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 归程漫记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一)

  清晨,墨色尚未完全褪去,花镇已浸在乳白的晨雾里。九月站在自家爬满牵牛花的院门前,潮湿的雾气沾湿了她的发梢。大姨父蹲在台阶上,布满老茧的手正用麻绳将行李箱的拉链又仔细捆了两圈,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在包裹一件易碎的珍宝。大姨捧着新蒸的糯米团子追出来,油纸包裹的温热透过掌心传来,“九月,路上饿了吃,比车站的盒饭干净。”团子表面还撒着星星点点的桂花,是母亲特意从后院那棵老桂花树上摘的。

  晨雾裹挟着稻田的清香漫过青砖黛瓦,九月望着院角那棵番桃树——去年离家时被台风刮断的枝桠,如今又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大姨父扛起行李箱时发出一声闷哼,她这才发现他鬓角的白发又添了几缕,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石板路上,三个人的脚步声格外清晰,惊醒了邻家屋檐下的燕子,扑棱棱的振翅声里,九月把眼泪逼回眼眶,转身时悄悄抹了下眼角。

  花镇汽车站的铁皮座椅还带着夜露的凉意。九月将背包抱在膝头,看着大姨踮脚往车窗里塞最后一袋梅干菜。发车铃骤然响起,大姨追着车跑了几步,碎花围裙在晨风中翻飞,像只扑棱的蝴蝶。

  车窗外的景致开始流动,青瓦白墙化作模糊的色块,远处山峦如墨色屏风,渐渐被抛在身后。九月望着后视镜里越来越小的身影,直到大姨父和大姨的轮廓消失在拐弯处的老树下。

  (二)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在颠簸中悄然流逝,当九月踏出长途大巴车门的瞬间,正午的阳光如滚烫的瀑布倾泻而下。南市汽车站外的柏油路在高温下仿佛融化了一般,泛起微微扭曲的波光,空气里浮动着令人眩晕的热浪,裹挟着汽车尾气与沥青的刺鼻气味。九月伸手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行李箱的拉杆被晒得发烫,握在手里像是握着一块烙铁。

  出站口挤满了行色匆匆的旅人,各色方言在热浪中交织成一片嘈杂的声浪。九月侧身避开迎面而来的人流,行李箱的轮子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后颈的汗珠顺着脊椎缓缓滑进衣领,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背上,黏腻的不适感让她忍不住微微皱眉。

  终于挤上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时,车厢内的闷热几乎让人窒息。九月抓住摇晃的扶手,目光无意间扫过车窗——玻璃上映出她涨红的脸,发丝被汗水黏在脸颊两侧,眼睛却依然透着倔强的光。身旁的大妈费力地扶着竹篮,篮里的鲫鱼正奋力扑腾,鳞片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突然,一条鱼猛地跃起,溅出的水珠正巧落在九月手背上,那瞬间的清凉驱散了几分暑气,却也转瞬即逝,只留下淡淡的水痕。

  公交车缓缓前行,每一次刹车和启动都让九月的行李箱在过道上磕绊。她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街景,广告牌上闪烁的霓虹、高楼大厦间狭窄的天空,都与记忆中宁静的花镇形成鲜明对比。当南市火车站的钟楼尖顶终于刺破天际,九月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车。

  站前广场的石阶被晒得滚烫,九月在阴凉处坐下,将行李箱横放在身前。石阶缝隙里,一队蚂蚁正排着整齐的队伍搬运面包屑,它们小小的身躯在阳光下投下细碎的影子。九月的目光追随着蚂蚁的轨迹,看它们绕过石子,翻过凸起的水泥块,忽然想起小时候蹲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的时光。那时的她总觉得,这些小生灵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此刻,在三千公里的旅途中途,这一幕熟悉的场景让她的心突然柔软下来,仿佛家乡的风穿过热浪,轻轻拂过她的耳畔。

  (三)

  九月刚把行李箱塞进头顶的行李架,就听见"咚"的一声闷响。她心里"咯噔"一下,转头看见邻座大叔正紧张地护住腿边的编织袋。

  "姑娘小心!"大叔带着浓重的方言口音,布满老茧的手还紧紧按在编织袋上,"这里面装着给闺女带的鸡蛋,可别碰烂了。"

  九月连忙道歉,顺势在硬邦邦的座椅上坐下。车厢里闷热异常,汗味、泡面香和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混在一起,凝成一团黏腻的热浪。大叔主动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在林场砍了半年树,这次是专程赶回家看看准备上初中的女儿。"山里的冬天冷得很,去年闺女的棉袄袖口都磨破了。"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照片,照片上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穿着褪色的棉袄,对着镜头笑得灿烂,两颗虎牙格外醒目。

  夕阳西下时,列车缓缓驶入秦岭山脉。九月趴在车窗上,看金色的余晖将连绵的峰峦染成琥珀色,蜿蜒的铁轨在山间盘旋,像一条发光的银蛇。对面座位的老太太突然开口:"丫头,这山看着眼熟吧?"

  不等九月回答,老太太就絮絮叨叨说起自己的故事。儿子在长安买了房,非要接她去享福,可她总惦记着老家的窑洞。"现在的火车倒是快,嗖一下就跑几百里,哪像我们年轻时,坐着驴车走亲戚,一路上还能唠唠嗑。"说着,她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着褪色的蓝布包袱,里面露出半截红绳——那是给小孙子编的平安结。

  夜色渐浓,车厢里的喧闹声渐渐平息,只剩下铁轨撞击的"哐当"声,规律地响着,像是一首永不停歇的摇篮曲。九月裹紧外套,看着窗外零星的灯火掠过。斜对面的农民工蜷缩在座位底下,用编织袋铺成一张简易床铺,已经发出轻微的鼾声。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在他粗糙的脸上投下斑驳光影,照得他嘴角的伤疤泛着微光。

  这一幕让九月想起去年刚入学时的情景。那时的她青涩又好奇,在火车上主动和陌生人攀谈,听了许多新奇的故事。有人给她展示自己雕刻的核桃,有人教她辨认窗外的农作物,还有位老教师和她聊了一路的诗词歌赋。现在想来,那些萍水相逢的温暖,都成了她记忆里最珍贵的片段。

  当长安火车站的霓虹灯刺破晨雾时,九月已经在硬座上辗转了36个小时。双腿肿胀得像灌了铅,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她拖着沉重的步伐跟着人流涌出站台,在站前广场的石凳上坐下。煎饼摊飘来的香气勾得人发饿,她摸出大姨给的糯米团子,就着矿泉水慢慢吞咽。冷掉的团子有些发硬,但咬下去时,桂花的甜香依然在舌尖散开,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花镇的小院。

  候车室的电子钟显示上午九点,距离下一班列车发车还有十个小时。九月靠在石凳上,看着广场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突然觉得,这三千公里的旅程,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不同的故事。而她,既是这些故事的见证者,也是自己故事的书写人。

  (四)

  长安火车站旁的面馆蒸腾着白雾,九月推门而入时,正撞见老板扬起手臂,将滚油泼向碗中堆得小山似的面条。刺啦一声爆响,辣子的香气裹挟着麦香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她身上三十六个小时的疲惫。灶台边摞着成排的粗瓷碗,碗沿沾着红油,像给每只碗都描了道烈焰般的边。

  "姑娘,大碗还是小碗?"老板的吆喝震得门框上的铜铃叮当作响。九月选了靠窗的木桌坐下,桌面被岁月磨得发亮,还留着深浅不一的烫痕。她解开领口的纽扣,露出被汗水浸得发白的衬衫,才发现脖颈处不知何时蹭上了行李箱的麻绳碎屑。

  油泼面端来时,面条根根泛着琥珀色的光,蒜末与葱花在红油里若隐若现。九月抄起筷子狠狠一拌,滚烫的面条裹着辣子滑入喉咙,辣意从舌尖一路烧到胃里,鼻尖瞬间沁出细密的汗珠。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总说吃辣能驱寒,此刻这碗火辣辣的面,倒像是长安给游子的第一个拥抱。

  对面桌的中学生始终低着头,蓝白相间的校服袖口磨得起球。少年膝头摊开一本《读者》,书页间夹着的淡粉色火车票格外醒目——终点站北京,发车时间是今晚十点。九月瞥见他书签上用钢笔写的"清华加油",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少年时不时抬头望向窗外的钟楼,眼神里既期待又忐忑,这让她想起去年此时的自己,攥着录取通知书在月台徘徊,对未知的远方既向往又惶恐。

  窗外的日头渐渐西斜,九月吃完最后一根面条,用纸巾擦了擦额头的汗。她走到面馆柜台寄存行李,瞥见老板正在给保温桶里的面汤续煤球,火苗舔舐着漆黑的桶壁,映得他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忽明忽暗。"丫头要去逛逛?喷泉广场凉快,往南走三个路口就到。"老板说话时,围裙上的面粉簌簌落在地上,混着蒸腾的热气,倒像是落了场细小的雪。

  九月背着帆布包走进热浪里,蝉鸣声铺天盖地涌来。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投下斑驳树影,偶尔有卖酸梅汤的小贩摇着铜铃经过,冰块撞击玻璃杯的声响清脆悦耳。

  喷泉广场的音乐声远远传来时,九月感觉自己的衬衫又被汗水浸透了。广场中央的喷泉正随着《梁祝》的旋律起舞,水花在夕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她找了个石凳坐下,看着几个孩童在喷泉边追逐嬉戏,水珠溅在他们脸上,惊起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老伴正用手帕给他擦汗,两人时不时指着喷泉说些什么,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姑娘,要帮忙拍照吗?"九月回头,见是一位中年男子。她欣然点头,站在喷泉前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随着快门声响起,水花在身后炸开,定格成晶莹的幕布,而她的影子,终于与这座陌生又亲切的城市有了交集。

  暮色渐浓时,九月取回行李,站在火车站广场回望。钟楼的飞檐在晚霞中勾勒出金色轮廓,广场上的人群依然川流不息。她摸出日记本,写下:"原来每个驿站都藏着故事,每碗热面都盛着人间。长安,后会有期。"

  (五)

  开往青市的列车在深夜发车。九月坐在位置上,听着旁边两位老人用吴侬软语聊天。列车穿过河西走廊时,月光将戈壁滩照得银白,远处祁连山的雪峰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宛如童话中的世界。她翻开日记本,借着手机微弱的光写道:“原来这世界真有千里冰封的雪山,也有寸草不生的荒原,就像人生总有无尽的风景在等待。”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列车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

  清晨的阳光唤醒车厢时,草原的气息扑面而来。九月趴在窗边,看成群的牛羊在草甸上移动,牧民的蒙古包像撒落的珍珠。列车员推着零食车经过,叫卖声里夹杂着几句蒙语。邻铺的女孩拿出素描本,迅速勾勒出窗外的风景,铅笔线条间,骏马正在草原上奔腾。九月看着那些生动的线条,突然觉得,或许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段旅程。

  当青市火车站的电子屏显示“欢迎光临”,九月数了数手腕上的车票根。出站时,细雨沾湿了新买的雨伞。她站在站前广场,看着这座熟悉的城市,突然发现自己对这里的街道布局比花镇还要清楚。公交车穿过城市时,九月把脸贴在车窗上,水珠顺着玻璃蜿蜒而下,模糊了街景,也模糊了这三千公里旅程中的所有疲惫与感动。那些旅途中遇见的人、看过的风景、经历的故事,都化作生命的养分,滋养着这个曾经怯懦的女孩。

  返程的列车载着九月的成长与蜕变,铁轨延伸的方向,既是远方的学府,也是不断延伸的人生。她知道,这条三千公里的求学路,将成为她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每一次出发,都是对未知的探索;每一次抵达,都是成长的见证。

  在这条路上,她学会了在拥挤的车厢里寻找温暖,在漫长的等待中沉淀自己,在不同的风景里遇见更好的自己。未来的路或许依然漫长,但九月已经不再害怕,因为她知道,无论走得多远,家乡的月光永远会照亮她前行的方向,而旅途中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她继续前进的力量。
  http://www.yqzw5.cc/yq23957/3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