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从弃婴到总裁 >第1482章 这里,看这里,我有问题要问!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482章 这里,看这里,我有问题要问!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大会最后一天。

  国家会议中心的氛围达到了高潮,当天最受瞩目的论坛“大型体育建筑的绿色革命”吸引了超过千名与会者。

  孙雪跟王科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却依然只能找到中间偏后的位置。

  为了今天的论坛,她特意提前买了件墨绿的西装,和今天的话题很搭,她的这身装扮在现场显得格外耀眼。

  经过几天的会议,孙雪留意到,每位演讲者结束后都会有短暂的提问时间,这是展示公司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

  前几天的会议,他们根本没机会提问,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设计师实在是太多了。

  但这一次,她无论如何都要露次面。

  况且,这次论坛主题和她公司最近完成的全运会项目息息相关。

  她想,来参加一次如此高端的会议,总要在现场露个面,让媒体也关注一下她的公司,也算是对公司的一次宣传机会。

  孙雪说了自己的想法后,王科却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孙雪的公司实在太小,在这样的会议上,根本没任何机会。

  不过,孙雪却不这样认为。

  虽说自己公司没什么名气,万一机会真来了,自己不做任何准备,那不白白浪费了机会?

  为了今天的论坛,她硬拉着王科提前一天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

  他们围绕会议主题,设计了很多的问题。

  有关于技术方面的,也有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

  为此,她为王科做助理,从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有针对性的设计好一系列问题。

  论坛由建筑师特伦斯.福斯特主持。

  首先演讲的嘉宾,是设计过奥运会运动馆的莎拉.哈迪,她展示了她在世界杯体育场中采用的冷却技术。

  这项技术,能够降低场馆内部温度的同时减少40%的能耗。

  接下来,建筑师山本介绍了他在慕尼黑设计的“绿色”体育场。

  整个建筑被植被覆盖,收集的雨水可以满足场馆80%的用水需求。

  当最后一位演讲者克莱默走上演讲台时,孙雪兴奋的差点叫出声来。

  这位大师她认识!

  当年在康桥大学读书时,他是康桥大学建筑学院的名誉教授,她听过他好多次课程,还在课堂上和这位教授一起交流过。

  “王总,这位大师我认识,我在康桥大学学习时,听过他的课程,还和他面对面交流过。”

  孙雪激动的对身旁的王科小声说。

  “哦,那他会不会记得您?”王科一听,突然来了精神。

  孙雪摇摇头,“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估计早就不记得了。再说了,他学生那么多,怎么可能记得我?我们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向他提问,争取能引起他的注意力。”

  王科点点头,“待会提问的时候您就早点举手。”

  在孙雪看来,克莱默的演讲最为惊艳。

  他展示的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使用了智能光控膜结构,能根据阳光强度自动调节透光率,并且屋顶全覆盖太阳能板,不仅满足自需还能向周边社区供电。

  当前两位演讲者结束后,孙雪举了好几次手,可能是因为她所处的位置靠后,一直没能获得提问机会。

  她只能将机会寄托到克莱默的演讲上。

  提问环节,前几个问题都比较常规,是关于技术参数和造价成本。

  孙雪每次都是第一个举手,可主持人似乎根本留意不到她,机会总是给了前排的与会者。

  孙雪急得直跺脚,她后悔自己入场时间太晚,没能抢到靠前排的位置。

  不过她留意到,克莱默在回答前几个问题时略显疲惫,似乎在期待更有深度的问题。

  当主持人宣布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时,孙雪紧张的心都要蹦出来了,她深吸一口气,高高举起手。

  她期待主持人能注意到她,如果错过这个问题,那么五天的会议就会宣告结束,这也将意味着,她就没有任何在媒体上露面宣传自己公司的机会。

  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毕竟能抛头露面的只是很少的公司,90%的与会者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

  但,在她看来,如果连一次发言的机会都没有,那就太浪费这样的学习机会了。

  过往的数次成功经验告诉她,机会都是主动争取来的。

  眼看主持人的目光没有看向她,情急之下,她挥动着手大声喊了一嗓子:

  “主持人,这里,看这里,我有问题要问!”

  由于她声音太大,包括主持人和在场的很多与会者,目光全都看向了她。

  主持人被孙雪这一嗓子给逗乐了,笑着说,“好的,最后一个问题就由您来提问吧。”

  话筒传递到孙雪手里的一刻,她长舒一口气,才发现由于太紧张,掌心已微微出汗。

  她调整好状态,声音洪亮的开口道:

  “克莱默大师您好,我是来自中国泉城市的孙雪,也是您的学生,多年前我在康桥大学建筑学院多次听过您的讲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先是用中文自我介绍,然后切换至流利的英语。

  “有个问题我想请教所有嘉宾,在绿色体育场馆的设计中,我们往往关注比赛期间的节能环保,但大型体育设施在非赛事期间,经常面临使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各位是如何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建筑的生命周期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每年可能只举办几场大型赛事,但却需要全年维持运行的场馆?”

  会场突然安静下来,然后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台上的专家们相互对视,似乎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王科一脸惊愕看向孙雪,“我滴个乖乖,没想到您还有这绝活!”

  他没想到,孙雪的英语说的如此顺溜,要是不看人光听声音,还以为是老外呢。

  跟老外说英语的口音简直是一个味!

  克莱默第一个拿起话筒:“很幸运会在这里遇到我的学生,你的问题非常出色!这正是行业面临的真正挑战。”

  他调整了一下坐姿,身体微微前倾:

  “在我们的慕尼黑项目中,体育场被设计成一个多功能的社区中心,包括餐厅、健身设施、甚至小型市集空间,确保每天都有活动进行,而不是只在比赛日开放。”

  哈迪补充道:“我还要强调适应性设计。卡塔尔场馆的部分区域是可拆卸的,赛后可以改建为社区体育设施或学校体育馆。关键是从第一天就规划建筑的生命周期,而不是赛后才考虑转型。”

  山本则分享了更前瞻的视角:“我们认为未来体育建筑应当是能源正输出的。我们的水上运动中心不仅自给自足,还向周边供电。非赛事期间,它成为区域的能源中心,这改变了整个经济模型。”

  令人惊讶的是,克莱默在回答结束后反问孙雪:“你们在中国有相关实践吗?中小城市的体育设施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孙雪身上……

  喜欢从弃婴到总裁
  http://www.yqzw5.cc/yq23076/14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