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小说集啊 >第88章 旧书里的时光信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88章 旧书里的时光信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旧书里的时光信

  深秋的长春落了第一场雪,林夏在学校图书馆整理捐赠图书时,指尖触到一本烫金褪色的《社会工作概论》。书页间滑落一张泛黄的信笺,字迹娟秀如松枝:“致十年后的图书馆管理员,若你见到这封信,能否帮我看看,当年未敢说的话,是否有了答案?”落款是“苏晚,2013年11月15日”。

  林夏是长春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学生,正为课程实践报告发愁。这封跨越十年的信像束微光,让她突然有了主意——寻找信的主人,或许能为报告添上最生动的注脚。她翻遍图书捐赠记录,终于在旧档案里找到苏晚的信息:2013级社会福祉专业学生,毕业后赴西部支教,现居青海某县。

  周末,林夏坐上前往青海的绿皮火车。窗外风景从枯黄林海渐变到苍茫戈壁,她捧着那本《社会工作概论》,信笺上的文字反复浮现:“我想帮大山里的孩子看清世界,却怕自己只是一时冲动;我喜欢同专业的陈默,却不敢告诉他,怕异地恋会冲淡所有勇气。”

  抵达青海某县中心小学时,林夏一眼认出了校门口迎她的女人。苏晚穿着朴素的冲锋衣,皮肤被风沙吹得泛红,眼神却亮得惊人。得知来意,苏晚笑着接过旧书,指尖轻抚信笺,眼角泛起湿润:“没想到真有人会为这封信而来。”

  办公室的暖炉旁,苏晚慢慢讲述往事。当年她和陈默是图书馆的常客,两人总为专业案例争论到闭馆。毕业前夕,陈默拿到保研名额,苏晚却递交了支教申请。她怕陈默挽留,也怕自己动摇,于是写下这封信藏在书中,当作对青春的告别。

  “支教的第一年最难熬,”苏晚望着窗外嬉闹的孩子,“语言不通,条件艰苦,好几次想收拾行李离开。但每次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就想起当初在图书馆许下的心愿——社会工作者的价值,不就是在别人需要的地方发光吗?”

  林夏忽然想起自己的实践报告主题“青年社工的坚守与成长”,忍不住问:“那陈默学长呢?你们后来见过吗?”

  苏晚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合影,照片上的青年眉眼温和,身边站着的苏晚笑靥如花。“三年前他来青海调研,在学校门口认出了我。”她的声音带着笑意,“他说,当年我走后,他在图书馆找到过这封信,却没敢联系我,怕打扰我的选择。直到他成为社会工作学者,才明白我当年的坚持。”

  原来,陈默毕业后一直关注西部支教事业,两人重逢后,他每个假期都会来青海协助苏晚开展社工服务,去年已经正式调入当地的社工服务中心。“我们现在算不上异地恋了,”苏晚笑得腼腆,“只是把当年没说出口的话,都变成了一起做事的默契。”

  林夏看着教室里认真听讲的孩子,忽然明白这趟旅程的意义。苏晚的故事,恰是社会工作者最真实的写照——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是把“想做”变成“在做”的勇气。

  临走时,苏晚递给林夏一本新的信笺:“帮我写封信给十年后的自己吧,就像当年我做的那样。”林夏提笔写下:“愿你始终记得,社工的初心是温暖,成长是不辜负每一份热爱。”

  返程的火车上,林夏打开实践报告文档,指尖飞快敲击键盘。她写下苏晚的故事,写下自己对社会工作的新认知:“真正的坚守,不是从不犹豫,而是即便犹豫,也依然选择出发。就像十年前的苏晚,十年后的我们,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慢慢成为更好的人。”

  窗外的雪又开始飘落,林夏把那封新信夹进《社会工作概论》,放回学校图书馆的书架。她知道,这封信或许会被未来的某个人发现,就像当年的苏晚和现在的自己,在时光的长河里,因为一份相同的热爱,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那些未说出口的勇气、未曾放弃的坚守,终将在岁月里绽放出最动人的光芒。
  http://www.yqzw5.cc/yq26485/5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