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两难自解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忠臣啊!忠臣!”姬玄听得户部尚书的话语,连声感叹:

  “灾情如军情?好!好!好!这就是咱大胤的忠臣。

  时时刻刻都在为我大胤而想啊。

  大胤就少了你这种的敢于直言的忠臣啊。”

  户部尚书听得夸奖,那肥嘟嘟的脸上露出笑容。

  这小皇帝可真的好蒙骗,两句话就这样找不到北了。

  如此的话,就算是他坐在那个皇位对于他们来说,似也没有什么威胁了。

  下方群臣,面容各异,眼神复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有的叹息,皇帝竟然如此;有的幸灾乐祸,皇帝就该如此。

  “朕有功有赏、有过有罚,你能为朕考虑,朕甚慰。

  但!此等灾祸,据尔等言,已发生了一月有余。

  为何朕不见奏折?不见你这位户部尚书前来汇报?”

  “户部尚书,王寒由?!”姬玄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你耽误灾情,灾情如军情!那就是耽误了军情,可知罪?”

  王寒由浑身一颤,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

  没想到这皇帝居然拿住了这说大不大的把柄,他下意识地看向珠帘方向,寻求庇护。

  珠帘后,太后的身影似乎动了一下。

  但最终没有出声,想要看看这傀儡皇帝到底想要干什么。

  她此时还有些不可置信,不相信那懦弱的六皇子,如今登基,就如同变了一个模样。

  难道是一直在隐忍吗?

  “先帝大行,国丧期间,你身为户部尚书,却枉顾朝纲,耽误灾情一月有余。

  致使数十万户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名声沸腾。

  此等行径,置国法于何地?置先帝于何地?置朕于何地?!”

  姬玄当然明白这户部尚书的目的,他的赈灾办法。

  自己不管是怎么选,都不是好的解决办法,看起来是阳谋而已。

  既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只能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了。

  “陛...陛下!冤枉!臣冤枉啊!”

  王寒由涕泪横流,拼命磕头,

  “臣忠心耿耿,听闻陛下虚弱,已将此事告知太后,而后丞相也知道此事。

  绝不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陛下....太后...太后明鉴啊!”

  他将目光投向珠帘,祈求庇护。

  你的意思是?你不通告朕,却通告太后吗?

  你是想说,太后干政?

  亦或是说太后枉顾灾民一月有余,这一切都是太后所为?

  一月时间,都没有商议出一个赈灾政策?

  诋毁丞相,诋毁太后,这责任,你担待的起吗?

  “我....”户部尚书不说话了,他当然知道自己的操作有问题。

  可这些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朝堂老皇帝不管事二十年了,小皇帝登基了,也是傀儡,谁在意他啊。

  可这些事情不上称不到二两,上称了可就千金都打不住。

  “哼!”姬玄冷哼一声,不再看他。

  目光扫向台阶旁站着的董卓,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决断:“董卓!

  户部尚书王寒由,身负国恩,不思报效。

  反于国丧期间,僭越礼法,枉顾灾情,致使民怨沸腾!

  其罪滔天,罄竹难书!即刻褫夺其所有官职、爵位!

  拖出殿外,赐百杖。

  算是为北漠州百万受灾百姓交代了,诸臣觉得如何?”

  百官无不倒吸一口冷气,骇然失色!

  当朝杖毙二品尚书?!

  这...这简直是太祖开国以来都未曾有过的酷烈手段!

  “陛下,此事恐怕不妥。”珠帘之后的太后终于开口了。

  她压抑着愤怒,用尖细的声音说道:

  “王尚书所为,的确不合礼法。

  可往前陛下体弱,也是不想陛下劳心费力,乃臣子为陛下担忧,又有何罪?

  更何况,北漠州的灾情刻不容缓,此刻将王尚书拿下。

  恐无钱粮能够救灾,更是无人可用。

  还请陛下能够三思而行,再做打算,让其戴罪立功。”

  户部尚书是一个大官,京城之中也是有威望的。

  作为太后党,总不能死的这样随便。

  要不是他不知现在禁军状态,不知道这傀儡皇帝的底牌。

  太后都想要让禁军将小皇帝带走了。

  太后的话一出,又有一御史大夫直谏:

  “陛下,王大人虽有罪,可作为户部尚书。

  未经审判,陛下就动用私刑,此举甚不妥,暴君所为!

  陛下刚刚登基,岂能如此罔顾国法。

  更何况,是如今百姓流离之时,还请陛下三思!”

  “你是?”姬玄将眼神放在那开口的御史身上。

  “臣,御史大夫杨兴!”御史大夫杨兴听言,站直了身子,扬起了高傲的头颅。

  他在为民请命,正义直言。

  他在让陛下不要犯下错误。

  “既然如此,董卓,将杨御史也赐百杖,让他陪王尚书走一趟吧。”

  姬玄坐在龙椅之上,修订了一下自己诏令。

  “你仗义执言,你勇于直谏,为何一月前不说?现在才开口?

  你想要名留青史?想让朕成了暴君?那朕都依你。

  王尚书犯下了多少罪责朕不知道,朕只知道。

  北漠州的百姓毫无罪责,就是因为有你们这群酒囊饭袋。

  才让朕的百姓流离失所,那是朕的百姓!朕的百姓!不是你们的!”

  百姓是帝国最重要的财产,帝国是姬玄的财产,那这种行为,就是在烧姬玄的财产。

  这财产他是皇帝可以挥霍,可这些酒囊饭袋凭什么?

  “还有谁有什么想说的?都可说说,朕善于纳谏。”姬玄环视下方的群臣。

  “既然无言,董卓,动手吧。”

  “末将领旨!”

  董卓眼中凶光大盛,狞笑着大步上前。

  蒲扇般的大手如同铁钳,一把抓住瘫软如泥的王寒由的后颈,一把抓住那御史大夫杨兴、

  如同拎小鸡仔般将他俩从地上提了起来。

  “不!陛下!饶命!太后!太后救我啊!!”

  王寒由发出杀猪般的凄厉惨叫,涕泪横流,裤裆处瞬间湿了一片,腥臊之气弥漫开来。

  他徒劳地挣扎着,目光绝望地投向珠帘。

  他不能死啊,他家里还有第二十三房小妾未曾宠幸呢,怎么能就这样死了呢?

  他可是户部尚书,怎么能就这样随意的死了呢?

  他钱还没有花完呢?怎就能这样死了呢?

  那御史大夫杨兴倒是硬气,书生意气,未曾求饶。

  “陛下,今日杀臣,史记上会写臣勇于直言!幸哉!乐哉!虽死荣哉!”

  而珠帘后剧烈地晃动了一下!

  显然,帘后的太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旨意惊得心神剧震!

  她根本没有想到那小皇帝,那作为傀儡的小皇帝,是玩真的。

  在朝堂之中肆意妄为?他难道不考虑下了朝堂之后的后果吗?

  想要开口阻止,甚至有一瞬间想要出手拿下那小皇帝。

  却但看着殿中那个稳坐龙椅、眼神冰冷如刀的年轻皇帝,看着他身边凶神恶煞的董卓。

  还有殿外若隐若现的黑甲士兵,很明显不是禁军。

  这让她良久的感到一丝不可思议的恐惧,恐惧于那个她从来未曾看得起的六皇子。

  最终,那声呵斥被她生生咽了回去,化作珠帘后一声压抑到极致的喘息。

  她心中想的是徐徐图之,不想承认,她怕了。

  就如同当初姬玄怕她一样,她开始惧怕姬玄了。

  “聒噪!”

  听着户部尚书的惨叫和杨兴的嘴硬,董卓不耐烦地低吼一声。

  运其内气直接朝着两人头上敲了一下,惨叫声戛然而止。

  两人如同破麻袋般被董卓拖死狗一样拖向殿外。

  很快,殿内所有人都清晰地听到了殿外广场上传来的声音。

  沉重的闷响!那是军棍狠狠砸在肉体上的声音!一下!两下!三下!

  起初还能听到王寒由和杨兴压抑的、不成调的惨哼。

  但很快,那声音就变成了骨头碎裂的恐怖“咔嚓”声,以及血肉模糊的“噗噗”声。

  再然后,便只剩下沉闷的、如同捣肉泥般的棍棒着肉声,持续不断,一下又一下,敲打在殿内每一个官员的心坎上!

  一百大板!

  足足一炷香的时间,那令人头皮发麻的杖声才彻底停止。

  董卓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黑甲上面沾染了点点血珠。

  他咧着嘴,露出森白的牙齿,声音洪亮地禀报:

  “启禀陛下!罪臣王寒由,罪臣杨兴,一百大板,已毕!气绝身亡!”

  “嗯。”姬玄淡淡地应了一声,仿佛只是碾死了一只蚂蚁。

  一百大板,能不能打死人?那要看谁打。

  松的话,的确可能有机会活下来,但这一次是飞熊军执行的。

  一百,差不多可以打成人肉丸了。

  姬玄冰冷的目光再次扫过下方如同惊弓之鸟般的群臣。

  他能够很明显的发现,这些群臣再也没有那一丝的轻视,余下的都是恐惧。

  就是不知道接下来他们会不会听话了。

  有时候这些朝堂百官就是贱,杀鸡儆猴都没有太大作用。

  非要刀子落在自己的头上,才懂得害怕。

  “陛下,户部尚书已绝,不知北漠州灾情如何安排?”李相这个时候走了出来。

  他等着人死了才开口,表明他不是太后一党。

  可杀了人的后果?接下来陛下如何处置呢?

  珠帘后的太后咬牙切齿,愤恨无比,还是隐忍了下来。

  杀人容易,接下来,倒要看你怎么收场。

  这小皇帝为了一己私欲,杀了户部尚书,这位未曾交接工作的户部尚书,绝非良主。

  如此暴虐,太后、群臣已有换皇帝的理由了。

  下朝之后,联系内外禁军,到时候清君侧,让这不听话的老六明白。

  这皇帝,他们萧家能让其坐上去,那也能让其跌下来!

  百官也是如此想法,户部已经没钱了。

  死了户部尚书,各地调运更是难以调节。

  这北漠州的灾情,接下来恐怕难以控制。

  “王寒由身为户部尚书,家资想必颇丰。

  抄没其家产,所获钱粮,即刻拨付北漠州,赈济灾民!”

  他顿了顿,目光如同实质般压向每一个官员,

  “诸卿,以为如何?还有谁觉得这钱粮,筹不出来?

  或者说,觉得钱粮不够的?”

  死寂!绝对的死寂!

  姬玄的目光扫过谁,谁就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谁还敢说半个“不”字?王寒由那尚有余温的尸体,就是最好的榜样!

  说不够,那就用自己家产去填吧。

  “如此一来,两难自解,不是甚妙?”姬玄一拍手掌,又道:“告北漠州百姓,户部尚书贪腐赈灾粮食一月。

  其同党御史大夫杨兴同流合污。

  朕甚心痛,已查明灭之,割弃二者头颅,送往北漠州,以消民怨!”

  杀一个御史大夫、再杀一个户部尚书,给北漠州受灾的百姓一个交代。

  至于那杨兴,既然想要当谏臣名留青史,那自然也要随他的愿,让其遗臭万年了。
  http://www.yqzw5.cc/yq41047/1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