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第422章 朔方烽火,砥柱临危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22章 朔方烽火,砥柱临危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公元前183年 汉景帝前元元年 农历六月下

  六月的北地,夏日气息正浓。天空湛蓝,烈日当空,原野上的庄稼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奋力生长,已是一片郁郁葱葱。然而,这份夏日的蓬勃生机,却被来自北方边境的紧急军情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七国之乱平定的消息带来的短暂振奋,迅速被匈奴大举入寇的警讯所取代。战争的阴云,从未如此真切地笼罩在北地郡的上空。靖王府内,气氛紧张得几乎令人窒息。

  六月廿二,午后。一骑背插四根赤羽、浑身浴血的信使,冲破狄道城南门,一路狂驰至靖王府前,力竭坠马,手中紧攥的军报被侍卫火速送入王府。军报是朔方都尉赵破奴的亲笔,字迹潦草,沾染着血污与烟尘:

  “紧急军情!六月二十,匈奴右贤王亲率本部精骑三万,汇合楼烦、白羊等部,共计五万余众,大举围攻朔方高阙塞!胡虏驱赶降胡、牲畜为前驱,填塞壕堑,日夜猛攻不止!我军依险据守,血战两昼夜,箭矢擂木消耗巨大,伤亡逾千,校尉李敢重伤!然将士用命,塞墙暂保无恙。然敌众我寡,攻势如潮,恐难久持!恳请王爷速发援军!末将破奴,誓与高阙共存亡!”

  消息传来,举座皆惊!五万匈奴精锐围攻朔方最重要的关隘高阙塞,这是自白登之围后,匈奴对汉边发动的一次规模空前的进攻!朔方若失,北地郡门户洞开,匈奴铁骑可长驱直入,直逼狄道!

  靖王府议事厅内,灯火通明。靖王李凌面色铁青,端坐主位,世子李玄业、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以及闻讯从玉门关赶回述职的护西域校尉王猛(恰在狄道)等核心要员齐聚一堂,气氛凝重如铁。

  “情况危急!”李凌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高阙塞乃朔方咽喉,绝不可失!破奴虽勇,然兵力悬殊,久守必失。救援刻不容缓!”

  “王爷,”长史周勃须发微颤,急声道,“朔方危急,自当速救!然,我北地可用之兵,除戍守各要隘之军外,机动兵力仅万余人。且需分兵防御玉门、狄道本镇。若倾力救援朔方,则本郡空虚,若匈奴另遣偏师来袭,或玉门有变,如之奈何?粮草转运,亦是难题!”

  郡丞公孙阙补充道:“‘潜渊’密报,此次匈奴大举进犯,似是蓄谋已久。其单于庭亦在漠北集结兵马,动向不明。恐此番非独攻朔方,乃全面南侵之开端!朝廷方面,七国初平,大军疲惫,恐难即时西顾。”

  刚从玉门关回来的王猛校尉,风尘仆仆,声音沙哑却坚定:“王爷,玉门关外匈奴虽暂围而不攻,然其势未减。末将以为,匈奴此乃‘声东击西’或‘双管齐下’之策!若我大军北调,玉门危矣!然朔方又不能不救……两难之境!”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凌身上,等待他的决断。这是一场关乎北地存亡的抉择。

  李凌目光锐利如刀,扫过舆图上朔方与玉门的位置,最终落在儿子李玄业身上:“业儿,局势危殆,瞬息万变。你以为,当如何应对?”

  李玄业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此刻任何仓促的决定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他凝视舆图,脑海中飞速计算着敌我兵力、距离、粮草、时间等各种因素。

  “父王,诸位世伯。”李玄业的声音出乎意料的沉稳,“匈奴倾力来攻,确乃空前危机,然亦在我等预料之中。当此生死存亡之秋,需冷静分析,谋定后动,切忌自乱阵脚。儿臣以为,匈奴虽众,其势有三虚;我虽危,亦有三可恃。”

  “哦?详述之!”李凌目光一凝。

  “匈奴三虚:”李玄业道,“一、 劳师远征,粮草不济,利于速战,难持久战。二、 驱民为前驱,其心必不齐,士气易挫。三、 单于庭兵马动向不明,右贤王是否得全力支援,尚未可知,其内部或有龃龉。”

  “我之三可恃:”他继续道,语气坚定,“一、 高阙塞险固,赵将军善守,将士用命,可依托坚城,以空间换时间。二、 我北地军政一体,民心可用,粮草储备充足,有持久战之资本。三、 朝廷虽暂难援,然七国已平,后顾之忧已解,只需我等坚守待援,朝廷必不会坐视朔方有失!”

  分析清晰,切中要害,让在场众人焦虑的心情稍定。

  “然则,具体如何救援?兵力如何调配?”周勃急问。

  李玄业走到沙盘前,手指朔方:“救援必行,然不可浪战。儿臣以为,当双管齐下,虚实结合!”

  “一、 立即集结北地、陇西可用之机动精锐骑兵八千,由一员 沉稳善战之将 统领,多带箭矢弩机,轻装疾进,驰援高阙。此军不为与匈奴野战决胜,而为 增强高阙守备,提升守军士气,并伺机以精骑袭扰匈奴粮道、后方,拖延其攻势。同时,六百里加急向朝廷求救,详陈危局,请发关中精锐出萧关,夹击匈奴!”

  “二、 北地本镇及玉门关,立即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各城塞加固工事,征发民壮协防,严查奸细。玉门关王校尉,”他看向王猛,“关外匈奴若动,则死守;若其不动,则可派小股精锐,做出东进姿态,虚张声势,牵制其部分兵力,使其不敢全力助右贤王。”

  “三、 粮草军械,全力保障朔方!立即组织民夫车队,由精锐护送,源源不断将箭矢、擂石、火油、药材、粮秣运往朔方前线。同时,动员全郡力量,加大军械打造力度!”

  “四、 父王,”李玄业转向李凌,目光灼灼,“此战关乎国运,儿臣愿亲赴朔方前线,一则代父犒军,激励士气;二则协调整合各路援军物资;三则实地勘察敌情,以便父王决策!儿臣虽年少,然愿与朔方将士同生共死,以安军心!”

  “不可!”周勃、公孙阙几乎同时出声阻止,“世子万金之躯,岂可亲临险地!”

  李凌凝视着儿子,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有担忧,有欣慰,更有一种决然。他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声音斩钉截铁:“业儿分析,甚合兵法!便依此议!”

  “王猛!”李凌喝道。

  “末将在!”王猛慨然出列。

  “命你即刻返回玉门关,依世子之策,谨守关隘,虚张声势,牵制敌军!玉门若有失,提头来见!”

  “末将遵命!誓与玉门共存亡!”王猛领命,匆匆而去。

  “周勃!”

  “老臣在!”

  “由你坐镇狄道,总揽后勤,调配粮草军械,安定民心!举全郡之力,支援前线!”

  “老臣领命!”

  “公孙阙!”

  “臣在!”

  “立即以八百里加急,向长安求援!奏章需沥陈利害,言辞恳切!同时,‘潜渊’全部力量,紧盯匈奴单于庭及各方动向!”

  “臣明白!”

  最后,李凌目光落在李玄业身上,带着无比的郑重与托付:“业儿,你所请,准了!然,非为犒军,朕命你为北地行军司马,假节,全权代表为父,总督朔方方向一切军务后勤,协防高阙!持我佩剑,临机专断,不必事事奏报!然,切记,你的首要之责,是稳住战线,保全实力,等待时机,而非浪战逞强!可能做到?”

  “儿臣……”李玄业心潮澎湃,深吸一口气,单膝跪地,肃然道:“儿臣李玄业,领命!必不负父王重托,不负北地军民期望!”

  “好!”李凌扶起儿子,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为父在狄道,等你捷报!”

  “诺!”

  命令如山,北地郡这台战争机器以最高效率运转起来。当夜,狄道城外军营,火把通明,八千精选骑兵集结完毕,刀枪如林,旌旗招展。李玄业一身戎装,虽面容稚嫩,但目光坚毅,在众将簇拥下,登上点将台。他没有过多的言辞,只是举起靖王佩剑,朗声道:“将士们!胡虏犯境,朔方危急!父王命我,与诸位同赴国难!朔方在,则北地安!北地安,则家园存! 此去,唯有死战!出发!”

  “死战!死战!死战!”三军怒吼,声震四野。

  大军连夜开拔,烟尘滚滚,向北疾驰。李玄业骑在马上,回望了一眼狄道城头父亲那模糊而挺拔的身影,心中充满了责任与决然。

  【系统提示:重大边境危机爆发,宿主做出关键战略决策… 继承人临危受命,首次独立承担方面之任,面临严峻考验… 宿主状态:在巨大压力下展现出绝对信任与魄力,政权凝聚力与危机应对能力达到新高度…】

  接下来的日子,北地郡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通往朔方的官道上,运送物资的车队络绎不绝。周勃坐镇狄道,调度有方,虽忙不乱。公孙阙的情报如雪片般飞来:朝廷接到急报,景帝震惊,已令太尉周亚夫筹画援军,然关东初定,大军调动需时;匈奴单于庭确有异动,但尚未大举南下;玉门关外匈奴似在观望。

  六月底,李玄业率援军抵达朔方郡治临戎城,并未停留,直趋高阙塞。此时的高阙塞,历经十余日血战,城墙多处破损,守军伤亡惨重,但士气未堕。赵破奴见到世子亲至,又见八千生力军和大量物资,激动不已,军心大振。

  李玄业立即投入工作:他亲自巡视城防,慰问伤兵,与赵破奴等将领详细研判敌情。他发现匈奴虽攻势凶猛,但缺乏有效的攻城手段,主要依靠人海战术。他立即调整部署,将援军精锐弩手加强到关键地段,并组织工匠抢修城防,将运来的火油、猛火油柜等守城利器分发下去。同时,他派出多支精干骑队,不断夜袭匈奴营地,焚其粮草,狙其将领,使得匈奴日夜不宁,攻势为之一滞。

  李玄业白天处理军务,夜晚阅读各方情报,常常和衣而卧。他虽年轻,但处事公允,决策果断,又能虚心听取赵破奴等老将意见,很快赢得了朔方军民的尊敬。在他的协调下,朔方防线渐渐稳住了阵脚。匈奴右贤王见汉军援兵抵达,守备增强,且粮草被袭,攻势逐渐放缓,战事进入了残酷的消耗战阶段。

  七月初,战局依旧胶着,但朔方战线已然稳住。李玄业站在高阙塞城头,望着远方连绵的匈奴营帐,心中清楚,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而他,已经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迈出了成为一方统帅的关键一步。北地的未来,似乎正逐渐压在他尚且年轻,却已无比坚实的肩膀之上。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匈奴传:“(文帝时)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

  * 家族史·始祖本纪:“景帝前元元年夏,匈奴五万骑围朔方高阙塞,朔方危殆。凌公临危决断,遣世子玄业假节,督师援朔方。玄业驰至前线,稳守制敌,军心大振。北地举郡之力,支援边关。”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朔方烽火,上帝遣子御侮;砥柱临危,圣域临危不乱;圣嗣膺重寄,初显统帅之姿。”

  * 北地秘录·世子戍边:“匈奴大举入寇,李凌授世子玄业方面之任,总督朔方军务。玄业临危受命,驰援高阙,稳守疲敌,显擎天之才。”

  (第四百二十二章 完)
  http://www.yqzw5.cc/yq37975/4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