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民营企业家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时光在焦虑、挫折与不懈的努力中悄然流逝,仿佛只是转眼间,那片曾经寄托了无数希望与担忧的麦田,已然换上了最盛大的金装。埃塞俄比亚高原炽烈的阳光,此刻不再是考验,而是最慷慨的画师,将无边的麦田渲染成一片壮阔的金色海洋。
麦穗饱满而沉重,密密匝匝地低垂着头,在干燥的暖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如同低语般的悦耳声响。那是一种生命成熟后特有的、沉静而丰饶的声音。
站在田埂上望去,金色的波浪一直延伸到天际,与湛蓝的天空和漂浮的白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烘烤麦粒的独特香气,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构成一种令人心醉的、属于丰收的味道。曾经边缘地带的那些破坏疤痕,早已被这片更为强大的金色所淹没、治愈,只留下些许不易察觉的、更浅淡的色差,如同愈合后的伤疤。
收割的日子,被定在一个晴朗无风的清晨。这不仅是农事活动,更是一场庄严的仪式。
不再是培训时的生涩模样,经过数月磨练的本地学员们在中方技术员的指导下,熟练地操作着联合收割机。巨大的钢铁机器轰鸣着驶入金色的麦田,像一艘艘航船,所过之处,麦浪被整齐地吞入,金色的麦粒如瀑布般倾泻进随行的卡车货箱,而粉碎后的秸秆则被均匀地抛洒回田间。
李振邦、方稷、赵老,以及所有中方团队成员,都站在田头看着这一幕。没有人说话,只有机器的轰鸣和麦穗被切割的声响。每个人的脸上都混合着喜悦的情绪,终于等来了第一次的收获。
当第一辆卡车厢被金灿灿的麦粒堆满,缓缓驶到临时设置的称重点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地磅的数字稳定下来,技术人员快速计算,核对面积;最终,结果被大声报出。
“平均亩产,444.65公斤!”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压抑不住的、爆发的欢呼声!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当地传统作物的产量,甚至超出了中方团队在制定计划时的乐观预估!它意味着,在这片曾经被认为贫瘠的红土地上,依靠科学的技术和管理,完全可以创造出高产的奇迹!
方稷激动地抓住赵老的手,两位老教授的眼眶都有些湿润。李振邦背过身去,悄悄抹了下眼角,然后转过身,脸上是如释重负的、灿烂的笑容。所有的艰辛、所有的波折、所有的提心吊胆,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
丰收的喜悦是真实的,但也夹杂着复杂的滋味。
本地学员们看着那堆积如山的麦粒,脸上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兴奋和自豪。他们亲手参与创造了这个奇迹,这不仅仅是金钱的收入,更是一种能力的证明和价值的实现。
然而,在围观的人群中,也有一些沉默的面孔。
阿依莎远远地站在人群外围,看着那金色的麦山,眼神里有欣慰,有羡慕,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落寞。如果她还在…莎拉则躲在自家窗口,偷偷望着田间的热闹,咬紧了嘴唇。
那些曾经阻挠、甚至破坏过的村民,此刻心情更是复杂。丰收的景象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的短视和愚昧。有人悄悄离开;有人则眼神闪烁,不知在盘算什么。
尽管心情复杂,丰收的庆典还是举行了。基地准备了简单的食物和饮料,邀请所有参与项目的员工和工人,共同分享喜悦。
李振邦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感谢了所有人的辛勤付出,肯定了这第一批小麦成功的巨大意义——它不仅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更增强了所有人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这只是开始!”李振邦的声音充满力量,“接下来,我们要总结经验,扩大规模,让更多的土地,结出同样丰硕的果实!”
方稷和赵老则更关注技术细节,已经开始和学员们讨论收割后土壤的养护、下一季的轮作计划等等。
金色的麦粒像小山一样堆砌在临时粮仓里,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和香气。丰收的喜悦尚未散去,如何将这数千吨粮食,安全、及时地运回国内,就是项目的第二个考验。
按照原定计划,这批粮食将主要通过吉布提港,依托中埃(塞)合作框架下协调的航运资源,分批运回。李振邦早已与相关方面敲定了船期和舱位,一切似乎都已安排妥当。
然而,就在准备启运的关键时刻,一个意外的消息从港口传来:原定承接运输任务的几家国际航运公司,突然告知舱位紧张,原定的船期需要大幅延后,理由是“承接了运价更高的、前往欧美方向的大型紧急订单”。
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基地所有人的头上。
“延期?要延多久?”李振邦在电话里急切地追问。
对方给出的答复模糊而官方:“至少需要等待两到三个航次,具体时间无法保证,要看欧美航线的情况…”
两三个航次!那意味着可能是一两个月甚至更久的等待!粮食不是工业品,长时间储存面临霉变、虫害、品质下降的巨大风险。更重要的是,这第一批粮食的成功运回,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和战略价值,延迟将打乱整个项目的节奏和国内对接的计划。
“这是借口!”方稷愤慨地说,“什么欧美订单,分明是看我们这是长期项目,想临时抬价,或者就是有意刁难!”
赵老眉头紧锁:“国际航运市场就是这样,唯利是图。我们这批粮食量虽然不小,但比起那些利润更高的集装箱货或者大宗能源,优先级自然被排后。”
基地管理层陷入焦虑之中。联系其他航运公司?临时找船,价格高昂不说,可靠性也难以保证,而且同样面临舱位和船期的问题。通过外交渠道施压?过程漫长,且效果难料。
就在这进退维谷之际,转机出现了。
几位一直在埃塞俄比亚从事工程基建、商贸等业务的中国民营企业家,通过商会渠道得知了中方农业基地遇到的运输困境。他们主动联系上了李振邦。
其中一位姓陈的企业家,话语朴实而有力:“李总,听说咱们自己种的粮食运不回去?这怎么行!我们公司正好有一批建材和设备,原定下周从吉布提港发运。没关系,我们的货可以等!先把粮食运回去!这是大事!”
另一位王总也立刻响应:“对!我们订的舱位也先让出来!粮食不等人!咱们中国人自己在海外搞出点成绩不容易,不能让这点运输问题卡了脖子!”
这些民营企业,规模或许不如大型国企庞大,但他们深谙在海外抱团发展、互帮互助的道理。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担当。短短几天内,几家民营企业通过内部协调,将他们早已预定好的、近期即将启航的货船舱位,紧急调剂了出来,优先保障这批小麦的运输。
雪中送炭,莫过于此。
看着满载着金色麦粒的卡车,终于得以顺利驶向吉布提港,装上那艘飘扬着五星红旗、由中资企业协调的货轮时,李振邦、方稷等人心中充满了感激,也深受触动。
“看到了吗?”李振邦站在码头,望着巨大的吊臂将集装箱稳稳装上船,感慨万千,“关键时刻,还是得靠我们自己人!靠市场的力量,太被动,太不可控!”
方稷重重地点点头:“这次是多亏了这些有情怀、有担当的民营企业家挺身而出。但我们不能每次都指望运气和同胞的情谊。这条粮食运输的生命线,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这次有惊无险的运输经历,如同一剂强效催化剂,彻底坚定了项目高层的一个决心:必须尽快申请开通由国家主导、专门服务于非洲农业合作项目的海事运输公司或稳定航线!
在随后发给国内的紧急报告和项目进展汇报中,李振邦将运输受阻和民营企业家鼎力相助的情况作了详细说明,并附上了强烈的建议:
“…此次事件深刻表明,国际航运供应链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易受市场波动和国际关系影响,已对我海外粮食基地的可持续运营构成实质性威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障海外成果稳定回运,急需建立一条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粮食运输专用通道。建议国家层面统筹考虑,支持成立专项海事运输公司或开设定点定期航线,将非洲粮食回运纳入国家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
这封沉甸甸的报告,带着第一批丰收小麦的麦香,也带着海外拓荒者们深刻的教训和迫切的期望,飞向了北京。
货轮拉响汽笛,缓缓驶离吉布提港,向着东方故土的方向破浪前行。甲板下,是来自非洲高原的第一抹金色希望。而李振邦他们知道,让这金色希望持续流淌的“运河”,需要更坚实、更自主的基石。这艘货轮的启航,不仅运走了粮食,也运走了一个更加坚定的决心。
http://www.yqzw5.cc/yq27131/4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