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章 黑市探路,巧遇“山狐狸
推荐阅读:
真龙战婿
楚倾歌风漓夜
穿成年代文男主的炮灰后妈
王爷终于被休了风云菱楚炎冽
原神:我有一座图书馆
空间在手:捡个王爷来种田
太子爷今天又被逼吃软饭了
相亲当天,豪门继承人拉着我领证
【柯南】东京犯罪教授
万古武帝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翌日,天刚蒙蒙亮,霜花结在枯草尖上,脚踩上去咯吱作响。李长青跟在支书王有德和赵大山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通往二道白河公社的土路上。
这条路坑洼不平,冬天被冻得硬邦邦的,路两边是收割后光秃秃的玉米地,更远处,长白山绵延的雪线在晨曦中泛着清冷的光。
王有德推着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大国防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的旧挎包里,放着那株用湿润桦树皮和苔藓仔细包裹的百年老参。
他一边小心地看着路,一边回头对李长青念叨
“长青啊,等到了公社,见了苏主任,嘴巴紧着点,多看眼色少说话。苏建国那人可精得很,是咱们安图县商业系统有名的铁算盘。”
“哎,支书,我晓得轻重。”
李长青点点头,裹紧了身上那件补丁摞补丁的旧棉袄。
寒风像小刀子似的往脖子里钻,但他心里却有一股火苗在窜动。
安图县,二道白河公社,这只是一个起点,他目光扫过这片熟悉的黑土地,远处山脚下稀疏的村落,以及更远方那条蜿蜒的、通往县城的沙石公路轮廓,心里勾画的蓝图远比眼前广阔。
赵大山依旧沉默,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军棉袄,猎枪斜背在身后,腰间挂着开山刀和烟袋锅,一双穿着乌拉草鞋的大脚踩在冻土上稳稳当当。
他不时抬眼眺望长白山的山势,这是老跑山人刻在骨子里的习惯,看云识天气,看山辨方向。
约莫走了一个多小时,前方出现了几排相对齐整的红砖瓦房,屋顶竖着烟囱,冒着袅袅炊烟。
这就是二道白河公社所在地,比小河村繁华不少。
供销社门口已经排起了不短的队伍,人们穿着臃肿的棉衣,揣着手跺着脚,呼出的白气连成一片,议论声嗡嗡作响,话题离不开紧俏的布票、糖票,以及今年工分的折算。
王有德熟门熟路地带着他们绕过正门,来到后院,敲开了供销社主任办公室的门。
苏建国约莫四十多岁,梳着整齐的分头,穿着藏蓝色的中山装,正端着印有“为人民服务”红字的搪瓷缸子看文件。
见他们进来,他抬了抬眼皮,语气平淡
“老王来了?坐。”
王有德赶紧上前,脸上堆起笑,从挎包里取出那株参,小心翼翼地放在铺着玻璃板的办公桌上
“苏主任,您给掌掌眼。这是我们村的小伙子李长青,在鹰嘴崖那边碰运气挖着的,瞅着是个老货。”
苏建国闻言放下缸子,手法老练地解开桦树皮。
当那株芦碗紧密、须根纤长、形态饱满的老山参完全显露时,他眼神猛地亮了一下,但迅速恢复了平静。
他拿起桌上的放大镜,仔细审视着芦头的环纹、艼帽的形状、皮色和铁线纹,手指轻轻捻动须根,感受其韧度。
“嗯……”
他沉吟片刻,放下放大镜
“品相确实不错,五品叶,芦头紧凑,纹深色老,须条清晰不断,是有些年头了,算得上特等品。”
他目光转向李长青,带着一丝审视
“小伙子,运气不错。鹰嘴崖那地方,可不太平啊。”
李长青微微躬身,态度不卑不亢
“苏主任,运气是一方面,主要还是靠大山叔经验老道,领路把舵,不然我也找不到地方。”
苏建国点点头,对王有德说
“按特等参的收购价走,今年县里的标准是……”
他翻了下桌上的文件
“一百二十元。另外,给咱们小河村生产队记一百个工分。”
王有德脸上顿时笑开了花,连声道谢。
一百二十元!在1970年,这相当于一个壮劳力小半年不吃不喝的收入了,绝对是一笔巨款。
然而,李长青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价格,比起这株参在黑市上的真正价值,简直是天壤之别。
他记得前世模糊的信息,这样品相的野山参,在南方某些渠道,价格能翻上十倍甚至更多。
但此刻,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
“谢谢苏主任!这笔钱和工分,可真是解了咱们生产队的燃眉之急!”
手续办得非常快,钱和工分条子都交给了王有德。
临出门前,苏建国像是随口问了一句
“长青同志以后有啥打算?还继续跑山?”
李长青心念电转,知道这是留下印象的好机会,恭敬地回答
“苏主任,跑山是咱山里人的本分。我就琢磨着,怎么把咱长白山这些好东西,让更多人知道,也能给集体多创造点价值,不辜负您的关心。”
苏建国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端起搪瓷缸子吹了吹气。
从供销社出来,王有德揣着巨款,心满意足地去公社革委会办其他事,嘱咐他们晌午在公社门口的老李头馄饨摊集合。
赵大山看着王有德走远,掏出烟袋锅点上,嘬了一口,低声说
“长青,这价……压得狠了点。”
李长青笑了笑,低声道
“山叔,第一步,稳当最重要。搭上苏主任这条线,以后才好说话。”
他目光投向公社大院旁边那条僻静的小巷,那里人影绰绰,有些不同寻常的动静。
“山叔,您先去摊上歇歇脚,喝碗热汤暖暖身子,我随便转转,认认路,一会儿就回来。”
赵大山人老成精,立刻明白他想去探探“自由市场”,眉头微皱,低声叮嘱
“那你小心点,公社也有市管会的人巡逻,抓着了就是投机倒把,麻烦可不小。”
“放心,山叔,我心里有数,就看看。”
李长青点点头,拉了拉旧棉帽的帽檐,缩着脖子,混入了街上稀疏的人流。
那条小巷子果然别有洞天。
虽然没人敢明目张胆地摆摊,但墙角边、屋檐下,三三两两的人或蹲或站,低声交谈,眼神警惕,手里飞快地传递着东西。
有拿鸡蛋、山鸡换粮票、工业券的,有拎着自家织的土布换盐换煤油的,也有揣着用布包好的药材、皮子寻找买主的。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充满生机的气息。
李长青不动声色地慢慢踱步观察着,他的目光很快被一个穿着打补丁但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罩衣的中年妇女吸引。
她面前放着一个盖着布的背篓,正跟一个干部模样的人低声讨价还价,隐约听到榛蘑、松子的字眼。
那妇女约莫四十岁年纪,眉眼精明,颧骨略高,嘴唇薄,说话语速飞快,却带着一股子爽利劲,不像一般农村妇女那么怯生。
等那干部模样的人走后,李长青凑了过去,低声问
“大姐,这榛蘑咋卖的?”
妇女抬起头,迅速打量了他一下,见是个半大小子,虽然穿着破旧,但眼神清亮沉稳,不像瞎打听的,便利索地说
“自家在阳坡口采的,已经晒干了,五分钱一把。松子是一毛五一斤,都是新货。”
李长青心里快速盘算,这价比供销社收购价高,但比供销社零售价和黑市正常价低,属于二道贩子的收价。
“大姐,您这货成色不错,要是量再大点,品相都像这样的,比如有个十斤二十斤的,啥价能谈?”
妇女眼睛一亮,又仔细看了看他,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哟,小兄弟,口气不小啊。你要得了那么多?啥品相的都要?”
“品相好的,像您篓子里这样的,我可以稍微比市价高一点收。关键是货要稳,渠道要靠谱。”
李长青压着声音,尽量让自己显得老成些。
妇女笑了,露出略显参差的牙齿,却显得很真诚
“行啊,没看出来,小兄弟是个有路子的,叫我赵姐就成。这一片,谁不知道我赵月梅的货最实在,不坑人。”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
“你要真有量,价格好说。不过……这地儿不是说话的地方,得找个稳妥的地儿交接。”
赵月梅!果然是她!
李长青心中一震,前世记忆碎片里,这个被称作“山狐狸”的寡妇,是早期安图县一带黑市上山货流通的关键人物,为人精明又讲义气,路子野,后来也曾是他重要的合作伙伴。
“赵姐,我叫李长青,小河村的。”
李长青也报上名号
“货,以后肯定有,但头一回打交道,得先看看您的诚意和路子稳不稳。”
赵月梅也是个爽快人,二话不说,从背篓里拿出两把品相最好的榛蘑,又抓了一大把松子,用旧报纸飞快地包好塞给李长青
“小兄弟,先拿去尝尝鲜。觉得好,下个逢集(指公社赶集日)还在这儿,或者往南头老槐树底下瞅瞅,到时有啥好货,也别忘了你赵姐。”
两人正说着,巷子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低沉的呵斥
“都别动!市管会的!”
人群顿时像炸了窝的马蜂,四散奔逃。
赵月梅反应极快,一把将背篓盖上背起,对李长青快速说了句
“风紧,扯呼!”
自己则像条滑溜的泥鳅,矮身钻进旁边一条堆满杂物的窄岔路,瞬间就没了影。
李长青也心头一紧,立刻混入慌乱的人群,借着地形掩护,快步离开了巷子,心跳有些快,但更多是兴奋和一种久违的刺激感。
这第一次黑市探路,虽然惊险,却意外顺利的找到了关键人物赵月梅,还拿到了样品。
回到馄饨摊,赵大山正端着粗瓷碗喝汤,见他回来,递给他一个询问的眼神。
李长青微微点头,坐下也要了一碗馄饨,清汤寡水的飘着几点油花和葱花,但热腾腾的喝下去,一股暖流从喉咙一直滑到胃里,浑身都舒坦了些。
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而且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李长青心里盘算着,这一百二十元集体财产是基石,而怎么从周扒皮那里借来钱,才是他真正启动山货贸易的第一桶金。
http://www.yqzw5.cc/yq3482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