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新军粮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军工生产开始了。

  书院将制作工艺分解成若干工序,分包给不同的工坊:铠甲坊专门制作护具,药坊负责配制药材,食品坊生产干粮...

  最让人感动的是,许多百姓听说这是为边关将士准备的,都主动降价,甚至有人免费帮忙。

  黛玉每日巡视各工坊,严格把关质量。

  这日,她在一个铠甲坊发现一批次品,当即要求返工,并将负责这个生产工序的人从上到下一律处罚。

  坊主为难地说:“郡主,这些虽然有些瑕疵,但也能用。边关急着要货...”

  黛玉正色道:“将士们在前线拼命,我们后方岂能敷衍?一件不合格的铠甲,可能就会葬送一条性命!”

  这话传开后,再无人敢偷工减料。

  三个月后,第一批一万套礼包运抵边关。

  柳倩柔亲自验收,虽然比书院特制的简陋些,但核心功能都在。

  当晚,她就将礼包分发下去。

  老兵们起初不以为然,但很快就被这些贴心设计折服:

  “这铠甲真轻便!”

  “药包分类明确,傻子都会用!”

  “干粮味道不错,比啃硬饼强多了!”

  最让将士们感动的是,每个礼包里都有一方绣着“平安”二字的手帕。

  捷报频传:装备礼包的部队伤亡率大幅下降,战斗力明显提升。

  兵部见状,又追加了五万套的订单。

  书院的产业不得不再次扩大。原红蕖索性买下书院周边的大片土地,建起专门的军工园区,取名“巾帼坊”。

  如今,“巾帼坊”不仅生产军需品,还陆续开发出民用版本:轻便铠甲改成劳动防护服,急救药包变成家用医药箱,连压缩干粮都成了百姓远行的必备品。

  边关的捷报如同春风,不断吹入京城。

  然而随军监察御史的一封密折,却让原红蕖和黛玉皱起了眉头——折中提到,将士们长期食用干粮,多有脾胃不适,且因缺乏蔬菜,夜盲症患者与日俱增。

  “这确实是个问题。”原红蕖在书院议事厅中踱步,“干粮能饱腹,却难谈滋养。长此以往,再勇猛的将士也撑不住。”

  黛玉忽然想起什么:“嬷嬷可还记得,去年我们在京郊庄子试种的那些蔬菜?若是能做成便于储存的菜干......”

  原红蕖眼睛一亮:“不止菜干!我家乡有些吃食,或许可以借鉴。”

  她当即召集书院厨艺科的学生,在京郊庄子成立了“军粮研发坊”。

  第一个目标,就是复原方便面。

  “这面要能久存,又要便于烹煮。”原红蕖亲自指导,“和面时加少许盐碱,面条更劲道;蒸熟后快速烘干,便能保存数月。”

  但最大的难题是没有现代防腐剂。

  经过反复试验,她们发现用蜂蜡密封油纸包裹,再放入樟木箱中,可保三个月不坏。

  “三个月足够了!”黛玉欣喜道,“边关补给每月一次,完全可以周转开来。”

  紧接着是火腿肠的研制。

  原红蕖带着学生们挑选上等猪肉,加入秘制香料,灌入洗净的羊肠衣中。

  先用松枝烟熏,再以日光曝晒,最后用油纸包裹。

  “这样制作的火腿肠,虽然保质期只有两个月,但比干粮可口多了。”原红蕖看着成品,满意地点头。

  最让她们费心的是脱水蔬菜。

  起初试着晒干,但营养流失严重。

  后来改用蒸煮后低温烘干的法子,虽然费时费力,却能保留大部分维生素。

  “特别是胡萝卜和菠菜,”黛玉指着成品道,“御史说边关将士多患夜盲症,这些蔬菜正好对症。”

  第一批试制品出炉时,书院特地请来几位退伍老兵品尝。

  一位白发老将军捧着热气腾腾的方便面,老泪纵横:“老夫守边三十年,从未在战场上吃过这般热乎的汤面!”

  另一个士兵嚼着火腿肠,连连称赞:“这肉肠咸香适口,比啃干饼强百倍!”

  最让人感动的是,当他们吃到用脱水蔬菜煮的汤时,个个眼含热泪:“有了这个,兄弟们就不用夜里当瞎子了!”

  试吃成功,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生产。

  书院的产业里面本就有良田,现在原红蕖将大部分的田地全部种上胡萝卜、菠菜等蔬菜。

  书院的学生们轮流前来劳作,将收获的蔬菜及时加工。

  黛玉更是想出一个妙计:号召京城百姓捐献家中多余蔬菜,按价收购。

  消息一出,应者云集。

  “这样不仅解决了原料问题,还让百姓有了参与感。”黛玉看着络绎不绝的送菜队伍,欣慰地说。

  生产过程中,她们不断改进工艺。

  比如发现火腿肠用蜂蜜代替部分盐分,既能防腐又更健康;方便面的汤料包加入了研磨的虾米、干贝,鲜味倍增;甚至还研制出不同口味的蔬菜汤料,有菌菇的、鸡汤的、酸辣的...

  三个月后,第一批十万份“巾帼军粮”运抵边关。

  柳倩柔亲自监督发放,每个士兵领到十包方便面、五根火腿肠、三包脱水蔬菜,还有一小罐蜂蜜糖块。

  发放当晚,边关营地飘起久违的饭菜香。

  将士们围着篝火,用头盔当锅,煮着热腾腾的汤面。

  火腿肠切片放入汤中,蔬菜干在热水中舒展,散发出清香。

  “真香啊!”一个年轻士兵吸溜着面条,“感觉像过年一样!”

  老兵嚼着火腿肠,感慨道:“有了这些,冬天就好过多了。”

  最明显的变化是,夜盲症患者明显减少。

  军医统计,一个月后,夜盲症发病率下降了七成。

  柳倩柔在奏折中写道:“......巾帼军粮不仅暖了将士的胃,更暖了他们的心。如今全军士气高涨,皆言要为送粮的京城女子们多打胜仗......”

  皇上阅后大悦,特赐“巾帼军粮”金牌匾额,并要求兵部长期采购。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书院的产业不得不再次扩张。

  原红蕖索性将京郊庄子改建成大型食品工坊,取名“巾帼食府”。

  如今,“巾帼食府”不仅供应军粮,还开发出民用版本。

  方便面成了书生赶考的必备品,火腿肠是远行商旅的最爱,连脱水蔬菜都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http://www.yqzw5.cc/yq22995/4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