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第280章 第二次产品实验(三)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80章 第二次产品实验(三)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四台反应釜依次完成反应后,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进入后续环节。

  压滤机启动,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滤布上逐渐堆积起湿润的固体物料;

  接着,洗涤工序开始,清水一遍遍冲刷,去除杂质,确保产品纯度;

  随后,烘干机内温度缓缓升高,湿热的空气带着水汽排出,物料逐渐变得干燥疏松;

  研磨机则将干燥后的物料研磨成细腻的粉末,整个过程流畅无阻。化验员不时取样,检测各项数据,每一次数据的反馈都在预期范围内,让大家的心愈发踏实。

  而这一切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纯氧气的助力。

  以往厂里生产同类产品时,从未使用过外部购买的纯氧气,一直依赖内部制氧机供应。

  但这次,厂里制氧机的流量远远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关键时刻,我站了出来。

  他拿着图纸,耐心地向操作工们解释反应原理:“氧气是这场反应的关键助燃剂,充足的氧气能让反应更充分、更迅速,就像给火焰添了柴,能让燃烧更旺一样。”

  通俗易懂的讲解打消了大家的顾虑,纯氧气顺利投入使用。

  果不其然,反应时间大幅缩减,原本需要十几个小时的反应过程,如今缩短了近三分之一,生产效率显着提高,看着合格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产出,车间里的每个人都难掩喜悦。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举动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硕士出身的化验员小李,在生产结束后,竟然毫无保留地将整个生产技术,从配方比例到操作细节,逐一传授给了对方公司的工人。

  看着小李认真讲解、对方工人仔细记录的场景,我的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的疑问如潮水般涌来:“这可是我日夜钻研研发出的产品技术,怎么能如此轻易地交给别人?

  为什么不先申请专利保护呢?难道秦总没有考虑到专利的重要性吗?”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背后的考量,他一遍遍在脑海中思索:“要是对方掌握了这项技术后,抢先申请专利,那我们岂不是成了‘为他人作嫁衣’?到时候,我们自己生产都可能面临侵权风险,这损失可就太大了。”

  他深知专利技术的重要性,那些被处于有效期内的专利所保护的技术,对企业而言就是无形的 “护城河”。

  对于技术型企业来说,专利的首要好处便是为产品提供法律保护。

  就像有些高科技企业,凭借独特的芯片制造技术申请专利后,其他企业若想盗用这项技术生产芯片,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咱们厂的这项技术,兼具独特性和实用性,一旦申请专利,就能有效阻止他人随意盗用,防止专利侵权,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市场垄断,让我们在同类产品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而且,专利还是威慑和打压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布局的有力武器。

  专利代表着独家权利,在未获得许可前,任何商家和个人都不能擅自使用。

  咱们要是拥有了这项技术的专利,就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垄断地位,从而增加经济收益。

  就像有些知名企业,凭借大量专利在行业内深耕,让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稳稳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更重要的是,专利本身就是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

  一家企业拥有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实力。

  要知道,专利授权后每年都需要缴纳年费来维持,那些底蕴不足的企业,面对数量众多的专利年费往往难以承受。

  而咱们厂若能拥有这项专利,不仅能彰显实力,还能将其用于投资、贷款、转让或授权许可他人使用,从而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

  曾经就有企业,一项高价值的核心技术专利转让时,价格高达数百万元,这无疑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想到这些,我心中的困惑愈发强烈,他实在不明白,秦总为何会允许将如此重要的技术轻易转交,却忽略了专利这一关键环节。

  我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厂区里来来往往的工人,心中满是对这家企业的期许。

  自从加入秦总的公司,我便一心想帮他把企业搞好,看着生产线顺利运转,合格产品不断产出,我比谁都高兴。

  可随着相处日久,一种莫名的不安却渐渐在我心底滋生 —— 我总觉得秦总有些事情瞒着我,尤其是关乎企业命脉的经营状况,更是像蒙着一层厚厚的雾,让我看不清真相。

  就说 2022 年的经营情况吧,作为公司里核心技术人员,我本以为自己有权利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营数据,可整整一年过去,公司总共卖了多少吨产品,从客户那里回收了多少资金,扣除各项成本后纯利润又有多少,秦总始终一字不提。

  无论是每周例行的周会,还是年底总结性的年会,他都绝口不聊这些关键数据,每次开会要么只谈生产环节的琐事,要么就畅想未来模糊的发展方向,对于大家最关心的经营成果,却总是巧妙地避开。

  我知道秦总是公司的法人代表,这家公司也是从总公司分离出来的,他作为老板,确实有绝对的话语权,可再怎么说,这些经营数据也关系到团队每个人的信心啊。

  有好几次,我都想在开会时主动问起,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 周围的同事们似乎都习以为常,没人敢轻易开口追问,毕竟 “老板自己说了算” 的想法早已在大家心里根深蒂固,谁也不想因为这事得罪秦总,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关键信息被秦总独自藏在心里。

  后来,我从公司老员工口中断断续续听到了一些秦总过往的经历,更是让我心里打了个寒颤。

  听说他以前跟着大老板一起干的时候,确实挣了不少钱,那时候的他意气风发,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有能力的人。

  可自从自己出来单干,运气似乎就一直不太好,开的几家公司要么是惨淡经营,最后赔得一塌糊涂;

  要么就是做到一半,因为各种问题难以为继,只能无奈转让出去。

  最让人唏嘘的是当年在北京争取到的那个供暖项目,据说当时秦总为了拿下这个项目,跑前跑后费了不少劲,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他事业的新起点。

  可没想到项目到手后,他却让一个河南人去负责管理,没过多久就传出项目赔钱的消息,秦总索性就把项目转给了那个河南人。

  谁知道人家接过去之后,仅仅几年时间,就靠着这个项目赚得盆满钵满,不仅在北京给老婆和孩子各买了一套楼房,还在老家郑州如股投资了当地最大的酒店,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每当听到老员工说起这件事,我都忍不住琢磨:到底是项目真的不赚钱,还是秦总的管理出了问题?

  更让我想不通的是,如今公司明明面临着产品销路不畅的困境,仓库里还堆着不少待售的产品,秦总却好像一点都不着急。

  他不把精力放在找销路、拓展客户上,反而整天忙着帮别的单位征地、做企业规划、出谋划策,每天忙得团团转,却偏偏忽略了自家公司的核心业务。

  要知道,产品卖不出去,企业就没有现金流,长此以往,怎么撑得下去?
  http://www.yqzw5.cc/yq22154/2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