界的鲁迅”,热烈地讨论着他的每一句“金句”,认为他撕开了温情的面纱,揭示了社会运行的真实逻辑,为在职场和生活中感到压抑的个体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和行动指南。

  反对者(Id如“古道热肠”、“秩序扞卫者”)则将其斥为“社会毒瘤”、“极端利己主义的鼓吹者”,激烈地抨击其言论将导致道德滑坡、信任危机,破坏社会和谐根基,甚至有人上纲上线,将其与某些错误思潮联系起来。

  双方的争论异常激烈,帖子刷新速度快到眼花缭乱,言辞之尖锐,几乎要冲破屏幕。论坛管理员不得不连夜加班,删除大量涉及人身攻击和过度敏感词汇的帖子。

  在这泾渭分明的两极之外,还存在着一大批沉默的、或者不知该如何表达的“中间派”。他们或许是企业里谨小慎微的中层管理者,或许是刚刚步入社会感到迷茫的大学毕业生,或许是习惯了传统叙事方式的普通市民。他们看着电视里那个侃侃而谈、气场强大的何雨柱,听着那些既刺耳又似乎有几分歪理的言论,内心充满了矛盾和迷茫。

  有人关掉电视,陷入沉思:“他说的……难道真的没有一点道理吗?我是不是太‘乖’了?”

  有人与家人激烈争论:“爸,妈,你们那一套过时了!现在就是要像何雨柱这样才行!”

  也有人感到深深的忧虑:“如果大家都像他这么想,这么干,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支持者奉若神明,反对者视如仇寇,中间者陷入巨大的困惑。

  何雨柱和他的言论,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不仅切开了商业伦理的表皮,更深深地割开了转型期中,整个社会在价值观上的裂痕与阵痛。

  两极分化,无可调和。

  而处于风暴眼的何雨柱,其个人名气与争议性,也随着这席卷全国的滔天口水,被推向了真正的顶峰。
  http://www.yqzw5.cc/yq43596/6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