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第826章 帝妃同心铸镇国鼎,盛世千秋永流传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826章 帝妃同心铸镇国鼎,盛世千秋永流传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沈知微放下手中的朱笔,岭南急报的墨迹还未干透。她盯着地图上那个被重重圈出的“曲江”,指尖轻轻划过红点边缘。外面传来宫人脚步声,是裴砚身边的内侍来了,说陛下已在正阳门外等候。

  她起身整理衣袖,凤袍上的云纹在光下泛着暗色。今日不是朝会,也不是节庆,但她知道这一日比任何大典都重要。

  镇国鼎要铸了。

  铸鼎台设在宫城南面,三丈高台以青石垒成,四周插满黄旗。裴砚站在台前,玄色龙袍衬得他身形挺拔。他回头看了一眼,沈知微正缓步走来。

  礼官低声禀报流程,说按旧例应由太常卿主祭,帝妃观礼即可。裴砚没说话,只是抬手打断。

  “今日不同。”他说,“此鼎为新政而立,为民心得安而铸。朕与皇后共执此火。”

  台下工匠已列队跪候。为首的赵铁山额头贴地,双手捧着铜尺。他身后站着两个年轻人,一个是陈小锤,一个是柳氏女匠。他们抬头看了一眼沈知微,又迅速低头。

  沈知微走上高台,目光扫过众人。她默念口令,心镜系统悄然启动。

  赵铁山心中默诵:“火候差一分,鼎身必裂。”

  陈小锤心头发紧:“锡料配比记不清了……”

  柳氏女匠则想着:“若能在鼎腹刻字,一定要写下‘民’字。”

  她收回视线,微微点头。这些人虽有杂念,但无恶意。

  熔炉已经烧了三天三夜,铜液在炉中翻滚,映得人脸通红。一名工匠端着铜勺准备浇铸,手却微微发抖。

  沈知微不动声色,侧身对身旁内侍低语几句。内侍立刻下去传令,调换了锡料桶的位置,并安排两人重新核对配方。

  铜液倾倒的那一刻,天边忽有雷声滚过。风掀起她的衣角,裴砚伸手扶住她的手臂。

  “稳住。”他说。

  铜液流入模具,火光冲天。百姓围在宫墙外,静得听不见一点声响。有人跪下,有人合掌,孩童被大人抱起,望向那炽热的光。

  一个多时辰后,模具冷却。工匠们合力掀开外层泥壳,一尊巨鼎缓缓显露。

  鼎身高九尺,三足稳立,鼎耳雕着云雷纹。正面是裴砚亲题的铭文:“民为邦本,教启国魂,帝妃同心,盛世千春。”字体刚劲,一笔一划皆有力道。

  赵铁山老泪纵横,带着众人叩首。陈小锤跪在地上,双手捂着脸。柳氏女匠悄悄摸了摸鼎腹内侧,那里有一行极细的小字——“知微监造,民心所向”。

  沈知微看着那行字,嘴角微动。她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抚过鼎身。

  这鼎不压人,也不只为震慑。它是信物,是承诺,是把百姓的声音铸进国家的骨头里。

  裴砚走到她身边,两人并肩而立。

  “成了。”他说。

  她点头,“从此以后,每州县办学之事,皆可援此例为凭。谁要说新政不可行,就带他来看这鼎。”

  话音未落,宫墙外忽然响起一阵童声。

  几百名幼童排成长队,穿着粗布短衣,手里捧着竹简。领头的是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她站在最前面,大声朗读:

  “天下之大,非仅靠庙堂之策。若人人可读一页书,便多一分明白;若村村有一间学堂,便少一分愚苦……”

  声音稚嫩,却一字不差。

  礼官脸色变了,急忙上前想制止。沈知微抬手拦住。

  “让他们读完。”

  孩子们越念越齐,越念越响。到最后,连宫门前的禁军都停下了脚步,默默听着。

  沈知微转身面向群臣,从那小女孩手中接过竹简。竹片上用墨笔写着四个字:“我想读书”。字迹歪斜,但一笔一划都很用力。

  她举起竹简,声音清晰:“今日之鼎,因民心而固;明日之世,由童子而兴!”

  台下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掌声。老臣们红了眼眶,年轻官员握紧拳头,工匠们互相拥抱。

  裴砚下令,将镇国鼎安置于太庙正殿,每年春祭之时,由帝妃亲自主持献礼。

  仪式结束,沈知微随裴砚返回紫宸殿。路上,她回头望了一眼。

  镇国鼎已被抬入宫门,阳光照在铜身上,反射出一道长长的光痕,像一条路,从太庙一直延伸到宫外的街巷。

  回到东阁,案上已堆满了新的奏报。江南又有三县申请设立义塾,北方有老儒自愿北上执教,西南边境的土司也派人来求教材。

  她坐下,提笔准备批阅。

  裴砚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太庙方向。“你说,十年后,这鼎还会被人记得吗?”

  “只要百姓还在读书,就会记得。”她说,“鼎会旧,字会模糊,但人心不会忘。”

  他转过身,“那你呢?你做的事,也会被刻进去吗?”

  她停笔,抬眼看他。

  “我不需要被记住。”她说,“我只希望有一天,孩子上学不再是一件值得上奏的事,而是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裴砚沉默许久,终于开口:“那你就是这鼎的一部分。”

  她没再说话,低头继续写字。

  外面传来钟声,是晚课的时辰到了。宫道上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是太学的助教使们准备出发,奔赴各地。

  她写完最后一份批复,盖上凤印。

  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新报。

  “启禀娘娘,岭南曲江那边……送来了第一批学生写的作业。”

  他展开一张纸,上面是几十个孩子的名字,一笔一划写着《劝学帖》的第一句。有个名字写错了,涂掉重写三次,还是歪的。

  沈知微接过纸,指尖碰到那一道道涂改的痕迹。

  她把它放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

  窗外暮色渐沉,紫宸殿的灯一盏盏亮起。她翻开下一本奏折,开始写下一行字:

  “岭南曲江义塾,准予追加两名助教使,另拨取暖炭薪三个月。”

  笔尖顿了顿,又添一句:

  “所有学生作业,每月呈报一次,朕与皇后亲自查验。”

  她合上折子,伸手去拿茶杯。

  杯子是冷的。
  http://www.yqzw5.cc/yq38109/9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