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推荐阅读:
陆沉
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
小农民的随身道田
被鬼新娘盯上:师父让我娶她为妻
霸道总裁爱上假小子
尘劫之主
这间霍格沃茨不太正常
自完美世界开始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九千岁,离我娘远点明兰若苍乔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公元前149年 汉景帝中元七年 秋末北地的秋日,天高云淡,湟水碧透。丰收的喜悦尚未散去,狄道城中弥漫着谷物归仓后的安宁与满足。官仓充盈,市面繁荣,边关暂无烽火,西域馆书声琅琅,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一段太平时光的到来。靖王府内,李玄业批阅着各地上报的秋粮入库文书,脸上带着欣慰之色。去罗河谷地的新渠成效卓着,今岁赋税大增,边军粮饷充足,民心安稳,这一切都让他深感欣慰,也觉得肩上担子稍轻。他轻抚着胸前的魂佩,感受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心中对父王的庇佑更加感激。
然而,在这片祥和景象之下,敏锐者却能察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气氛。郡府接收朝廷邸报的掾吏发现,近来从长安传来的文书,关于各诸侯王言行、各地政绩考评的内容明显增多,字里行间透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审视意味。边关的斥候也回报,虽然大规模犯边未见,但匈奴小股游骑的侦察活动似乎更加频繁和大胆,尤其是在一些以往并不重视的偏僻地段。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压抑,正悄然积聚。
这一日,郡丞公孙阙步履匆匆,面色凝重地走入靖王府书房,手中紧握着一卷密封的帛书。
“王爷,长安‘潜渊’密报,最高等级。”公孙阙的声音压得很低。
李玄业神色一凛,挥手屏退左右,接过帛书迅速展开。越看,他的眉头皱得越紧。密报详细记述了近日长安朝会上的一场激烈辩论:御史大夫晁错再次上呈《削藩策》,言辞比以往更为激烈,直指吴王刘濞“煮海为盐、铸山为钱、富埒天子”,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皆“骄奢不法,阴蓄甲兵”,并明确提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的论断。朝中支持者与反对者争论不休,而天子虽未当场决断,但态度似乎有所倾向。更引人注目的是,有朝臣在议及边镇藩王时,虽未直接点明北地,却提出了“边镇重臣,久居方面,兵精粮足,虽目下恭顺,然亦需未雨绸缪,加强监察,以防微杜渐”之议。
“晁错……削藩……”李玄业放下帛书,目光投向窗外,心中波澜起伏。他深知,这场风波绝非仅关乎关东那几位强大的叔父辈诸侯,一旦朝廷决心削藩,整个诸侯体系都将面临巨变,地处西陲、手握重兵的北地靖王府,绝无可能置身事外。
“王爷,此事实在关系重大。晁错此议,可谓石破天惊。若陛下准奏,天下震动啊。”公孙阙忧心忡忡。
“是啊,”李玄业缓缓道,“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北地虽忠心为国,镇守边陲,然在此非常时期,一举一动,更需如履薄冰。”他沉吟片刻,吩咐道:“此事暂且保密,仅限于我等数人知晓。加派‘潜渊’人手,密切关注长安动向,尤其是陛下对晁错之策的最终态度,以及……对我北地是否有特别的旨意或风声。边境各塞障,加强戒备,斥候放出百里,严密监视匈奴王庭及各部落动向,不得有误!”
“臣明白!”公孙阙领命而去。
书房内重归寂静,李玄业却心潮难平。削藩之议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扫过关东那片广袤的诸侯封地,又落回自己治下的北地郡。北地虽稳,然地处对抗匈奴的前沿,若朝廷政策剧变,引发内乱,匈奴必乘虚而入,届时内忧外患,后果不堪设想。他下意识地握住胸前的魂佩,那冰凉的触感此刻却让他感到一丝奇异的安心。“父王,若风暴将至,孩儿该如何自处?方能保我北地安宁,不负您的期望?”他心中默念。
几乎在李玄业收到密报、心绪不宁的同时,九天之上,紫霄神庭之中,神帝李凌的神念亦生出了强烈的感应。并非他直接窥知了长安朝议的内容,而是通过那玄妙的信仰连接,他清晰地“看”到,从北地郡,尤其是狄道靖王府方向汇聚而来的信仰光流中,那代表“稳定” 与“繁荣” 的平和光泽,突然泛起了一丝细微的、代表着“忧虑”与“不确定性” 的波动。这波动的核心,正来源于他的儿子,魂佩的持有者李玄业。
“业儿心绪不宁,必有大事发生。”神帝心念电转,神目如电,跨越万里虚空,投向那帝国的心脏——长安未央宫。尽管有帝都龙气与重重法度阻隔,无法清晰“听”到朝堂辩论,但他能模糊地感知到,一股强烈的、带着“变革”、“冲突” 与“肃杀” 气息的“势”,正在长安城上空凝聚、盘旋,并且其影响范围,正隐隐指向四方诸侯,其中一道微弱的牵连,赫然指向西北方的北地!
“削藩之议……终于到了这一步吗?”结合李玄业的忧虑与长安的“势”,神帝瞬间明悟。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这不仅是朝廷与诸侯的权力博弈,更关乎整个天下的安定,自然也关乎北地李氏的存续与信仰的根基。
神帝并未直接向李玄业揭示长安的具体谋划——那过于干涉天机,且易使其产生依赖。而是将一股蕴含着“冷静”、“警惕”、“持重” 以及“以不变应万变” 意念的暖流,通过魂佩,缓缓渡入李玄业心田。这并非具体的指示,而是一种心境的加持与方向的引导。
狄道王府中,正对舆图苦思的李玄业,突觉魂佩传来一阵沉稳的温热,一股莫名的冷静与清晰感驱散了他心中的焦躁。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是了,慌乱无益。当前首要,是稳固自身,静观其变。北地越稳,我才越有应对变局的资本。”他立刻传令,召周勃、公孙阙及军中核心将领密议。
与此同时,神帝的神念也扫向了北方草原和西方边陲。在朔方方向,他注意到几股匈奴精锐斥候的活动轨迹有些异常,似乎在对几条以往不被重视的险峻山道进行反复勘测,带着一种试探性的谨慎。而在玉门关外,虽然车师、龟兹等国表面安静,但一些商队传来的零星信息显示,匈奴的使者似乎在更西边的某些绿洲城邦活动频繁。
“内外交困之象已显。”神帝心中了然。朝廷欲削藩,内部必生动荡;而外部强敌,绝不会放过这等良机。北地此刻,恰如风暴将临前的孤舟。
接下来的日子,北地郡在外松内紧的状态下运行。李玄业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督导秋防,核查粮储,整顿军备,一切都有条不紊,甚至比以往更加细致。他对内示以宽和,减免部分赋税,抚恤孤老,进一步收拢民心;对外,则严令赵破奴、王猛等边将提高警惕,加派斥候,但严禁主动挑衅,保持守势。他的一系列举措,沉稳持重,隐隐符合了“静观其变,巩固根本”的策略。
紫霄神庭中,李凌“看”着儿子的应对,微微颔首。李玄业虽年轻,但经过去岁战事与这大半年理政的磨练,已显露出处变不惊的潜质。随着北地内部愈发稳定,那信仰光流中的“忧虑”波动逐渐平复,“稳定” 与“民心” 的光辉反而因为应对得当而更加凝实。这份在潜在危机面前展现出的定力与治理能力,转化成了更为坚实的信仰之力,汇入神庭。
然而,神帝也知道,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他尝试将神念投向更遥远的关东,吴、楚等国的上空。那里,一股“怨愤”、“骄横” 与“杀伐” 之气正在不断积聚、发酵,与长安的“肃杀”之势隐隐形成对冲。天下大势,已是暗流汹涌,一触即发。
秋意渐深,北风渐起。狄道城头,“李”字王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李玄业登城远眺,目光似乎要穿透千山万水,看清那即将到来的风暴。他手中的魂佩,温润依旧,给予他无声的支持与力量。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他轻声叹息,但眼神中已无慌乱,只有属于一方之主的沉稳与决断。
紫霄宫中,神帝收回目光,周身神辉流转。他知道,平静的日子恐怕不多了。他必须积蓄力量,在这场即将席卷天下的风暴中,护佑北地这艘航船,护佑李氏家族的传承。神佑之道,将在真正的惊涛骇浪中,迎来严峻的考验。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晁错传:“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削其地便……上令公卿……莫敢难……”
* 家族史·靖王本纪:“景帝中元七年秋,长安有削藩之议起。玄业公闻之,内紧外松,修明内政,谨守边陲,静观其变。是时,北地安堵,民心不扰。”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帝君临霄,察天下将乱,削藩议起。乃定嗣君之心,使其持重应变。北地遂能于大变将临之际,稳如磐石,信仰弥坚。”
* 北地秘录·山雨欲来:“七年秋末,朝议削藩风声至。靖王玄业沉机观变,内修政理,外固边防,人莫测其意。然郡中晏然,盖有神佑,得保平静。”
(第四百二十九章 完)
http://www.yqzw5.cc/yq37975/4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