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鱼市学派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李海益托名李市,居于市水雾府。

  时不时做几个小玩意,在市水旁,摆个小摊贩卖。

  以物易物,不拘得失。

  初时,无人问津。

  因为靠河,有商队取水,顺李海益踩出的小道看到了李海益的小摊,这才发现李海益摆摊的地方。

  有行商来问:

  “郎君,此地无人,摆摊卖给谁啊?不如,去城中试试!”

  李海益却道:

  “城里有城里的市,乡村有乡村的市。都去城里了,乡村的人怎么办?”

  “郎君,国野有别,我看你方才刻卷读书,应该是贵人,混迹乡野,又是何必?”

  “华夏炎黄,通教化为国,不通教化为野。楚人自称蛮夷,大人立国。国人抛弃教化,去了野地,三世归野。若有市肆沟通,国野无别,岂不更好?”

  商人依旧不服,但也不再劝。

  在他看来,是得先有商业,才有市肆,而不是先有市肆,才有商业。

  李市,不过是一颠倒因果之辈,不值得与之争辩。

  但,终究是个经历,这商人,将李市摆摊时的对话,刻录成了文章,加以批驳。

  众人均以此取笑玩乐。

  李海益并不生气,只是坚持着在河边摆摊。

  没有人,就制作了一副渔具,在河边钓鱼。

  结果,摆摊的其他东西,无人问津,但是钓上来的鱼,卖的却不错。

  有个山里的樵夫,每隔几日,就会过来用干柴,与李海益换条鱼吃。

  三年之后,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李海益了解到,这樵夫原是野人。

  后来被齐人收为家奴。

  于是,跟了主家姓张。

  后来他主家所在的这一支犯事死了。

  很多奴隶,都被拉去陪葬了。

  他比较幸运,正好负责砍柴,在山里,见势不妙跑了。

  他没有正式名字,平日里别人都管他叫砍柴张大。

  李海益给他起了个正名,叫做张樵。

  一个意思,但有个正名,也算是有名有姓了。

  张樵有三个孩子,也想请李海益取名。

  李海益问了问情况,分别取名为张柳,张桃、还有张槐。

  以树为名,子承父业。

  张樵对于三个孩子能继承自己的职业,十分自得。

  他说:

  “砍柴以时入山林,方能日用不绝,养活一家,这里面的学问,多着呢!”

  李海益这才知道,这个樵夫,虽然只是个樵夫,但是,对山中树木的生长,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他之所以养着三个孩子,加上自己和媳妇,还能有多余的柴火换鱼,是有自己独特的本领的。

  别的不说,山中树多,虫狼野兽不计其数。

  如何保住自身安全,就是一样本事。

  樵夫大都兼职猎户,也不主动狩猎,就放些陷阱,经常性能捉到鹿、兔之类的。

  加上树上的果子,除了冬天,食物总是富裕的。

  李海益得知此事后,对张樵道: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不如让你家孩子,在休息时,搬些树果皮毛,加入我这市肆如何?”

  “这能有人要吗?”

  张樵觉得不靠谱。

  李海益却道:

  “卖不出去,我教他们钓鱼!”

  李海益这么一说,张樵乐了。

  渔夫,也是一门手艺。

  虽然李海益自己不用网捕鱼,只用鱼竿钓鱼。

  可收获,并不算少。

  经常性还能钓起大鱼。

  能利用闲暇时间学钓鱼,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于是,张樵答应了下来。

  河边市肆,有了第二个商户。

  李海益托名李市,又不傻,当然知道,是商业发达了,才会有市肆。

  但是,他来人间,又不是来做生意的,而是来传播自己的理念的。

  如果靠自然发展,没有个几千几万年,市肆的概念,不会深入人心。

  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这场百家争鸣,诸圣论法,他肯定是赶不上了。

  李海益身具菩提慧光,倒是不缺智慧。

  只要有合适的切入点,自成一派,没有任何问题。

  其后十年,李海益带着张樵的三个孩子,在河边立市,自称市家。

  李海益本人,也被尊称为市子。

  原本只有两个摊位的河边市肆,也发展壮大,成为了齐宋之间一个重要的补给地。

  一个声量不大,但十分接地气的学派,出现在了齐地。

  名字叫做,鱼市学派。

  此学派的特点为,依河建市,以鱼起家。

  建立市肆后,平价贩卖鱼获,慢慢吸引其他小商贩。

  由于李市的徒子徒孙,多善钓鱼捕鱼,砍柴摘果,所以又被称为渔樵学派。

  此时,并不缺少从商的学派。

  管仲、弦高、子贡等大商,已然登堂入室。

  未来的吕不韦等,将奇货可居的道理,演示的淋漓尽致。

  但是,商家,缺少底层占位。

  李海益想要占据的,正是商家底层占位。

  渔樵学派,或者鱼市学派的出现,并未引起几大学派的重视。

  李海益心中早有预料。

  如今这些杂七杂八的学派,等将来一统,都是要归入儒道两家的。

  李海益早就看明白了这一点。

  因此,从一开始,就在筹谋这件事。

  看了眼第一批的三个弟子,也就是张家三樵夫。

  李海益想了想,叫来了三人。

  “你们跟着我多久了?”

  张柳、张桃、张槐三人对视一眼。

  张柳回答道:

  “师父,十六年了”

  李海益捋了捋袖口,从怀里掏出三本书。

  对着三人道:

  “这些年,我将我的所学,整理成了三部经文,今日,传与你们!”

  李海益给出的三本书,分别为:

  “渔樵市经,星水市经,还有商市本经。”

  三人各自选了感兴趣的,作为本经。

  鱼市学派,自此有了分化。

  《渔樵市经》近儒,张桃选了此经,开始与儒家交流。

  《星水市经》近道,张槐选了此景,开始与道家学子交流。

  而最后的商市本经,自成一脉,张柳学了此经,成为了隐世学派,不怎么与外界交流。

  只是每过一段时间,就培养几个极其擅长从底层做起的市商,繁荣一方。

  每当战争平息,都会有此学派出世,帮助胜利者发展经济,休养生息。

  李市则在传下三经之后,当着三人的面,化作星光,消失不见。

  空中只传来一句:

  “若有缘,可来天市垣找我!”
  http://www.yqzw5.cc/yq29449/4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