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岁月静好
推荐阅读:
重生万岁爷秦昊苏容妃
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唐俏儿沈惊觉
快穿101次:男神,帅炸天!
阴气撩人:鬼夫夜来
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
和腹黑三叔闪婚后真香了林清
总裁大人惹不得林绾绾萧夜凌
神医拽妃开挂了慕绾绾谢无宴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赏梅宴那日,天难得放了晴,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晃眼的光。我戴着新做的玉兰簪和羊脂玉簪,手上戴着那枚玉兰戒,跟着连云卿来到西郊梅园。
园门口早已停满了马车,各色的车帘随风飘动,像一片彩色的云。走进梅园,满园的梅花正开得盛,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红的像火,层层叠叠地缀在枝头,像铺了一地的云霞。风一吹,花瓣簌簌落下,落在肩头、发间,像一场温柔的花雨。
不少夫人小姐都围过来看我的玉簪,纷纷夸簪子别致。“这玉兰花簪做得真精巧,花瓣看着就像真的一样。”
“是啊是啊,而且这香气也特别,混着梅香,竟一点都不冲突。”
连云卿站在我身边,听着旁人的夸赞,嘴角扬着藏不住的笑意,悄悄握住我的手,指尖在我掌心轻轻挠了挠:“我说过,戴着定好看。旁人都夸你,其实是在夸我手艺好呢。”
风卷着梅香过来,与我发间的玉兰香混在一起,竟比单独的花香更动人——像春日的暖撞上冬日的清,温柔里带着点清爽,让人闻着就心生欢喜。
我们沿着梅园的石板路慢慢走,路边的石桌上摆着茶点,有梅花糕、杏仁酪,还有用梅花酿的酒。
连云卿拿起一块梅花糕,递到我嘴边:“尝尝这个,听说这是梅园特有的,用新鲜的梅瓣和糯米做的。”我咬了一口,甜糯的口感里带着淡淡的梅香,好吃得眯起了眼睛。他看着我,自己也拿起一块,慢慢吃着,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把他的睫毛染成了金色,像蝶翼般好看。
傍晚回去时,马车里暖融融的,车夫在车内挂了暖炉,车厢里还铺着厚厚的羊毛毯。
连云卿从袖中摸出一个小小的锦囊,锦囊是淡青色的,上面绣着几枝梅花,是他前几日偷偷绣的——虽然针脚有些歪歪扭扭,却透着满满的心意。
他把锦囊递到我手里:“今日在梅园摘了些新鲜的梅瓣,回去晒干了,和玉兰花瓣混在一起,做香囊时用。这梅瓣是我特意挑的,没有一点虫蛀,而且香气也最浓。”
我打开锦囊,梅香扑面而来,里面的花瓣还带着点新鲜的水汽,边缘泛着淡淡的红,是他趁着我和旁人说话时悄悄摘的——那时我正和吏部尚书的夫人聊着天,转头就见他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捡着落在地上的梅瓣,像个偷糖的孩子。
车厢轻轻晃动着,像小时候睡过的摇篮。我靠在他肩头,发间的玉兰簪随着马车的晃动轻轻撞着,坠子发出细碎的“叮咚”声,像暖棚里那些温柔的时光在轻轻回响。
他握着我的手,指尖摩挲着我无名指上的玉兰戒,戒面的玉兰叶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他的声音轻得像风,落在我耳边:“春日,我们去城外的玉兰园,那里的玉兰开得比暖棚里的还盛,我们摘最盛的花做簪子,还要做玉兰糕、酿玉兰酒;夏日去荷塘边,寻最圆的荷叶做香囊,再摘些莲子,煮莲子羹给你吃;秋日去山上采枫叶,做成书签夹在你常看的书里,枫叶红了的时候,山上的柿子也熟了,我们可以摘些柿子回来做柿饼;冬日就待在暖棚里,看山茶开花,看水仙吐蕊,再烤些红薯,围着炭盆说话。”
我抬头看他,他的眼神很认真,仿佛在说一件无比重要的事,而不是这些琐碎的日常。
忽然觉得,所谓的岁月静好,大抵就是这般模样:有暖棚里慢慢绽放的花事,有他落在我指尖的温柔,有他在身边,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酿成带着花香的蜜——不是轰轰烈烈的甜,而是细水长流的暖,像春日的阳光,像冬日的炭火,像发间的玉兰香,岁岁年年,都甜得让人舍不得辜负。
马车刚驶进上官府门,不等车夫搭好脚凳,丫鬟已捧着描金漆盘迎上来,盘里两只白瓷碗盛着温好的姜茶,热气袅袅地裹着辛辣又暖甜的香气,扑在人脸上格外舒服。
连云卿先掀开车帘下车,回身扶我——指尖还带着方才在车厢里握过暖炉的温度,隔着薄薄的绣帕,也能清晰触到那份暖意。
进了内院,寒风被院墙挡了大半,忽然飘来一缕兰香,抬头才见东侧暖棚的木门留了道细缝,暖黄的烛光从缝里漏出来,竟比天边残霞还要暖。
“外面风大,你先回屋坐着歇会儿,我去把梅瓣晾上。”他接过我手中的淡青锦囊。
转身往暖棚旁的小耳房去,我倚在正屋的窗边看他,见他从耳房里搬出竹筛,将锦囊里的梅瓣倒出来,一片一片铺在筛子上。
夕阳的余晖恰好落在他发梢,将那几缕垂在额前的碎发染成淡金,侧脸的轮廓被光描得柔和,竟比暖棚里悄悄绽放的玉兰还要晃眼。
不多时,他便端着个白瓷碗回来,碗沿还冒着热气,走近了才闻出是杏仁酪的甜香,上面撒着几片晒干的玉兰碎,白花瓣衬着乳白的酪,倒像落了场微型的春雪。
“早上在梅园,听你跟吏部尚书夫人说喜欢杏仁酪的口感,便让厨房多炖了些,还加了点玉兰碎提香。”他把碗递到我手里,指尖不小心碰到我的手背,又像怕烫到我似的,飞快收了回去。
我用银勺舀了一勺,入口先是杏仁的醇厚甜香,慢慢嚼着,又尝到玉兰碎的清雅,两种香气在舌尖缠在一起,刚入喉,便觉一股暖意从心口漫开来,顺着喉咙往下走,连带着四肢百骸都暖了。
他坐在对面的梨花木椅上,指尖轻轻划过高脚瓷碗的边缘,忽然抬头朝我笑,眼底盛着暖光:“方才在马车上说的话,可不是随口哄你。我已经让小厮去打听了,城外玉兰园的看守说,三月初就能开花,到时候咱们赶个大早去,还能摘到带着露水的花苞;荷塘边的小亭子,也让人先修葺着,夏天在亭子里搭个凉棚,既能纳凉,又能看满池荷花;山上的柿子树,我特意记了位置,就在半山腰那片枫树林旁,秋日去摘的时候,还能顺便捡些枫叶做书签——你常看的那本《花间集》,正好缺个书签呢。”
我望着他眼底的认真,睫毛轻轻颤了颤——他说起这些细碎的日子时,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连带着语气都带着雀跃,竟像个盼着过年的孩子。
忽然想起赏梅宴上,他站在我身边听旁人夸玉簪,悄悄握我手时,指尖在我掌心轻轻挠了挠的模样;想起我和吏部尚书夫人聊天时,转头见他蹲在地上,小心翼翼捡着落在雪地里的梅瓣。
心头忽然像被暖炉烘着,软得一塌糊涂,连呼吸都带着甜意。抬手抚上发间的玉兰簪,冰凉的羊脂玉贴着头皮,却映着他眼底的光,竟也慢慢暖了起来,连带着簪子上的玉花瓣,都像要在发间绽放似的。
夜深时,我洗漱完回房,见他还在书案旁坐着,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
凑过去才看清,他手里握着支狼毫笔,在宣纸上写着什么,纸上是一页一页的日子:三月初三,去城外玉兰园摘花做簪;六月初六,去荷塘边纳凉,煮莲子羹;九月初九,上山摘柿子,捡枫叶做书签;十二月十二,在暖棚看山茶,烤红薯。
字迹算不上工整,却写得认真,连日子旁都画了小记号——玉兰园旁画了朵小小的玉兰花,荷塘边画了片荷叶,柿子树旁画了个圆滚滚的柿子,暖棚旁则画了株山茶。
他见我凑过来,耳尖忽然红了:“我记性不算好,怕到时候忘了,便先记下来。以后每个季节,都要带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把每个日子都过得有花香。”
我靠在他肩上,闻着他身上混着墨香的梅香,又混着书房的墨气,竟比任何熏香都好闻。
烛火轻轻摇曳,将两人的影子叠在宣纸上,和写满日子的字迹融在一起。忽然明白,所谓岁月静好,从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承诺,不是金戈铁马的传奇,而是他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放在心上,是他愿陪着我,从春日的玉兰到夏日的荷塘,从秋日的枫叶到冬日的暖棚,岁岁年年,都有花香萦绕,都有他在身边,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成带着甜香的诗。
http://www.yqzw5.cc/yq23213/4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