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重阳让座记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九月的风带着几分凉意,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翻着报纸,外孙女林晓背着崭新的书包蹦蹦跳跳地进门,书包上的小熊挂件随着她的动作晃个不停。“姥爷!姥爷!”她凑到我身边,把作业本摊开在竹桌上,“老师让写重阳节的作文,可我连重阳节纪念谁都不知道,您给我讲讲呗?”
我缓缓地放下手中的报纸,目光落在了竹桌上那束刚刚摆放好的野菊花上。这束野菊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我伸出手指,轻轻地触摸着那柔软的花瓣,感受着它们的细腻和脆弱。
然后,我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要说重阳节的来历啊,那可就得从东汉时期的汝南说起了。在那个时候,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生活在汝南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周边地区。”我给林晓讲起了桓景一家避祸的故事。
桓景跟随仙人费长房学习道术已经有很多年了。在这漫长的时光里,他勤奋刻苦,不断地汲取着仙人的智慧和经验。
有一天,费长房突然神色凝重地对桓景说:“九月初九这一天,你的家里将会遭遇一场灾祸。”桓景听后心中一惊,连忙询问仙人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场灾难。
费长房沉思片刻后,告诉桓景:“你需要让你的家人都做一个红色的锦囊,然后将茱萸系在每个人的胳膊上。此外,你们还要登高去喝菊花酒,这样才能躲避灾祸。”
桓景对仙人的话深信不疑,他立刻回家将这些方法告诉了家人。家人们虽然对仙人的指示感到有些疑惑,但还是按照桓景的要求去做了。
九月初九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桓景带着家人早早地登上了高山。他们在山顶上品尝着菊花酒,感受着秋日的凉爽。
傍晚时分,桓景和家人回到了家中。当他们推开家门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家里的鸡、狗、牛、羊全都死了!
桓景惊恐地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他急忙去找费长房,向他诉说了家中发生的事情。
费长房听后,缓缓地说道:“这是因为这些牲畜替你们挡住了灾祸。”桓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仙人的方法真的有效,是这些无辜的动物用生命保护了他们一家人的安全。
林晓听得眼睛瞪得溜圆,小手托着下巴追问:“那重阳节现在是要做什么呀?”
“现在啊,”我指着远处园区里散步的老人,“九月初九的‘九’和‘久久’同音,大伙儿就盼着老人长寿,说到底,是让咱们多疼疼身边的老人。”
我问林晓:“你读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诗吧?
林晓立刻回答:“读过,我全能背下来。”
我怕林晓不懂,就解释到:“这句古诗的意思就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慈母春季三个月的阳光呢?这里的三春晖象征母爱的温暖。”
我又接着说:“老师叫你们写重阳节的作文,就是让你们从小把重阳节的祭祖、祈寿,尊老的心思藏在里头了,以便更好地敬老孝亲。”
林晓重重点头,第二天上学前就跟我保证:“爷爷,我肯定照着做!”我原以为她只是随口说说,没成想这孩子真把“敬老”记在了心里。
每天放学坐地铁,只要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她准会第一个站起来让座,回来还会兴致勃勃地跟我讲,今天让座的奶奶夸她是好孩子。
周五傍晚,夕阳西下,林晓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地铁站,准备乘坐地铁回家。
车厢里人不算多,但也没有空座。林晓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终于在靠近车门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座位。她如释重负地坐了下来,准备好好休息一下。
然而,就在她刚刚坐稳的时候,突然瞥见车门边挤进来一个身影。那是一个“老奶奶”,她穿着一件灰色的外套,一头白发梳得整整齐齐,显得十分利落。老奶奶的手里还提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一些蔬菜和水果,看起来像是刚从菜市场买菜回来。
林晓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我之前对她说过的话:“在地铁上看到老人、孕妇或者残疾人,一定要主动让座哦。”于是,她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用清脆而响亮的声音喊道:“老奶奶,您坐这儿吧!”
“老奶奶”听到声音后,缓缓地转过头来,她的动作有些迟缓,似乎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招呼给惊到了。当她的目光与林晓相对时,林晓明显感觉到对方愣了一下,仿佛对她的称呼感到有些意外。
过了一会儿,“老奶奶”才缓缓开口,然而她的声音却清亮得让人吃惊,完全不像是一个老人该有的音色。那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又似银铃乍响,带着一丝年轻人的活力与朝气。
林晓不禁心生疑惑,她又仔细端详起眼前的人来。这一看,她才发现原来自己刚才的判断有误。只见那人的脸上光滑细腻,根本没有一丝皱纹,眼角甚至还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澈与明亮。只是她的头发被染成了奶奶灰的颜色,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让人误以为她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啊!对不起!对不起!”林晓的脸瞬间红到耳根,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车厢里的人都忍不住笑了。那少年倒是不介意,摆摆手笑着说:“没事没事,谢谢你啊小姑娘,你这心意比啥都强。”说着他指了指自己的头发,“学校话剧社排节目,我这是提前试造型呢。”
林晓有些腼腆地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似乎想要再说些什么来解释一下刚才的情况。然而就在这时,地铁缓缓地驶入了站台,发出了“嘎吱”一声响。
少年见状,迅速拎起放在脚边的布袋子,站起身来准备下车。他的动作十分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沓。在离开座位前,他突然转过身来,对着林晓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并向她挥了挥手,喊道:“下次让座的时候可要看准点哦!不过呢,你这好心肠真的很不错呢!”
林晓被少年的话逗得微微一笑,也向他挥了挥手,目送着他走出车厢。直到少年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她才缓缓地收回目光,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晚上林晓把这事讲给我听时,还捂着嘴笑个不停:“爷爷,我下次可要看仔细了!不过就算认错了,能帮到别人也挺好的。”我摸了摸她的头,看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忽然觉得,重阳节的意义从来不是记住某个传说,而是把“敬老”的心意,像种子一样种在孩子心里,等着它慢慢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后来林晓写的作文里,没提太多桓景的传说,反而把地铁里的趣事写了进去,最后还写:“重阳节不是只在九月初九,而是要把尊老的心意放在每一天,就算认错了人,这份心意也不会错。”老师给了她满分,还在班里当范文读了,林晓回来时,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看着她蹦蹦跳跳的模样,我想起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手,在重阳节带我登高插茱萸的场景。原来传统从来不是老掉牙的故事,而是像这样,从祖辈传到父辈,再从我们传到孩子手里,带着温度,一直走下去。
喜欢我的人生手帐
http://www.yqzw5.cc/yq24606/3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