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商讨策略
推荐阅读: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隆庆中兴
我娘子天下第一
不明不清
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临高启明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恶毒发妻后,我摆烂了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在提出上中下三策之后,张最后总结建议,我们先执行上策,看能不能够实现。如果成功东出占据川陕甘,甚至整个四川的话,那就太好了。】【如果东出不利,那我们就执行中策或者下策。如果届时北上的通路被敌人封锁的话,那我们可以往西面走,因为敌人是不可能封住西面的。】
天幕下,汉朝。
张良听到最后这句,缓缓摇头,毫不客气的说道:“这种想法是最为愚蠢,也是最为致命!‘敌人不可能封住西面’,此言大谬!西面是青藏高原,天险自成,别人上不去,那你能下的去吗!大军一旦上去,就像被人追着打,慌不择路往楼上跑,这时候敌人根本就不用追你,堵楼梯就行,你一辈子都下不来。而这个楼梯,就是河西走廊”。
他语气愈发沉痛:“而且敌人根本就不需要、也没打算封住西边,一支西逃流亡的军队出国了还能回来吗,至于留在西藏,自己的大军入此不毛之地,粮秣从哪里来?兵员从哪里补充?这就是条实打实的绝路!”
张良最终断言:张的计划,要么是心存侥幸,对困难估计不足;要么……便是其战略意图,本就倾向于避战退缩,割据一方,偏安一隅”。
刘邦带着一丝惋惜的说道:“如此畏首畏尾、划地自牢之人,不足与谋,看来分裂已是板上钉钉之事了。可惜了那些英勇的将士……”
此时,其他朝代的文臣武将也意识到这一点,心情愈发沉重。他们清晰地看到,此次主力会师,虽然看似实力壮大,但内部却面临着根本性的战略路线分歧。
一方以总舵手、周大大为首,力主向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川陕甘地区积极进取;另一方则以实力占优的张为代表,其策略核心却是保守退避。
【张之所以认为应该往四川打,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他认为我们不仅能打赢并成功入川,以后还能打得出去。拿他的上策来说,他认为以现在占区为起点,向东夺取整个四川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红四之前打川军,打一场赢一场,打一场赢一场,一直赢。他认为他会一直赢下去。】
天幕下,明朝。
徐达眉头紧锁,厉声道:“骄兵必败!骄兵必败啊,他将胜利视为常态,视川军为无物,这可是为将者的大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怎么能因过往的胜利去推断全局?如此轻敌大意,必遭惨败!这种思想,万万要不得!”
朱元璋也冷冷补充:“更别提那微操大师一直在行驱虎吞狼之计!如今薛岳逼近四川,微操大师必趁机对四川军阀或威逼或利诱,加紧掌控。届时,川军还能否如之前那般‘好打’?仗,只会越来越难打!”
朱棣此时也凑了过来,说道:“还有个关键就是,红四此前是游走于四川边界,川军战斗意志不高。可如果按照张的上策走,深入四川并夺取全境,那川军守土保家,肯定拼死力战!先前土城一役已见端倪,川军守土之时战力不容小觑。如果入川失败,被迫西撤,真的就没法再回去了”
“所以敌人其实是有优选策略的”,徐达指着地图,说道:“等微操大师收拾好那些军阀,他们只需要封死南东北三面实即可,守着碉堡线即可,剩下的,就交由西藏的天气了,等天冷了,天寒地冻,缺衣服少粮,谁扛得住啊”。
此时众人一致认为,这种冒险主义,是会要命的。
【张说完上中下三策以及提议先尝试上策之后,轮到总舵手发言了,他说,应该看到哪些地方是敌人制我们命的,应先打破它,我们要先机夺人,迅速打破敌人部署,向前夺取松潘。今天决定,明天就要行动,当前所处的这里人口稀少,天冷,衣食困难,应该争取6月突破。】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听到此处,不禁击节赞叹:“好!这才是雄主气概!‘先机夺人’,‘今天决定,明天行动’!身处困境,不怨天尤人,而是敏锐抓住关键,以雷霆万钧之势打破僵局!与那张的瞻前顾后、处处留有余地相比,高下立判!总舵手此议,方是打破死局唯一正解!”
程咬金等人也是纷纷点头,称赞道:“就应该趁着松潘守备还不强,趁着敌军的调度不统一的时候,赶紧出去,耗得越久,越容易出事”。
【一个是处处留有余地,偏安一隅,一个是积极北上,迅速突围,然而,再确定策略的时候,不仅要看自身的情况,还要考虑敌人会怎么行动,不能一一味的看自身条件。我们来看一下敌军方面的策略和计划。】
【此时微操大师给下面的电文里提到,它判断我军肯定会从东边入川,进而袭击成都,从而谋取全四川,如果不成,则再向甘肃、青海北窜,期接通国际路线。所以他的方针是,先巩固碉堡线,保证我军出不来,到时候被天气、粮草耗得差不多时,再慢慢推进寻找我军踪迹。】
天幕下,三国,蜀汉。
诸葛亮羽扇轻摇,喟然长叹:“果然!微操大师得计划,完美得克制了张得‘上策’!如果真的依张得计划东出,正中敌人下怀,必将撞上严阵以待的碉堡线!”
一旁得刘备叹息一声:“届时,我军攻坚能力不足,顿兵于坚城壁垒之下,后有追兵,前无去路,天寒地冻,粮草不继……画面何其惨烈!这就是自投罗网啊!”
【这样一对照的话,如果执行张的上策。那么势必会碰上敌军的碉堡线。而当时我军对碉堡线是无能为力得。所以很显然,尽快北上夺取松潘,转战甘陕川才是正确得得道路。总舵手发言后,其他的核心领导人都是一致同意前往甘陕川得计划。】
【少数服从多数,于是大的战略方针就这么定下来,目标北上攻击松潘,夺取甘肃以南,创造川陕甘新根据地。】
天幕下,各朝古人看到战略方针终于确定,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汉朝,刘邦道:“总算定了!虽然那张肯定不服,但大局为重,希望他能遵从决议。”
明朝,朱元璋道:“路线对了,就有了希望。接下来,就看这松潘,能不能尽快拿下了!兵贵神速啊!”
然而,众人不知道的是,这场战略争论虽然暂时以“北上”决议告终,但潜藏在军队内部的巨大裂痕和未来路上的艰难险阻,才刚刚开始显露冰山一角。
http://www.yqzw5.cc/yq34275/3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