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胜利之后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淝水大捷的捷报如同插上翅膀,不出三日便传遍了建康城的大街小巷。整座都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狂欢,仿佛一夜之间,所有对北方的恐惧、对未来的忧虑都烟消云散。

  秦淮河上,画舫的数量比平日多了三倍不止。士族子弟们举杯畅饮,高声吟诵着赞美北府兵的诗篇。市井之间,说书人将淝水之战编成段子,谢玄、刘牢之等将领的事迹被传得神乎其神。

  “听说谢将军一声大喝,秦军就吓得屁滚尿流!”

  “哪止啊!我表兄在军中当差,说那日天上降下神兵相助呢!”

  在一片欢腾中,李寻与杨敏悄然回到了建康。站在乌衣巷口,李寻的洞虚真瞳中映出了一片令人心惊的景象。

  但见建康上空,原本淡金色的气运确实因大捷而明亮了几分,一道道捷报如同金色的雨丝,不断滋养着这座都城的气运。然而,这些新生的气运尚未稳固,就被无数奢靡享乐的欲念所侵蚀。

  “你看那里。”李寻指向秦淮河方向。

  在洞虚真瞳的视野中,画舫上飘散出的不再是雅致的文气,而是粉红色的奢靡之气。士族们纵情声色的欲望,如同无数细小的触手,不断蚕食着胜利带来的气运金光。

  杨敏的太极法眼则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不止如此。朝廷各部衙门的争斗,也在消耗气运。”

  果然,在皇宫方向,数道不同的气运正在相互倾轧。有代表皇权的明黄,有代表士族的青紫,还有代表将门的赤红,彼此纠缠不休。

  三日后,皇宫大庆殿内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谢玄率领北府兵主要将领入朝受赏,所到之处,尽是赞美与奉承。

  “谢将军真乃国之栋梁!”

  “此战足以名垂青史!”

  然而在宴席之间,李寻敏锐地注意到,不少朝臣看向谢玄的目光中,除了敬佩,还带着深深的忌惮。

  酒过三巡,中书令王珪举杯道:“谢将军立此不世奇功,不知接下来有何打算?”

  谢玄放下酒杯,正色道:“秦军新败,北方动荡。末将以为,当乘胜追击,收复中原!”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大殿顿时安静下来。许多大臣面面相觑,脸上的笑容变得僵硬。

  太常卿周嵩轻咳一声:“将军壮志可嘉。只是...我军虽胜,也折损不少。此时北伐,恐非良机啊。”

  “正是!”立即有人附和,“江北民生凋敝,就算收复,也要耗费大量钱粮治理。不如先休养生息...”

  谢玄还要争辩,却被族叔谢安用眼神制止。

  宴会结束后,谢玄被单独留了下来。在御书房中,司马曜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

  “爱卿啊,”皇帝把玩着手中的玉如意,“北府兵此战立功不小,但也要谨记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朕打算将北府兵分驻各地,你以为如何?”

  谢玄心中一震,强压怒火:“陛下,北府兵乃是对抗北方的精锐,分驻各地恐损其战力...”

  “诶,”司马曜摆摆手,“如今天下太平,何必养着这么多兵?徒耗粮饷罢了。”

  离开皇宫时,谢玄的背影显得有些落寞。一直在暗中观察的李寻和杨敏,清楚地看到他身上那道原本炽烈的赤色气运,正在被无数灰色的猜忌之气缠绕。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杨敏轻叹,“这才刚刚取胜,就开始猜忌功臣了。”

  更让人心寒的是接下来的朝局变化。

  不过半月时间,朝廷连下数道诏书:刘牢之被调任江州刺史,远离北府兵;其他有功将领也大多明升暗降,被分散到各地驻守。而谢玄虽然晋爵康乐公,却被剥夺了直接统兵的权力,只能留在建康担任闲职。

  这日,谢玄应邀前往乌衣巷的谢府赴宴。宴席上,王、庾等各家士族的代表都在场,言谈间无不称赞谢家的功劳,却绝口不提北伐之事。

  “康乐公如今爵高位重,当在家中颐养天年才是。”王珪举杯笑道,“打打杀杀的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就好。”

  谢玄默然不语,只是机械地举杯回应。

  宴席进行到一半,他借故离席,独自走到谢家的后园。在那里,他遇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李寻和杨敏。

  “是你们...”谢玄并不意外,“这些日子在暗中相助的,果然是二位。”

  李寻打量着谢玄,见他眉宇间郁气凝结,周身气运也比在广陵时黯淡了许多。

  “将军似乎心事重重。”杨敏轻声道。

  谢玄苦笑:“二位既然一直在暗中观察,想必也看到了朝中的局势。北伐...恐怕再无可能了。”

  他望着北方,眼中满是痛惜:“多好的机会啊...秦军新败,北方群龙无首。若是此时举兵北上,至少可以收复黄河以南...”

  “将军为何不再力争?”李寻问道。

  “力争?”谢玄摇头,“陛下和朝中诸公,早已被江南的繁华迷住了眼。他们宁愿偏安一隅,也不愿冒险北伐。”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深深的疲惫:“而且...北府兵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没有精兵,谈何北伐?”

  就在这时,园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一群士族子弟喝得酩酊大醉,正在高声吟诗作对,内容无非是赞美江南风光,只字不提北方故土。

  “你们听,”谢玄苦笑,“这就是如今建康的声音。”

  李寻的洞虚真瞳扫过那些醉醺醺的士族子弟,只见他们周身气运糜烂,与谢玄身上尚存的锐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偏安一隅,纵有良将精兵,亦难挽颓势。”李寻长叹一声,“这个朝廷,已经烂到骨子里了。”

  杨敏也感慨道:“我们在北方亲眼见过百姓的苦难,而这些人却在这里醉生梦死...”

  次日,更让人心寒的消息传来:朝廷以“节省开支”为由,大幅削减了北府兵的军饷。许多退伍的老兵生活无着,不得不上街乞讨。

  李寻和杨敏在秦淮河畔,看到了那个刀疤老兵李铭。他失去了左臂,正坐在街边卖艺,唱着北方的民谣。周围的士族子弟们嬉笑着路过,偶尔丢下几个铜钱。

  “那是...李铭?”杨敏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寻沉默地点点头。在他的洞虚真瞳中,李铭身上那道曾经炽烈的战意已经熄灭,取而代之的是死灰般的绝望。

  当晚,二人再次拜访谢玄。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将军,如今只能在家中借酒消愁。

  “我对不起那些弟兄...”谢玄醉眼朦胧,“他们跟着我出生入死,如今却...”

  他猛地将酒杯摔在地上:“这算什么胜利?!赢了战争,却输了人心!”

  李寻与杨敏相视无言。他们都明白,东晋这艘船已经千疮百孔,再也承载不起收复中原的希望了。

  离开谢府时,建康城依然灯火通明。秦淮河上的歌舞声随风飘来,与北方战场的惨烈形成了讽刺的对比。

  “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李寻望着北方的星空,“这片土地已经失去了进取的勇气。”

  杨敏点头:“是啊,该回隐谷了。或许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希望。”

  二人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而在他们身后,建康的狂欢还在继续,仿佛那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段谈资。

  胜利的喜悦如此短暂,而偏安的颓势,却已经深入这个王朝的骨髓。
  http://www.yqzw5.cc/yq38169/2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