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满载而归!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王老三捏了捏,滑溜溜的,凑近闻闻,还有股淡淡的香味。

  他想起苏州的媳妇总说皂角洗不干净衣服,要是带些肥皂回去,媳妇肯定高兴,还能卖给布庄、绸缎庄。

  他记得,李老板的布庄总要洗样品布,这肥皂正好用。“老板,这肥皂多少钱一块?俺订五十块,能不能给俺送到码头的货船上?”

  老板笑道:“五十块?找个店铺多订一点吧!”

  最让王秋惦记的,是街角书铺的小人书。

  那日他跟着王夏去买纸笔,见几个小孩蹲在书铺门口,围着本画满画的书看得入迷,书里画着红脸关公,正挥着大刀砍敌人,印得鲜亮。

  “爹,俺也要那个!”

  王秋拉着王老三的衣角,指着小人书吵。王老三走进书铺,老板赶紧迎上来:“客官是要话本还是小人书?俺这儿有《三国》《西游》《封神榜》,各种武侠,各种小人书,都是新印的!”

  王老三拿起本《西游记》小人书,翻了两页,画得活灵活现,孙悟空的金箍棒细又长,猪八戒的肚子圆滚滚的。

  他想着苏州的小女儿也爱听故事,要是把这小人书带回去,孩子们肯定喜欢,说不定还能卖给苏州的杂货铺。

  这半个月里,父子仨还见了不少新鲜事:去橡胶坊看工人熬橡胶,王秋伸手想摸熬化的橡胶,被师傅及时拦住,说 “烫得能掉层皮”;去铁匠铺看锻打鲸油灯的灯盏,火星子溅到王夏的衣角,吓得他赶紧拍掉;还跟张师傅坐了回黄包车,穿过海防的小巷,张师傅拉着车跑,王秋坐在车上,伸手能摸到巷边的木棉花。

  ……

  转眼到了取货的日子,王老三领着儿子们去和记作坊,五十辆四轮马车整齐地停在门口,朱红的漆在太阳下闪着光,板簧上还涂了层防锈的茶油,橡胶轮胎擦得干干净净。林老板亲自领着工匠帮着装车,还多送了两桶茶油:“王掌柜,这茶油擦车轴好用,您拿着。”

  接着去陈记作坊,五十辆黄包车也准备好了,车身漆成了清爽的青色,车座上铺着新的青布,陈老板还让人把胶皮和杉木装了半车:“这是您订的材料,先拉回去试试,好用再跟俺说。

  王老三用黄金结账,好不容易攒的棺材本被花出去大半,不过他却精神矍铄。

  海运并不贵,他原本打算雇艘大货船,却发现可以搭乘邮轮回去。

  自己这点货,放在货仓足以。

  工人们忙着把马车和黄包车往船上搬,有的扛车架,有的抬车轮,号子声喊得震天响。王秋也想帮忙,却被王夏拉住:“你力气小,别添乱,等会儿帮爹看住包袱。”

  装完货,王老三跟林老板、陈老板告了别:“两位老板,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有缘再会!

  “好说!” 林老板和陈老板笑着应下,看着货船缓缓离开码头。

  船行在海上,王老三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海防码头,蒸汽起重机的轰隆声还能隐约听见。他仿佛已经看到,苏州的平江路上,四轮马车拉着客人往虎丘去,铜铃 “叮铃” 响;黄包车在小巷里穿梭,车夫的吆喝声混着街坊的笑声;大儿子王春在车行里忙着记账,小女儿拿着贝壳串在车旁跑,王秋则跟在车夫后头,学着怎么拉黄包车……

  ……

  货船刚抵苏州码头,王老三就看见大儿子王春踮着脚在栈桥上望,蓝布衫的衣角被风吹得飘起来。

  船还没停稳,王春就跳上跳板,一把抓住王老三的包袱:“爹,可算回来了!娘天天在门口盼,小妹昨晚还抱着你买的贝壳串哭,说想你了。”

  “你这小兔崽子,不在店里盯着生意,天天跑码头做什么!”

  王老三很高兴,却又有点着急。

  让大儿子看家,可这家怎么看的?

  王春说道:“家里的车子都租出去了,供不应求,还排着长队呢。”

  “账册每晚都在做,所幸闲着没事,这不是想老爹你了吗?”

  “害,你小子。”

  王老三拍了拍他的肩,刚走下船,就见小女儿丫丫扎着两个羊角辫,举着块桂花糕跑过来,一头撞进他怀里:“爹!你给我带了什么东西?”

  王夏赶紧从包袱里掏出木匣,里面是海防特产椰子糖,丫丫一把抢过去,蹲在码头边就翻,连桂花糕掉在地上都没察觉。媳妇李氏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个食盒,见着王老三,眼圈就红了:“路上累着没?俺炖了鸡汤,在食盒里温着。”

  一行人把货卸到车行后院时,太阳已经偏西。
  http://www.yqzw5.cc/yq27880/2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