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槐仙斗法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民国初年,关外黑水县有个叫赵守诚的教书先生,原是前清秀才,科举废除后便在乡下办了个私塾,靠微薄的束修度日。他年近四十,家道中落,妻子早逝,仅与一老母相依为命。这年腊月二十三,赵守诚从镇上领了年货往家赶。天色渐晚,风雪愈急,他抄近路穿过一片老林子。忽见道旁有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槐树,树下立着个青衣老妪,拄着拐杖,笑眯眯地望着他。
“赵先生,天寒地冻的,喝碗热茶再走吧。”老妪递上一只粗陶碗,茶水冒着热气,隐隐有异香。
赵守诚本是谨慎之人,但见老妪慈眉善目,又冻得实在难受,便接过碗一饮而尽。茶水温润,入腹后浑身舒泰,连日的疲惫一扫而空。
“多谢老人家,不知尊姓大名,日后好报答。”赵守诚拱手道。
老妪笑道:“老身姓胡,家住槐树屯。久闻先生才名,今日得见,果然气度不凡。腊月二十八未时,屯里有场诗会,先生若有兴致,可来一聚。”
赵守诚心下诧异,这荒山野岭的,哪来的槐树屯?但见老妪言辞恳切,不忍拒绝,便应了下来。
回家后,赵守诚将此事告知老母。赵母捻着佛珠道:“儿啊,那老林子哪有什么槐树屯?莫不是撞见狐仙了?听说这一带确有胡仙家,轻易不与人往来。既然应了,便不可失信于仙家,到时娘陪你同去。”
到了腊月二十八,母子二人依约前往。在老槐树下等了约莫一炷香功夫,忽见林中雾气弥漫,雾散后竟现出一条青石小路。沿路而行,不过半里,眼前豁然开朗,但见屋舍俨然,鸡犬相闻,村口石碑上刻着“槐树屯”三字。
村中男女老少皆着古装,见赵家母子到来,纷纷行礼。胡老妪迎上前来,引他们到一处庭院。院中已摆好桌椅,几位长者起身相迎。
“这位是柳先生,这位是白夫人,这位是黄公。”胡老妪一一介绍。赵守诚见那柳先生面色青白,眼如细缝;白夫人肤白如雪,行动间似弱柳扶风;黄公身材矮小,尖嘴猴腮,心下已明白几分。
诗会开始,众人联句。柳先生先吟:“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赵守诚对道:“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满座皆惊,白夫人接道:“夏雨连绵,天水降。”赵守诚略一思索,对曰:“秋风鼓动,地气腾。”
酒过三巡,胡老妪道:“赵先生大才,老身有一上联,多年未得下联——‘雪落缸口,天赐一条玉带’。”
赵守诚见院中有口大缸,积雪堆于缸口,果然形如玉带,思索片刻道:“这有何难,‘虹出水中,地生半副金环’。”
话音刚落,满座喝彩。胡老妪大喜:“妙极!先生果然才思敏捷。实不相瞒,老身乃修行五百年的狐仙,今日请先生来,实有一事相求。”
原来这槐树屯是胡、黄、白、柳四姓仙家聚居之地。近日来了个云游道士,自称张天师后人,要在屯后山上建观,断了仙家灵脉。仙家虽有些道行,但那张道士手持雷击木法剑,凶悍非常。
“老身想请先生与那张道士文斗一场。若胜了,他便须另寻他处;若败了,我等自当迁走。”胡老妪道。
赵守诚本不愿卷入这等是非,但见众仙家言辞恳切,又念及那日赠茶之情,便应了下来。
三日后,张道士应约而至。这道士四十上下,豹头环眼,满脸横肉,全无道家清静之气。他见对手是个穷教书匠,嗤笑道:“贫道不与凡夫俗子斗嘴,要斗便斗真本事!”
赵守诚不卑不亢:“道长既自称天师后人,当通经文典籍。不如我们各出一联,对方若对不上,便算输。”
张道士冷哼道:“好!贫道先来——‘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此联暗含机锋,既指老子出关典故,又自报姓氏。
赵守诚略一思索,对道:“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是刘。”以汉高祖典故相对,工整非常。
张道士脸色一变,道:“该你了。”
赵守诚想起那日诗会场景,道:“雪落缸口,天赐一条玉带。”
张道士抓耳挠腮,半晌对不上来。恼羞成怒之下,竟拔出法剑,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阴风骤起,飞沙走石。
胡老妪见状,拐杖一顿,喝道:“道长是要武斗么?”话音未落,黄公已化作一道黄风卷向道士。白夫人袖中飞出白绫,如灵蛇般缠向法剑。柳先生则口吐青气,护住赵守诚母子。
张道士法剑一挥,雷声隐隐。胡老妪现出原形,乃是一只硕大的赤狐,口吐内丹,金光四射。双方斗得难分难解之际,赵守诚忽道:“道长且住!你可记得龙虎山第三十六代天师训诫?”
张道士一愣:“什么训诫?”
赵守诚道:“正一真人曾言:‘道法自然,非以力胜。仙家修行,亦属天道。无故相侵,非道人所为。’道长若真是天师后人,岂不知此训?”
张道士神色变幻,终于收剑道:“你怎知天师训诫?”
赵守诚笑道:“不才曾偶得《龙虎山志》残卷,略知一二。”
原来这张道士本是龙虎山火工道人,偷了法器私逃下山,并非真正的天师后人。见赵守诚道破来历,心下已虚了七分。
胡老妪变回人形,道:“道长若愿和解,我等愿让出东山一角,供道长结庐清修。山水有灵,何必独占?”
张道士沉吟良久,长叹一声:“罢了,是贫道执着了。”遂收了法剑,拱手而去。
事后,胡老妪赠赵守诚一支狐毫笔:“此笔乃老身尾毛所制,先生用来教书育人,必能桃李满天下。”
赵守诚归家后,用此笔写字作文,果然文思泉涌。后来在黑水县办起新式学堂,培养了许多人才。每逢腊月二十八,赵家总会备上香烛果品,祭谢槐树屯仙家。
而那张道士果然在东山结庐,与仙家相安无事。据说有人曾见他与胡老妪在山巅对弈,谈笑风生,真可谓一笑泯恩仇。
这真是:仙凡本无隔,一念可相通。莫道精怪恶,人心分正邪。
http://www.yqzw5.cc/yq36566/5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