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第1080章 皇嗣习机关术,木牛流马启新章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80章 皇嗣习机关术,木牛流马启新章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清晨的风从宫道尽头吹来,带着一点灰烬的气味。沈知微站在凤仪宫檐下,听完了火情回禀。香烛引燃帷幔,无外力痕迹,护鼎祠那场火,只是意外。

  她点头,让侍卫退下。

  手边的奏报还没拆,但她已经知道该做什么。昨日镇国鼎成,民心已聚,如今该往前走了。她转身进殿,召工部主事入宫,要了机关坊名册与匠人履历。

  半个时辰后,裴砚在早朝上开口:“太子裴昭衍,可入机关坊习器造之术。凡有益国用者,皆准奏报。”

  朝堂一静。

  几位老臣张了张嘴,终究没出声。前有镇国鼎铸成,后有护鼎祠百姓自发立祠,民间童谣传唱,谁都知道,这不只是个鼎的事。如今连太子都要学匠活,说明帝王心意已决。

  退朝后,沈知微去了机关坊。

  太子已经在了,正围着一张木牛流马的图纸看。工匠指着轮轴讲解,他听得认真,额角沁着细汗。见沈知微进来,行了一礼,声音清亮:“母后。”

  “不必多礼。”她走到图纸前,目光扫过几处关键节点。齿轮咬合角度不对,重心偏前,若不改,走不出十步就得卡住。

  她不动声色,启动心镜系统。

  第一位匠人心声响起:“前足转轴太直,承重时易折。”

  第二位想着:“若是加一道回弹簧,或许能缓震。”

  第三人低语:“底板得换硬铁木,松木撑不住粮袋。”

  三段话,三秒内闪过。

  沈知微提笔,在图纸边缘写下三条修改意见:调轴角七度,加弹簧片于膝节,底座用铁木加固。写完,推给主匠:“照这个改。”

  匠人皱眉看了片刻,忽然抬头:“娘娘……这和我们昨夜商量的改动,几乎一样。”

  “你们想的,本宫也觉得可行。”她淡淡道,“现在就做。”

  工匠们不再犹豫,立刻动手。太子亲自去库房挑木材,又蹲在作坊里看轮子打磨。沈知微坐在一旁,没再说话,只盯着每一步工序。

  午时前,第一辆木牛流马组装完毕。

  四足为轴,双轮驱动,背上架着两袋粮草模型。它不像活物,也不像死物,更像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东西,静静立在院中。

  “试一下。”沈知微说。

  工匠拉动机关锁扣。

  木牛流马缓缓动了。前足抬起,落下,后足跟进,轮轴转动,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它沿着宫道前行,平稳得像踩在平地上。

  一圈。

  没人说话。

  两圈。

  有人开始屏息。

  三圈结束,它停在原地,没有倾倒,没有卡顿,连脚步都没乱。

  围观的匠人们互相看了一眼,有人笑了,有人低头擦了眼角。

  这时裴砚来了。

  他一路走来,脚步不快,但所有人都让开。他站在木牛流马前看了一会儿,又看向太子。孩子满脸是汗,衣服沾了木屑和油污,却站得笔直。

  裴砚抬手,轻轻按在他头上。

  “吾儿可继工部尚书。”

  一句话,全场肃然。

  太子抬起头,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只重重点头。

  当天傍晚,沈知微在凤仪宫灯下整理文书。她翻开一本新册子,封面写着《新政备要》。翻到空白页,提笔写下:

  “机关术利民生军需,建议列为科举‘算器’科加分项。寒门子弟习之者,可破阶层之锢。”

  写完,合上册子,放在案头。

  窗外,月光照在机关坊新挂的匾额上。四个字清晰可见:格物致用。

  次日清晨,太子早早到了作坊。他带来一张自己画的图纸,是木牛流马的改进版,加了转向机关和制动杆。主匠接过一看,眉头越皱越深,最后忍不住问:“殿下……这结构,您真想出来的?”

  太子点头:“母后说过,机器不怕错,怕不敢改。”

  匠人沉默片刻,终于笑了:“那咱们今天,就试试这个。”

  两人蹲在地上比划起来。

  另一边,工部递来一份名单,是各地擅长器械制造的民间匠人。沈知微看过后批了红,命人送去御书房,请裴砚定夺。

  裴砚看完,对身旁内侍说:“明日召工部议设‘器械院’,专管技术传承。”

  内侍应声而去。

  沈知微午后去了东宫,见太子不在,便问起近身太监。

  “回娘娘,殿下在后院练手劲。”太监答,“说是要学会自己拧紧螺栓,不让工匠代劳。”

  她点头,没多留,转身回凤仪宫。

  路上经过一处廊下,听见两名宫女低声议论。

  “听说了吗?连太子都去搬木头。”

  “可不是,昨儿还看见他蹲在泥地里修轮子。”

  “以前谁敢想,皇嗣碰这些粗活。”

  “可人家做得认真,皇上还夸了呢。”

  沈知微没停下,也没回头。

  回到宫中,她取出心镜系统当日剩余的两次使用额度,记在册子上。九次用了七次,还有两次可用。

  她合上册子,抬头看了看天色。

  阳光正照在屋檐一角,映出一道斜线,慢慢往门槛移。

  傍晚时分,太子带回一个消息:木牛流马的转向装置试成了,能左转也能右转,还能原地调头。

  沈知微听了,只说了一句:“明天带它去校场,试试负重爬坡。”

  太子应下,眼神发亮。

  当晚,她让人把机关坊这几日的所有图纸都收上来,分类归档。其中一张边缘烧焦的旧图引起注意——那是最初失败的版本,被火燎过一角。她盯着看了很久,让人单独保存。

  第二天一早,阳光刚照进工坊,太子就带着新改的木牛流马出发。这次车上装了四袋真粮草,总重超过百斤。

  校场坡道倾斜,泥土松软。木牛流马缓缓启动,四足交替前行,轮轴转动,一步步往上。

  走到一半,左前轮陷进泥里。

  太子没慌,按照图纸上的制动法,先停机关,再用撬棍垫石块。调整重心后重新启动。

  车轮转动,缓缓脱困,继续上行。

  最终,它稳稳停在校场高台。

  全场寂静。

  片刻后,一名老匠人突然鼓掌,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掌声由稀落变密集,响彻校场。

  沈知微站在台下,看着那辆满身泥痕的木牛流马,也看着台上满头大汗却笑容灿烂的太子。

  她转身离开,没参加后续的庆贺。

  回到凤仪宫,她提笔在《新政备要》新加一页:

  “首辆木牛流马试运成功,载重百斤,越坡无碍。建议推广至边军运粮,减民夫之苦。”

  写完,放下笔。

  窗外,阳光正照在新立的器械院牌子上。几个工匠正在安装横梁,锤子敲打的声音一声接一声。

  最后一锤落下时,一只麻雀从梁上惊飞,翅膀拍动,掠过“格物致用”四个大字。
  http://www.yqzw5.cc/yq38109/11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