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定寅时法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原文:

  正九五更三点彻

  译文:

  正月和九月,寅时在五更三点结束。

  注解:

  “正九”指农历正月和九月。

  “五更”为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五更对应凌晨3-5点(寅时时段)。

  “三点”为更内的细分时刻(一更分五点),“彻”意为结束,指这两月寅时结束于五更三点。

  原文:

  二八五更四点歇

  译文:

  二月和八月,寅时在五更四点结束。

  注解:

  “二八”指农历二月和八月。

  “歇”意为终止,说明这两月寅时结束时刻比正九月晚一点,体现季节不同导致的时辰微调。

  原文:

  三七平明是寅时

  译文:

  三月和七月,黎明时分就是寅时。

  注解:

  “三七”指农历三月和七月。

  “平明”为寅时的别称(即黎明),直接以自然现象(黎明)定义寅时,强调此时辰与天色的对应。

  原文:

  四六日出寅无别

  译文:

  四月和六月,日出前后寅时与其他时候没有差别。

  注解:

  “四六”指农历四月和六月。

  “日出”接近卯时(5-7点),说明这两月寅时结束与日出衔接紧密,时辰特征与常规一致。

  原文:

  五月日高三丈地

  译文:

  五月(寅时结束时)太阳已经升高到三丈高的位置。

  注解:

  农历五月白昼较长,日出较早,寅时结束时太阳已升高,体现夏季寅时结束早的特点。

  “日高三丈”为夸张说法,形容太阳升起的高度。

  原文:

  十月腊月四更二

  译文:

  十月和腊月(十二月),寅时开始于四更二点。

  注解:

  “十月腊月”指农历十月和十二月(冬季)。

  “四更二点”为夜间计时(四更对应1-3点),说明冬季寅时开始较早,与夏季形成对比。

  原文:

  仲冬才到四更初,便是寅时君记切

  译文:

  仲冬(十一月)刚到四更初刻,就是寅时了,您要牢记。

  注解:

  “仲冬”指农历十一月(冬季中期)。

  “四更初”为四更刚开始(约1点),强调仲冬寅时开始最早,需特别记忆,体现不同月份寅时起点的季节差异。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定寅时法”以传统地支纪时为基础,结合天文观测、自然现象及命理逻辑,系统阐述了时辰划分的核心规则与验证方法。

  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时辰划分的基本框架

  袁树珊继承传统十二时辰制,明确寅时对应凌晨3点至5点(平旦),并强调时辰划分需遵循“子时换日”的历法原则 。

  具体规则包括:

  1. 子时细分:

  袁树珊主张将子时分为两段:

  夜子时(23:00-24:00):属当日,其日柱仍沿用本日干支,但需在时柱推导时按次日规则计算(如甲日夜子时的时柱为“丙子时”)。

  早子时(0:00-1:00):属次日,日柱与时柱均按次日干支推导。

  这一划分调和了传统“子时为一日之始”与历法“子半换日”的矛盾,但也引发了日柱与时柱干支关系断裂的争议。

  2. 寅时的天文定位:

  寅时对应“平旦”,即黎明时分,此时太阳尚未升起但天色已亮,与卯时“日出”形成自然衔接。

  这一划分与《三命通会》等经典一致,强调时辰与自然节律的对应性。

  二、时辰确定的核心方法

  袁树珊提出三种核定时辰的手段:

  1. 天文观测法

  太阳出没规律:

  结合季节制定“定太阳出没法”,如“正九出乙入庚方,二八出兔入鸡场”,通过太阳方位判断时辰。

  例如,寅时对应东方渐亮但未现日轮的时刻。

  星象辅助:

  参考“文曲星高照”“天厨化解”等星象格局,结合出生地点的文化属性(如棂星门属文明之地)推断时辰。

  2. 自然现象验证

  动物行为:

  鸡鸣对应丑时(1:00-3:00),寅时则以“平旦”的自然光线变化为标志。

  若出生时正值黎明前的黑暗与晨光交替,可辅助确认寅时。

  人体特征:

  通过头旋位置(寅时旋偏左)、手指长度(小手指与无名指骨节横纹平行)及睡姿(侧身眠)等生理特征反推时辰。

  3. 命理逻辑推演

  - 五行平衡验证:

  若八字中火过旺(如日柱丙午),需结合出生环境(如舟中得水气)调和五行,若生于火旺之地(如冶炼场所)则加剧失衡,可反向验证时辰准确性。

  - 兄弟数量辅助:

  参考“寅申巳亥两三位”的民间口诀,结合命主兄弟姊妹数量交叉验证时辰。

  三、排盘争议与解决策略

  袁树珊针对“同八字不同命”的现象,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地域时差调整:

  强调“五方风土不齐”,需将北京时间转换为出生地的地方时。

  例如,上海23:30出生的“夜子时”,在喀什(地方时21:30)仍属亥时,未入子时。

  2. 双柱参考法:

  对于子时头出生者(如23:30),需同时参考两日干支(如“壬寅 癸卯”),综合判断气场主导方。

  3. 动态运势校准:

  若命局与现实经历不符,需结合大运流年反推时辰。

  例如,财库逢冲(如辰戌相冲)时财富爆发,可验证寅时是否准确激活命局潜力。

  四、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命理逻辑的深化

  袁树珊通过“定寅时法”构建了“时间-空间-五行”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

  时间:以地支纪时为基础,细分时辰阴阳属性。

  空间:结合出生地的地理环境(如舟中、棂星门)调和五行。

  五行:通过调候用神(如冬月火命需丙火暖局)平衡命局能量。

  2. 对后世的影响

  其“夜子时”概念引发术数界持续争议,推动了时辰划分的精细化研究。

  强调“命由心造”,主张通过方位选择(如喜木者往东方)和心性修养(如修心养性)弥补时辰缺陷,体现了传统命理的辩证思维。

  总结

  《命理探源》的“定寅时法”既是对传统时辰划分的继承,也是对其局限性的突破。

  袁树珊通过天文观测、自然验证与命理推演的结合,构建了一套严谨的时辰确定体系,尤其在子时细分与地域时差调整上具有前瞻性。

  其理论不仅为八字排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更揭示了“天时、地利、人和”在命运形成中的动态作用,对现代命理研究仍具参考价值。

  喜欢命理探源【译注】
  http://www.yqzw5.cc/yq32591/1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