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情满四合院—你的心声有开关14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第二天一早,家属院的人路过王营长家门口时,都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那扇熟悉的木门上,贴着张醒目的白色封条,边缘被风吹得微微颤动,像一道冰冷的界限。
“这是……咋了?”有人压低声音问。
“不清楚,听说是半夜被人接走的,悄没声的。”
“估摸着是犯了啥错吧?不然咋会贴封条……”
议论声像蚊子似的嗡嗡响,谁也不敢乱说话。
这年头,祸从口出,万一哪句话传到领导耳朵里,自家男人在部队怕是要受牵连。
大家匆匆瞥一眼就赶紧走开,心里却都打着鼓——能让部队动这么大阵仗,肯定不是小事。
过了两天,赵建军从部队回来时,手里多了个牛皮纸信封。
他把闺女叫到里屋,关上门,从信封里掏出一沓崭新的钱,还有一张红色的奖状。
“这是给你的。”他把钱递给夭夭,“五百块奖金,还有这个。”
夭夭接过钱和奖状,上面印着“嘉奖令”三个金字,写着“表彰赵思遥同志在特殊任务中表现突出,特予嘉奖”,盖着军区的红章,却没提具体是什么任务。
“爸爸,这是……”
“你那天在山上发现的事,还有帮着揪出内奸,立了大功。”
赵建军摸了摸她的头,语气严肃,“但这事不能让别人知道,包括你奶奶和妈妈,还有你哥哥们。”
他指了指奖状,“没有公开表扬,是怕有人盯上你,不安全,知道吗?”
“你是个懂事儿的孩子,这钱你自己收起来,留以后自己用。”
夭夭点点头,把钱和奖状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脆生生地说:“我知道,爸爸,我谁都不说,就当没这回事。”
她脸上没有丝毫失落,眼里亮晶晶的,全是坦然。
夭夭:有功德和钱一切都好说!!!
赵建军心里暗暗点头——这闺女,年纪小,心里却比谁都透亮,他就怕孩子觉得没被公开表扬委屈。
这个特殊时期,有时候出头未必是好事,尤其思遥还这么小,太扎眼容易招来麻烦,她能懂这个理,比拿多少奖状都让他欣慰。
“做得好。”赵建军拍了拍她的肩膀,“咱做人,不求名利,只求问心无愧。”
夭夭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嗯!就像爸爸守着部队一样,我守着秘密。”
里屋的谈话刚停,林秀莲的声音就从堂屋飘进来:“吃饭喽!蒸了白面馒头,炖了白菜粉条!”
赵建军牵着思遥出来时,王春燕正好下班进门,手里还拎着块刚扯的花布:“给妈和思遥做件新棉袄,东北的冬天冷。”
卫民、卫东、卫红三个早围坐在桌前,眼睛直勾勾盯着冒着热气的馒头。
林秀莲把最后一碗咸菜端上桌,拍了拍围裙:“都坐都坐,趁热吃。”
赵建军拿起个馒头,掰了一半递给林秀莲,才开口:“上午接到卫国的信了,在部队表现不错,还得了个‘训练标兵’。”
王春燕的手顿了顿,眼里泛起笑意:“那就好,只要他平平安安的,比啥都强。”
林秀莲也跟着点头,往夭夭碗里夹了块粉条:“你们都好好的,奶奶就知足喽!!。”至于不知死活的老头子,自己不冒泡,谁能想起来哦!!
话题很快转到了下乡的事上,赵建军放下筷子,看着卫东和卫红:“你们俩也到年纪了,现在政策紧,总得走一个,我托人打听了,附近公社有个知青点,离家属院不算远,有空能回来。”
卫红放下碗,主动说:“二哥在机械厂学技术呢,不能耽误,我去下乡吧。”
卫东立刻摆手:“我去!你学习比我好,说不定能考大学……”
“我去!”
“我去!”
两人争了两句,卫红突然笑了:“二哥,咱别争了,我去下乡,你在厂里好好干,等我回来给我攒台收音机。”
卫东眼圈有点红,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保证给你攒台最好的。”
兄弟俩相视一笑,没再多说,低头继续吃饭,可碗里的饭菜好像都香了些。
夭夭小口啃着馒头,没说话,她看着两个哥哥不争不抢的样子,心里沉甸甸的。
大哥在部队,二哥三哥为了家里互相体谅,连四哥卫民都懂事地没插嘴,这一家人的日子,是靠每个人的退让和担当撑起来的。
赵建军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摸了摸她的头:“别担心,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夭夭抬头看他,用力点头,为了家人和赚功德,她不能在咸鱼躺了。
或许她现在能做的不多,但只要抓紧时间往前跑,多学一点,多做一点,(多装一装)总有一天她能站出来,让哥哥们不用再做这样的选择。
七十年代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落在夭夭摊开的课本上。
十二岁的她,却已经坐在高中的课堂里,周围的同学都比她高出一个头。
可没人敢小瞧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她能在数学课上指出老师的错误。
能把俄语课文背得比播音员还流利,连校长见了都得笑着说:“赵团长家的闺女,是块读书的料。”
这几年,夭夭为了以后铺路,放学就抱着书本啃,让她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兔子精,而是啃书虫。
连林秀莲都心疼,天天念叨‘思遥,歇会儿,别累坏了眼睛。’
家里的日子也在悄悄变化,二哥卫东去年进了附近的机械厂当工人,偶尔能回家。
三哥卫红也响应号召,在附近下乡了,即将下乡的时候,夭夭千叮咛万嘱咐:
“到了乡下,少管闲事,看见姑娘家落难,先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别以为帮人是好事,万一被赖上‘耍流氓’,浑身是嘴说不清。”
卫红正往包里塞毛主席语录,抬头皱眉:“哪能那样?”
“咋不能?”卫东瞪他一眼,语气发沉,“去年厂里老张的弟弟,就因为扶了个摔在田埂上的姑娘,被人家爹妈堵着要说法,最后娶回家,还掏了三百块钱才摆平,那姑娘明明是自己崴了脚!”
http://www.yqzw5.cc/yq32580/3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