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君主立宪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流求总督府,一间面向海湾的敞亮议事厅内。

  咸湿的海风透过敞开的轩窗涌入,吹散了室内的闷热,也吹动了摊在巨大檀木桌面上的《流求基本法》纲要纸页。窗外,碧波万顷,白帆点点,与室内凝重而充满历史感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陈太初玄衣如墨,负手立于桌旁,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时空。康王赵构与年轻的赵伯琮则端坐于侧,神情专注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震动与思索。桌面上,除了那部纲要,还散落着几份从汴梁加急送来的、记载着朝堂混乱与国库空虚的密报,无声地诉说着旧制度的沉疴积弊。

  陈太初的声音平稳而清晰,如同在剖析一件精密的器械:“殿下,《四海论》之精髓,并非要掀翻龙椅,更非视君权为寇仇。其本意,在于‘分权制衡,依法而治’。大宋自有国情,陛下乃天下共主,万民所系,自然不可轻废。”他话语微顿,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唯有自己才懂的慨然(至少现阶段,这面旗帜还不能倒)。

  “然,”他话锋一转,指尖轻轻点过桌面,“权力之毒,在于无限集中。陛下目下虽看似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实则如何?”他目光扫过赵构,“政事堂决议,陛下能尽知否?吏部铨选,陛下能明察否?户部账目,陛下能理清否?工部亏空巨万,直至臣刊印账册,陛下方知端倪!此非陛下不聪,实乃权力看似集于一身,却如握流沙,散于百司,被层层官僚、各方势力所裹挟、分割、甚至蒙蔽!”

  赵构瞳孔微缩,陈太初的话,如同冰冷的银针,精准地刺中了他内心最深处的隐痛与恐惧!他为何如此热切?正是因为看透了皇兄看似至高无上,实则被秦桧之流权臣、被庞大腐朽的官僚体系架空、摆布的窘境!他害怕自己即便有机会,也会陷入同样的泥沼。

  “故,”陈太初继续道,语气带着一种构建蓝图的笃定,“臣之所议,非为削夺君权,实为‘理清’、‘强化’君权!将原本模糊不清、被各方窃取瓜分的权责,重新明晰、收拢、置于阳光之下!”

  他伸出三根手指:“陛下之权,可凝于三处,由此三者,足可稳坐江山,垂拱而治!”

  “其一,军权!天下兵马大元帅,永归陛下。枢密院掌军令,但军队效忠对象,唯有陛下与国家(为了能让赵构接受)。军官任免、调防、赏罚,最终裁决权在于陛下。如此,刀把子牢牢在手,天下乱不了,社稷翻不了。”

  “其二,高级官员组织任免权!宰相、枢密使、六部尚书、御史大夫、封疆大吏…此等国之柱石,其任免升降,最终决断权在于陛下。陛下可设‘资政院’或‘顾问局’咨议遴选,但最终用谁罢谁,皇帝又唯一推荐权。如此,不再是吏部递条子,宰相定名单,陛下糊里糊涂画圈!而是陛下真正手握人事利剑,群臣莫敢不从,只会效忠于陛下,而非效忠于某个部门或权臣!”

  “其三,最终弹劾与赦免权!若遇重大贪腐、渎职、祸国之事,陛下可启动特别调查,或接受监察院弹劾,有权下令彻查任何官员,直至宰相!若遇特殊情由,陛下亦握有最高赦免之权。此乃悬于百官头顶的最终利剑,彰显陛下至高无上的裁决者地位!”

  赵构听着,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眼中精光爆射!陈太初描绘的,绝非一个被架空的虚君,而是一个剥离了繁琐政务纠缠、牢牢抓住核心权力——军权和人事权的实权君主!这比他想象中最好的结果还要好!原来那看似无边的权力,大部分都是虚假的、被分润的,如今被陈太初一番梳理,反而变得真实、可控、强大!

  “妙!妙啊!”赵构忍不住抚掌,但随即压下激动,问出关键问题:“若依元晦兄之言,陛下只管军、管大官,那具体政务,如赋税征收、河道修缮、诉讼刑名、教育科举…等等繁杂之事,若各部院、地方官办不好,或阳奉阴违,又该如何?陛下总不能事事亲力亲为去监督?”

  “这便是‘议会’与‘宪法’之功用了。”陈太初似乎早料到有此一问,从容解答。

  “可设‘国民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由宗室、勋贵、致仕高官、大儒组成;下院由各省士绅、商贾、学子代表按名额推举。”

  “议会非为决策,实为‘议政’与‘监督’。各部院、地方官府,需定期向议会报告政务执行情况、预算使用明细。做得好不好,不再是尚书、巡抚自己说了算,也不是陛下靠零星奏报猜测,而是拿到议会上,让各方代表质询、辩论!是非功过,一目了然!”

  “陛下居于其上,手握最终人事任免权。若某部尚书政务荒疏,在议会上被问得哑口无言,证据确凿,陛下便可顺势罢黜,另选贤能!若某地巡抚治理有方,议会赞誉有加,陛下便可嘉奖升迁!”

  “如此,陛下不再是孤家寡人面对整个官僚体系,而是借助议会之力,洞察百司,明辨忠奸。办不好事的,有议会逼其现形;陛下只需根据议会呈现的结果,运用好手中的人事任免权即可。责任,由办事的官员和监督的议会共担,陛下则超然其上,掌控大局,赏罚分明,何愁政务不修?”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深沉:“而这一切的根基,在于一部超越任何人、任何权力的《大宋宪法》!陛下不再是‘口含天宪’,而是与百官万民一样,共同遵守这部根本大法。宪法明文规定皇帝之权责、议会之职能、百官之义务、百姓之权利。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皆有法可依。”

  “如此,君权看似受了约束,实则更加稳固。因为陛下的权力来自于宪法,而非来自于莫测的‘天意’或强横的暴力。陛下依法用权,则权位稳固;反之,若违宪滥权,则议会可依据宪法发声,天下可依据宪法质疑。此谓‘君主立宪’。”

  “陛下之责,从统御万物、事必躬亲,转变为守护宪法、仲裁纷争、任免贤能、掌控军队。责任小了,压力轻了,但真正的核心权力,反而更加集中和稳固了。”

  陈太初从权力的本质、旧制的弊端,到新制的设计、运作的细节,再到宪法的意义、君主的全新定位,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为赵构和赵伯琮勾勒出一幅截然不同却又切实可行的江山蓝图。

  最后,他总结道,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军权在握,则天下易主之患可消。宪法立威,则纲纪崩坏之危可除。议会监督,则政务壅塞之弊可解。陛下若能揽此核心,放彼琐碎,何愁大宋不中兴?何愁圣君之名不垂青史?”

  海涛声阵阵,涌入议事厅。

  赵构目光灼灼,显然已被深深触动,脑海中飞速盘算着其中的利弊与实施的可能。

  赵伯琮则眼神明亮,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同于汴梁倾轧混乱的新世界。

  陈太初平静地注视着他们。

  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

  能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或许,

  就看眼前这位康王,

  如何抉择了。

  喜欢宋朝的脊梁
  http://www.yqzw5.cc/yq26063/3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