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修车厂的国际化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陈默将那块烧坏的电路板仔细封入密封袋,随手搁在实验台角落。他甚至没再多瞥一眼,仿佛那只是片无足轻重的落叶。转身拉开抽屉,取出一份刚打印好的文件。纸页还残留着打印机的余温,墨迹未干,标题是《国际汽车后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散发着淡淡的油墨气息。

  天光初亮,卷帘门被哗啦啦推上去的声音惊醒了沉睡的车间。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走进来,空气里飘起机油和金属的味道。陈默穿过一排排维修中的车辆,脚步稳健,径直上了二楼。

  赵天虎已经蹲在办公室墙角,正摆弄一台老旧的示波器。他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地说:“来得正好,这玩意儿昨晚搬来的,说是能测信号波动?”他粗糙的手指捏着电源插头,小心翼翼地往插座里送。

  “嗯。”陈默把文件放在略显凌乱的办公桌上,木制桌面布满划痕。他拉开椅子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今天找你有事。”

  赵天虎用抹布擦了擦手上的灰,在陈默对面坐下。他的目光落在那份报告上,眉头立刻皱成个川字:“这又是什么新花样?政府又出新规定了?”

  “不是。”陈默翻开文件,指尖点在一段数据上,“苏雪托人从国外弄来的资料。你看,欧美那边汽修行业已经大变样了,智能诊断设备普及率超过七成,技师都要持证上岗。修辆车跟给人做全身体检似的。”

  赵天虎听得直瞪眼:“这么讲究?那价钱不得上天?”

  “是贵,但客户愿意买单。”陈默点头,“他们靠技术垄断赚钱,我们为什么不能走这条路?”

  赵天虎没接话,粗壮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他手背上,照出几道新鲜的刮痕。

  陈默继续道:“我们现在的传感器模块,响应速度比日本同类产品快百分之二十。这不是偶然,是从材料到结构都重新设计的结果。这种东西,不仅能修车,还能走出去。”

  “走出去?”赵天虎猛地抬头,眼睛睁得溜圆,“你是说……把咱们的技术卖到国外?”

  “不止卖技术。”陈默拿起笔,在便签纸上画了个圈,“我们要建联络站,从东南亚开始。那边华人多,用车量大,维修标准混乱。如果我们能输出完整的修车流程和培训体系,就能打出自己的品牌。”

  赵天虎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伸手摸了摸下巴上新冒出的胡茬,犹豫地问:“可咱们连省外市场都没站稳,现在谈国际化是不是太急了?政策这一关怎么过?”

  “所以要换个名头。”陈默翻开笔记本,露出一页写得密密麻麻的方案,“申报‘民间技术合作试点项目’,名义上是引进德国检测设备,实际上打通进出口通道。进口设备可以正常报关,我们的技术就能跟着出去。等站稳脚跟,再慢慢扩大。”

  赵天虎盯着那页纸看了许久,忽然咧嘴笑了:“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不过……人家会相信我们这个小修车厂有这本事?”

  陈默起身走到示波器前,利落地接上电源,将国产传感器连接上去。屏幕瞬间亮起,跳出一组异常稳定的波形。

  “看这个信号曲线。”他指着屏幕,“没有延迟,没有杂波。国外同类产品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失灵,但我们加了纳米涂层,零下三十度照样工作。这不是仿制,是超越。”

  赵天虎凑近细看,伸手摸了摸传感器冰凉的外壳:“这玩意儿……真能出国?”

  “只要我们敢推。”陈默拔下设备,语气平静得像在谈论今天天气,“别人觉得修车是体力活,我们偏要让它变成技术活。别人觉得中国只会模仿,我们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原创。”

  办公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只有楼下隐约传来的工具敲打声。

  赵天虎深深吸了口气,抓起笔在本子上重重写下:海外联络站·第一期。

  “那就干!”他声音洪亮,“我在厂里挑几个机灵的徒弟,先培训语言和操作规范。要是真能在国外立住脚,也算给咱们这行争口气。”

  陈默点头:“第一步先落地曼谷。那边有个华人运输车队,老板愿意试用我们的远程诊断系统。如果效果好,可以直接签服务协议。”

  “远程诊断?”赵天虎眼睛一亮,“就是咱们坐在这儿,就能帮他们查故障?”

  “对。”陈默打开电脑,调出一张架构图,“通过加密通信模组传输数据,实时分析发动机状态。他们不用拆零件,我们就能定位问题。”

  赵天虎盯着屏幕看了半晌,忽然想起什么:“等等……这通信模组,跟你昨天收的那块电路板有关系?”

  陈默动作微顿,抬眼看他:“你知道了?”

  “值班的小刘跟我提了一嘴。”赵天虎压低声音,“他说你拿了块烧坏的板子回来,脸色不太对。是不是有人盯上我们了?”

  “有人想试探。”陈默合上电脑,“但他们只看到皮毛,不懂内核。既然他们想学,就让他们学个够——学到发现自己永远追不上为止。”

  赵天虎沉默片刻,忽然笑出声:“行啊,你这是把他们的试探当垫脚石了?”

  “聪明人不会浪费任何机会。”陈默起身走到窗边。楼下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调试新设备,焊枪迸发出蓝色火花,映在他深邃的瞳孔里。

  “以前我觉得修车就是换零件、拧螺丝。”赵天虎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上旋转的吊扇,“现在听你说这些,倒像是在下一盘大棋。”

  “本来就是大棋。”陈默转过身,“每个行业都有它的世界舞台。我们只是让修车这个行业,也站上去亮个相。”

  赵天虎没再说话,低头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几分钟后,他抬起头:“申报材料什么时候交?我尽快准备人员名单。”

  “下周。”陈默递过一份空白表格,“先列个初步计划,重点写清楚技术支持能力和培训体系。另外,加一条:增设安全巡检岗,人选必须经过背景核查。”

  赵天虎接过表格,粗粗一扫,点头:“明白。上次那事之后,这方面我都亲自把关。”

  两人又讨论了设备清单、人员轮训等细节。赵天虎一边记一边问,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临近中午,阳光斜照进办公室,在桌面上投下明亮的光斑。陈默站在白板前,用笔圈出三个关键词:技术输出、标准建立、文化传递。

  “我们不只是修车。”他说,“我们要让人知道,中国的修车师傅,也能制定规则。”

  赵天虎看着那三个词,忽然觉得胸口发热。他想起自己从前打架闹事,被人叫做“混子”,现在却坐在这里谈国际化,人生真是难以预料。

  “你说……十年后,咱们的招牌真能在国外大街上看见?”他问。

  “二十年内,会有人专门来中国学修车。”陈默回答得斩钉截铁。

  赵天虎笑了,把笔往桌上一拍:“那我得赶紧招人,不然到时候青黄不接。”

  陈默也露出淡淡笑意:“你负责带队,我负责技术。一步一步来。”

  他们继续修改申报草案,直到楼下传来午饭铃声。工人们说笑着走向食堂,有人抬头望了望二楼窗户,看见两个身影还在桌前忙碌。

  赵天虎灌了口凉茶,忽然问:“等联络站建好了,第一个派谁去?”

  陈默停下笔,想了想:“沈如月先探路。她学得快,胆子也大。”

  “那丫头确实机灵。”赵天虎点头,“就是嘴太碎,见谁都喊‘师兄’。”

  “随她高兴。”陈默把最后一段文字敲进文档,“反正名字已经报上去了,改不了。”

  赵天虎笑着摇头,正要说话,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

  陈默看了眼来电显示,接起来只听了几秒,眉梢微微一动。

  “知道了。”他挂断电话,转向赵天虎,“海关来的消息,德国那边寄的设备样机,明天到港。”

  赵天虎立刻坐直:“这么快?”

  “对方回函说,对‘技术合作’很感兴趣。”陈默拿起外套,“下午我去趟港口,亲自接货。”

  赵天虎也站起来:“我跟你一块去。正好见识见识他们送了什么好东西。”

  陈默没反对,把文件收进略显磨损的公文包。两人一起下楼,穿过车间时,几个工人停下手中的活计打招呼。

  走到大门口,赵天虎忽然停下脚步。

  “陈默。”他叫了一声。

  陈默回头,阳光从他身后照过来,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你说的这个世界舞台……”赵天虎望着厂门口那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声音忽然变得很轻,“咱们真的能站上去?”

  陈默没有回答,只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只手沉稳有力,带着机油的淡淡气味。

  他们走出厂区,正午的阳光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斜斜地映在水泥地上。

  一辆黑色轿车静静停在路边,司机看见他们,立即下车打开了车门。
  http://www.yqzw5.cc/yq38494/3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