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万历天启,武明余晖
推荐阅读:
校花的贴身高手
开局金风细雨楼主,一刀惊天下
剑道通神
无敌升级王
逆剑狂神
陆长生
整个诡异世界都在等着我上天
这个主角明明很强却异常谨慎
重生商纣,开局怒怼圣人女娲
叶尘池瑶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公元1586年,万历十四年,紫禁城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硝烟。乾清宫内,暖香袅袅,明神宗朱翊钧的指尖轻轻划过身侧郑贵妃柔滑的脸颊。
她的眼波如春水,倒映着他的宠溺。
“陛下,常洵那孩子,聪慧伶俐,像极了您。”郑贵妃的声音软糯,每一个字都像蜜糖,甜入朱翊钧的心底。
朱翊钧的目光变得柔和,他仿佛看到了那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再想到那个沉默寡言、面色总是带着几分怯懦的长子朱常洛,一股无名烦躁油然而生。
“朕的太子,自然要选朕最喜欢的。”他轻声许诺,一语惊起千层浪。
消息传出,整个文官集团瞬间炸开了锅。
“嫡长子继承!此乃祖宗家法,国之根本,岂能动摇!”
朝堂之上,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臣颤抖着跪下,高举奏疏,声嘶力竭:“陛下!祖制不可违啊!”
“死谏”的奏章堆满了万历的案头,其中,一份来自雒于仁的《酒色财气四箴疏》,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放肆!”
朱翊钧将奏疏狠狠摔在地上,胸膛剧烈起伏,俊朗的面容因暴怒而扭曲。
他感觉到的不是劝谏,而是冒犯,是挑衅!是对他皇权最赤裸裸的蔑视!
“廷杖!给朕狠狠地打!”
冰冷的回应,是沉闷的木棍击打肉体的声音,是文臣们压抑的闷哼与不屈的眼神。
鲜血染红了午门的青石板,也冻结了无数官员的心。
一时间,朝堂之上,死气沉沉。
“上意如渊,不可揣测;同僚倾轧,如履薄冰。稍有差池,便是罢官斥责的下场。”一位官员在私下酒宴中,满脸苦涩,一饮而尽。
“如今这官,谁还敢做?谁还愿做?”
“部院堂官,想走走不了,留着又无事可做,只能枯坐衙门,画押了事。”
官员既不想留任,也无法离职,只能消极应付。
一场围绕皇储之位的“国本之争”,就此拉开序幕,演变为一场长达十五年的君臣对峙。
万历皇帝用最极端,也最消极的方式,向整个文官集团宣战。
他不退让,也不争辩,他选择——“消失”、“怠政”
“不郊,不庙,不朝!”
这冰冷的六个字,成了他对这个令他厌烦的朝堂,最彻底的报复。
自公元1589年始,龙椅之上,再无天子。
清晨的钟声依旧敲响,但奉天殿空空荡荡,只有冰冷的御座俯瞰着下方惶恐不安的臣子。
太庙的祭祀大典,香火冷清。
宗庙的四时祭拜,也常由他人代劳。
朱翊钧将自己活成了一个传说,一个隐居在紫禁城最深处的皇帝。
新晋的官员在任三年,竟连皇帝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这成了京城里最荒诞的笑话。
雪片般的奏章送入宫中,却如石沉大海。
它们被整齐地码放在文渊阁的角落,静静等待,上面落满了灰尘,被称为“留中不发”。
内阁首辅申时行,望着那堆积如山的奏章,心急如焚。
他对着宫门方向,声音里满是疲惫与绝望:“陛下!六部尚书空缺过半,天下布政使、知府缺额九十余员!国事将要崩坏了啊!”
中央的瘫痪,如瘟疫般迅速蔓延至地方。
“吏部、户部,长官之位悬空数年,官员的任免考核,早已停滞!”
“地方州府县衙,因无官任命,大门紧锁,百姓诉告无门,流亡日众!”
权力的真空,催生了最疯狂的野心。
官僚集团内部,以乡土为纽带,以利益为驱动,分裂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派系。
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东林党,他们标榜清流;另一派,则是在斗争中依附皇权,由齐、楚、浙籍官员组成的齐楚浙党,他们更懂得如何揣摩上意,迎合皇帝。
两派围绕着“立太子”、“矿税”、“边防”等一切议题,展开了不死不休的撕咬。
“矿监税使,与民争利,**殃民!”东林党人义正辞严。
“此乃为陛下充盈内帑,以实国库!”齐楚浙党立刻反唇相讥。
同一件事,今日东林党占上风,便是“是”;明日齐楚浙党得了势,便成“非”。
朝令夕改,国策混乱,整个帝国被他们搅得天翻地覆。
斗争的烈火,最终烧到了官员的任免上。
“京察”,这个本该考核官员优劣的制度,彻底沦为党同伐异的屠宰场。
每一次京察,都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清洗。
吏部尚书孙丕扬,一个本该清正的东林党人,被这无休止的派系干预逼到了绝境。
为了所谓的“公平”,他竟发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选官方式——“掣签法”。
在吏部大堂,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候选官员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放入一个竹筒,然后像个庙祝一样,摇晃着,抽出一张,定夺一个知府、一个县令的归属。
当第一张签被抽出时,堂下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从这一刻起,十年寒窗,满腹经纶,都抵不过那虚无缥缈的运气。
吏部选官的根本制度,彻底崩塌。
官员们不再相信制度,他们只相信派系的力量,相信黄白之物的能量。
“非派系不能为官,非贿赂不能成事!”
政治的腐坏,如同深入骨髓的剧毒,让这个庞大的帝国,从“半瘫痪”一步步滑向了“不可逆转”的深渊。
在与文官集团的激化对抗中,万历皇帝朱翊钧愈发依赖他身边的另一种力量。
宦官!
他们是皇帝的眼睛,是皇帝的手脚,是皇帝延伸出朝堂之外的皇权触角。
司礼监的权力,在这畸形的时代里疯狂膨胀。
“批红”,那本该属于皇帝的朱笔,落入了宦官之手。
他们代替皇帝批阅奏章,他们的意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皇帝的意志。
一个“内官与外廷分庭抗礼”的恐怖局面,已然形成。
这为日后那个颠倒乾坤的魏忠贤,铺就了一条通往权力之巅的血腥道路......
公元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七月,那个怠政三十年的皇帝朱翊钧,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八月,他那个苦等了半辈子的长子朱常洛,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是为光宗。
然而,龙椅上的温度还未散去,仅仅二十九天后,光宗皇帝因一粒神秘的“红丸”,暴毙宫中!
皇考尸骨未寒,光宗宠妃李选侍却抱着年仅十六岁的皇长子朱由校,霸占乾清宫,意图垂帘听政。
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人当机立断,率群臣“逼宫”,力主李选侍移居别宫,史称“移宫案”。
熹宗朱由校,这位未来的“木匠皇帝”,顺利登基,改元天启。
而东林党,因这拥立之功,声望达到了顶峰。
新君朱由校,对朝政毫无兴趣,却独爱木工手艺。刨子、斧头、榫卯结构,远比奏章国事更让他着迷。
熹宗乳母客氏(客巴巴)与熹宗关系密切,被封为“奉圣夫人”,后与宦官魏忠贤结为“对食”,成了政治上的夫妻档。
熹宗在暖阁里敲敲打打,做得不亦乐乎,外面,魏忠贤的权势便随着那锤子声节节攀升。
公元1623年,天启三年,魏忠贤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开始联合客氏打压异己,东林党官员首当其冲,两党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血腥党争。
公元1624年,东林党领袖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字字泣血,左光斗等七十余名官员联名支持。
然而,奏疏递上去,熹宗正对着自己刚做好的小木床得意,反倒不耐烦地指责杨涟等人:“大不敬,无人臣礼!”
熹宗轻轻的一言,却是压倒朝堂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魏忠贤的暗箱操作下,弹劾东林党的奏疏像雪花一样飘进朝野,简直数不胜数。
东林党几乎一下子土崩瓦解,魏忠贤借机疯狂报复,酷刑虐杀:
左副都御史杨涟铁钉贯耳,土囊压毙,死后腐臭生蛆,
都御史左光斗烙铁毁容,铜锤碎颅,筋骨尽断,
给事中魏大中铁笼烘烤,尸体黑涨如鼓,
御史袁化中酷刑折磨至死,
太仆少卿周朝瑞被当“人耙”射箭,铁刷剐肉而亡,
刑部外郎顾大章自缢。
史称“东林六君子”。
此后,阉党编《东林点将录》,大规模迫害东林党人,朝政被魏忠贤集团垄断。
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魏忠贤的权势熏天,党羽遍布天下,称其为“九千九百岁”。
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陕西澄城因连年灾荒、赋税沉重,农民王二率领饥民杀知县,揭开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相继响应。
同年八月,沉迷“仙药”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也走到了生命尽头。
他没有子嗣,临终前,拉着弟弟信王朱由检的手,气若游丝地嘱咐:“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朱由检低头不语。
他继位后,是为崇祯帝。
崇祯一言不发,只在即位后短短数月间,不动声色地发布了几道旨意,迅速清除阉党势力。
十一月,魏忠贤被流放凤阳,途中自缢,客氏被处死,阉党专权局面终结。
然而,自万历皇帝以怠政逃避责任,文官以党争争夺权力,宦官以专权填补真空,使得张居正改革积累的“中兴”成果早已消耗殆尽,明朝从“积贫积弱”转向“病入膏肓”,国家机器从“低效运转”走向“系统崩溃”。
这种崩塌不仅是权力结构的瓦解,更是制度信任、社会共识的全面解体。
内忧外患之下,崇祯已无力回天!
http://www.yqzw5.cc/yq23929/1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