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皇帝欲封沈醉官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残阳如血,泼洒在皇城巍峨的宫墙上,将琉璃瓦染上一层沉郁的金红。紫宸殿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那股尚未散尽的肃杀余韵——三日前,随着最后一批构陷忠良的党羽伏法,这场牵动朝野的风波才算真正尘埃落定。沈醉立于丹陛之下,玄色衣袍上还沾着未及拂去的尘土。那是昨日在城郊刑场监斩时,被狂风吹来的。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墨色的眸子沉静如深潭,仿佛这场搅动天下的变局,于他而言不过是拂过衣角的一阵风。
御座之上,年轻的皇帝赵珩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他看着阶下那个身影,心中百感交集。三个月前,京中暗流汹涌,以丞相为首的旧党结党营私,构陷忠良,甚至暗中勾结藩王,觊觎皇权。那时的他,虽已亲政数年,却处处受制于这帮盘根错节的势力,如履薄冰。
是沈醉。
这个从江湖中走出的男子,带着一身洗不净的血腥气,和一双看透人心的眼,像一把骤然出鞘的利刃,精准地劈开了重重迷雾。他先是以雷霆手段揪出了旧党安插在禁军的内应,保住了宫闱安全;继而单枪匹马闯入藩王设在京郊的秘密据点,取回了足以定案的铁证;最后,在朝堂对峙的关键时刻,他不动声色地放出了那些被流放忠臣的血书,字字泣血,句句诛心,瞬间瓦解了旧党最后的辩驳之力。
没有沈醉,他赵珩或许还在与那些蛀虫虚与委蛇,甚至可能在某个深夜,连这龙椅都坐不稳。
“沈先生,”赵珩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后的清明,“连日来,辛苦你了。”
沈醉微微颔首,声音平淡无波:“陛下言重了。为国锄奸,分内之事。”
“分内之事?”赵珩轻笑一声,从御座上站起身。他身着明黄色龙袍,身形尚显单薄,眼神却已锐利如鹰,“沈先生可知,你这‘分内之事’,救了多少忠臣性命,保了多少百姓安宁?又让朕,得以真正握住这江山的权柄?”
他走下丹陛,步伐不快,却带着帝王独有的威仪。走到沈醉面前,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对方那双总是半眯着,仿佛藏着无尽深渊的眼睛上。
“朕记得,先生初入京城时,有人说你是江湖草莽,不懂规矩,劝朕莫要轻信。”赵珩缓缓道,“还有人说,你双手沾满鲜血,性情乖戾,恐非善类。”
沈醉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似嘲讽,又似自嘲:“他们说得,也不算错。”
他的确是草莽,自小在刀光剑影中长大,不懂朝堂上的弯弯绕绕,只知恩怨分明,血债血偿。他的手,也的确不干净,死在他剑下的人,从江湖败类到朝中奸佞,早已数不清。至于性情,他从不认为自己是良善之辈,若非这些“乖戾”,又怎能在这吃人的世道里活到现在?
赵珩却摇了摇头:“错了。他们只看到了先生的表,却没看到先生的里。草莽如何?草莽有草莽的赤诚;血腥又如何?那血腥里,洗的是冤屈,斩的是奸邪。”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郑重起来:“沈先生,今日,朕要论功行赏。”
沈醉抬眸,对上赵珩的视线。那双年轻帝王的眼睛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还有一丝……期待?
“陛下,”沈醉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先前答应在下的,放回流放忠臣,为冤死者平反,如今已然办妥。在下所求,已然得偿。”言下之意,其余赏赐,他并不需要。
赵珩却像是没听懂他的弦外之音,继续说道:“放回流放忠臣,为冤死者平反,那是朝廷欠他们的,与先生之功无关。朕要赏的,是先生之功。”
他转过身,走到殿中悬挂的舆图前,手指点在京城的位置:“先生可知,如今朝堂之上,虽已肃清奸佞,但许多职位空悬,急需贤才填补。尤其是刑部与兵部——刑部需有人震慑宵小,整肃法纪;兵部需有人运筹帷幄,安定边防。”
沈醉的心微微一动,隐约猜到了赵珩的意图。
果然,赵珩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朕思来想去,这两个部司的长官之位,放眼朝野,无人比先生更合适。先生若愿入仕,朕便封你为刑部尚书,兼领兵部侍郎,加授镇国将军衔,食邑三千户。”
此言一出,不仅是沈醉,连侍立在殿角的内侍总管李德全都惊得差点掉了手中的拂尘。
刑部尚书,正三品,掌天下刑狱,权柄极重;兵部侍郎,从三品,虽为副职,却能参与军机要务;镇国将军衔,虽为荣誉职衔,却象征着极高的军功与皇恩;再加上三千户食邑……这封赏,简直是一步登天,宠冠朝野!
要知道,沈醉既非世家子弟,也非科举出身,仅仅是个江湖人。如此破格提拔,纵观大赵百年历史,从未有过。
李德全偷偷抬眼看向沈醉,只见这位刚刚搅动京城风云的沈先生,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仿佛皇帝说的不是封官加爵,而是赏赐他一杯茶水。
沈醉沉默了片刻,并非因为犹豫,而是在斟酌措辞。他看着赵珩眼中的期待,缓缓开口,声音比刚才更低沉了几分:“陛下厚爱,沈醉心领。只是,这官,沈醉不能当。”
赵珩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似乎没料到沈醉会拒绝得如此干脆,愣了一下才道:“先生为何不愿?是觉得官职不够?还是……”
“陛下误会了。”沈醉打断他,语气恭敬却坚定,“并非官职高低的问题。沈醉是个闲散惯了的人,江湖漂泊数十载,早已习惯了无拘无束。朝堂之上,规矩繁多,条条框框,沈醉怕是适应不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雕梁画栋,那精致华美中透着的压抑感,让他有些不适。“再者,沈醉行事,向来随心所欲,凭的是一腔血气,而非朝廷律法。若真当了这刑部尚书,总不能用江湖的规矩来断案吧?到时候,怕是会辜负陛下的信任,也会给朝廷惹来麻烦。”
“先生过谦了。”赵珩皱眉道,“先生智计过人,心思缜密,连那些老狐狸都栽在你手里,怎会不懂朝堂规矩?至于行事风格,先生嫉恶如仇,正是刑部所需要的。朕相信,先生定能做到公私分明,以国法为准绳。”
沈醉轻轻摇头,唇角那抹似有若无的笑意里,多了几分疏离:“陛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沈醉这性子,怕是改不了了。您见过哪只野鹰,能甘心被关进笼子里?”
“朕不是要关住你!”赵珩急切道,“朕是想让你……”
“陛下是想让沈醉为这大赵江山,为陛下您,镇守一方,对吗?”沈醉接话道,眼神清澈而坦诚,“但沈醉所求,从来不是这些。当初出手,一是看不惯那些人颠倒黑白,二是受了故人所托,要保忠臣之后周全。如今事了,自然该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赵珩看着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甚至还有一丝……委屈?“先生可知,如今的大赵,看似平静,实则内忧外患。北边的异族虎视眈眈,南边的藩王蠢蠢欲动,朝堂上,那些旧党余孽虽已伏法,但他们盘根错节的势力并未完全清除。朕需要先生这样的人,留下来帮朕。”
他的声音放低了些,带着几分恳求:“先生,朕知道江湖自由,比朝堂自在。但这江山,是天下人的江山。你救了它,难道就要眼睁睁看着它再次陷入危局吗?”
沈醉沉默了。
赵珩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他平静的心湖,激起了圈圈涟漪。他并非冷血无情之人,这三个月来,他见过太多忠臣蒙冤的悲愤,见过太多百姓流离的疾苦,也见过这位年轻帝王在深夜批阅奏折时的疲惫与坚韧。
他对这江山,对这位皇帝,并非毫无感情。
可是……
他想起了年少时在深山中的日子,月光洒在剑上,虫鸣伴他入眠;想起了在江湖中与兄弟们纵马饮酒,快意恩仇的时光;想起了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时,支撑他活下去的,从来不是什么家国大义,而是心中那份对自由的执念。
他若留下,便意味着要戴上枷锁,要学会妥协,要在无数的规矩和权衡中,磨掉自己的棱角。那样的沈醉,还能是沈醉吗?
“陛下,”沈醉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近乎决绝的平静,“天下之大,能人异士辈出。陛下身边,并非只有沈醉可用。那位在此次风波中立下大功的少年郎,心思敏捷,处事沉稳,是可塑之才;还有那些刚刚被召回的忠臣,皆是国之栋梁,定能辅佐陛下安定天下。”
他口中的少年郎,便是在此次事件中,凭借过人的智谋,为沈醉提供了不少关键线索的吏部侍郎之子,林文轩。
赵珩看着沈醉,眼中的光芒一点点黯淡下去。他知道,沈醉一旦决定的事,很难更改。这个男人,看似温和,骨子里却比谁都固执。
“先生当真想好了?”赵珩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想好了。”沈醉点头,“沈醉此生,唯愿三尺剑,一壶酒,浪迹天涯,看遍山河。朝堂之事,非我所愿,亦非我所能。”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檀香依旧在空气中弥漫。赵珩久久没有说话,只是定定地看着沈醉,仿佛要将他的模样刻进心里。
许久,他才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复杂:“罢了……既然先生心意已决,朕也不强求。强留一只不愿归巢的鹰,只会折了它的翅膀。”
他转过身,慢慢走回御座,重新坐下。再次开口时,语气已恢复了帝王的沉稳:“虽然先生不愿入仕,但功不可没,赏,还是要赏的。”
沈醉刚想拒绝,却被赵珩抬手制止:“先生先听朕说完。这赏赐,并非金银珠宝,也非良田美宅,而是朕给先生的一个承诺。”
沈醉微微挑眉,示意他继续。
“从今往后,无论先生身在何处,无论遇到何种麻烦,只要亮出朕亲赐的信物,大赵境内,各州府县衙,皆需倾力相助。”赵珩的声音掷地有声,“若有人敢为难先生,便是与朕为敌,与大赵为敌!”
这承诺,比任何金银珠宝都要贵重。有了这道承诺,沈醉在大赵境内,便等同于有了一道免死金牌,通行无阻。
沈醉看着御座上的年轻皇帝,心中第一次有了一丝动容。他知道,赵珩这是在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感激与信任。
“陛下这份恩,沈醉记下了。”他深深一揖,“多谢陛下。”
赵珩看着他,忽然笑了,那笑容里,有释然,有敬佩,还有一丝淡淡的惋惜:“沈先生,你可知,你拒绝的,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权势?”
沈醉直起身,墨色的眸子里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语气却带着几分洒脱:“权势这东西,如同一把双刃剑,能伤人,亦能伤己。沈醉自问,驾驭不了,不如不要。”
他顿了顿,唇角勾起一抹带着哲思的笑意:“况且,这世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权势地位,而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陛下所求,是这江山稳固,万民安康;沈醉所求,不过是随心所欲,自在逍遥。道不同,不相为谋,仅此而已。”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赵珩喃喃重复着这句话,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看着沈醉,忽然觉得,自己这位皇帝,虽然坐拥天下,却似乎不如眼前这个江湖人活得通透。
“好一个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赵珩朗声笑道,“沈先生高义,朕……佩服。”
他不再提封官之事,转而说道:“既然先生不愿留下,那便早些回去准备吧。明日午时,朕在宫中设宴,为先生,也为那些即将离京的忠良和朋友们,践行。”
沈醉拱手:“谢陛下。”
说罢,他转身,玄色的衣袍在空气中划过一道利落的弧线,一步步走出了紫宸殿。
夕阳的余晖从殿门洒进来,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直到那身影消失在宫墙尽头,赵珩才收回目光,看向窗外那片沉郁的天空,轻轻叹了口气。
李德全小心翼翼地走上前:“陛下,沈先生……当真是个奇人。”
赵珩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是啊,奇人。他不属于这朝堂,不属于这皇宫。他只属于那片广阔的天地,属于他自己。”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但朕相信,总有一天,他还会回来的。”
李德全有些不解,却不敢多问,只是垂首侍立。
而此刻,走出皇宫的沈醉,抬头看了一眼被夕阳染红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那股檀香与权力交织的压抑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的味道。
他唇角的笑意加深了几分,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回京的路还很长,但他知道,自己离那片心心念念的江湖,又近了一步。
只是,他没有看到,在宫墙的阴影里,一个穿着淡青色衣裙的少女,正默默地看着他离去的方向,眼中带着一丝不舍,还有一丝……决绝。
那是吏部侍郎的女儿,苏清漪。在此次风波中,她曾多次冒险为沈醉传递消息,两人也算共患难过。
少女看着沈醉的背影消失在街角,轻轻攥紧了手中的帕子,低声道:“沈大哥,你要走,我……”
后面的话,她没有说出口,只是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亮。
http://www.yqzw5.cc/yq40252/5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