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梦幻旅游者 >第322章 宁国府的夜与雾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22章 宁国府的夜与雾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夜已深,荣国府内一片寂静,唯有贾母院中还亮着几盏灯。七旬有余的史太君虽已卸下家中重担多年,却仍保持着浅眠的习惯。这夜,她正由鸳鸯伺候着用安神茶,忽闻外间有隐隐骚动。

  “什么时辰了?”贾母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老人特有的沙哑。

  “回老祖宗,刚过三更。”鸳鸯边回答边为贾母披上外衣,“似是东府有人来报信。”

  贾母眉头微蹙。深夜急报,绝非寻常事。她正欲细问,却见王熙凤已匆匆走进院来,面色凝重。

  “老祖宗,东府珍大爷派人来报,蓉儿媳妇...没了。”王熙凤声音低沉,刻意保持着平静。

  贾母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热水溅出几滴,在深色的衣袍上留下暗色痕迹。她沉默片刻,方道:“何时的事?什么病症这般凶险?”

  “就是今夜突发的急症,具体情形还不清楚。”王熙凤上前扶住贾母,“老祖宗节哀,蓉儿媳妇年纪轻轻就这样去了,实在是...”

  “那孩子...”贾母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真切的痛惜,“多好的孩子,怎么就...”

  正说着,外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丫鬟们慌乱的劝阻。贾宝玉衣衫不整地冲进屋内,面色惨白如纸。

  “老祖宗!可卿她...”宝玉话未说完,竟猛地咳出一口血来,惊得众人慌忙上前。

  “我的儿!这是怎么了!”贾母急忙起身,命人扶宝玉坐下,又唤人去请太医。

  宝玉却挣扎着要站起来:“我要去东府,现在就去!可卿她...她不会就这么去的!”

  贾母面色一沉,按住宝玉的肩膀:“胡闹!才咽气的人,那里不干净;二则夜里风大,等明早再去不迟。”

  “不!我现在就要去!”宝玉罕见地固执,眼中含泪,“可卿待我极好,我不能让她就这么孤零零地...”

  “混账话!”贾母厉声打断,“宁国府此刻正乱着,你这般莽撞前去,是帮忙还是添乱?”见宝玉仍不甘心,她语气稍缓,“你若是真心疼她,就更该保重自己。这般模样前去,岂不是让那边再多一重担忧?”

  宝玉还要争辩,贾母已转向王熙凤:“吩咐下去,备车多派跟从人役,明早护送宝玉过去。现在,先让他回房歇着,请太医好生瞧瞧。”

  几个得力丫鬟上前,半劝半扶地将宝玉带离。贾母望着孙子远去的背影,眼中情绪复杂。

  王熙凤轻声问道:“老祖宗,您明日可要过去?”

  贾母缓缓坐回榻上,沉默良久才道:“我这个年纪,这个辈分,此刻过去只会添乱。等明日他们准备停当,我再带着姑娘们过去瞧瞧。”

  王熙凤会意点头。她明白贾母的考量——作为贾府最高的长辈,深夜急赴重孙媳妇的灵前,既不合礼数,也会让宁国府在忙乱中还要分心接待。然而,她也察觉到了贾母平静外表下的一丝不寻常。

  “蓉儿媳妇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孩子,”王熙凤试探着说,“平日里最得老祖宗欢心,这般突然去了,实在令人心痛。”

  贾母闭目片刻,再睁开时眼中已恢复了往常的清明:“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活了这么大岁数,送走的人多了,再痛心也得按规矩来。”

  这话说得平静,却让王熙凤心中一动。她敏锐地察觉到贾母话中有话,似乎对秦可卿的死因存有疑虑,但又不便明说。

  次日清晨,贾宝玉在王熙凤的安排下,由一众仆从簇拥着前往宁国府。而贾母则按兵不动,只命人备好吊唁之物,静待宁国府正式报丧。

  荣国府内,黛玉、探春等姐妹得知消息,纷纷前来贾母处请安,言语间不免提及秦可卿。

  “昨日见她还好端端的,怎么一夜之间就...”探春话未说完,已被迎春使眼色制止。

  贾母慢条斯理地拨动着手中的念珠,道:“人生无常,你们年纪小,经得少。等到了我这把年纪,就明白了。”

  黛玉细心,察觉贾母语气中有一丝难以捕捉的异样,便轻声问道:“外祖母可是身体不适?若心里难过,不妨说出来,免得憋坏了身子。”

  贾母看了眼黛玉,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却只是摇头:“我无妨。只是想起蓉儿媳妇平日里的好处,不免感慨。”

  正说着,丫鬟来报:宁国府珍大爷和蓉少爷前来拜见。

  贾珍父子进门时,贾母敏锐地注意到贾珍眼圈红肿,悲痛之情溢于言表,而贾蓉却神色平静,甚至带着几分敷衍。这种反差让她不禁微微蹙眉。

  “老祖宗,”贾珍跪地泣道,“儿媳可卿昨夜突发急症去了,特来禀报。”

  贾母命人扶起贾珍,温言安慰道:“生死有命,你也不必过于悲痛。只是可怜了这孩子,年纪轻轻就...”

  “媳妇在世时,最得老祖宗疼爱,”贾珍拭泪道,“故特来请示,丧仪该如何办理才好?”

  这话问得蹊跷。宁国府办事,何须特地请示荣国府?贾母心中明了,这是贾珍有意抬高秦可卿的丧礼规格,便顺水推舟:“蓉儿媳妇素日贤良,又是咱们这等人家,丧仪自当体面风光。你且按礼数办,若有需要之处,这边自然会相助。”

  贾珍连声道谢,又说了些秦可卿生前的好处,方告辞离去。

  他们走后,贾母独坐良久,忽然对鸳鸯道:“你去悄悄请凤丫头来,我有话问她。”

  王熙凤到来后,贾母屏退左右,直截了当地问:“东府近日可有什么不寻常的动静?”

  王熙凤何等聪明,立即明白贾母所问何事,低声道:“老祖宗明鉴。侄媳妇也听闻一些风言风语,只是无凭无据,不敢乱说。”

  贾母长叹一声:“我活了这么多年,什么看不明白?只是有些事,看破不说破罢了。可卿那孩子确实招人喜爱,可越是招人喜爱,有时反而招祸。”

  王熙凤会意,补充道:“侄媳妇昨夜里梦见可卿了,她似乎有话要说,却欲言又止。”

  二人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一个眼神。贾母道:“既然如此,咱们更该谨慎行事。宝玉那边,你多派几个人看紧些,别让他掺和进不该掺和的事。”

  “老祖宗放心,我已经安排妥当了。”王熙凤应道。

  午后,贾母方带着一众女眷前往宁国府吊唁。灵堂已布置妥当,秦可卿的棺椁停在正中,四周白幡低垂,香烛缭绕。

  贾母上前,望着棺中安详如睡的秦可卿,不禁老泪纵横:“好孩子,你怎么就走得这么急...”

  这一哭,引得在场众人无不落泪。然而细心人或许能察觉,贾母的悲痛中带着几分克制,不像是对一个普通重孙媳妇的哀悼,倒像是包含着更复杂的情绪。

  吊唁完毕,贾母特意召来贾珍,嘱咐道:“可卿的后事务必办得体面,但也别太过张扬。咱们这样的人家,礼仪到了就好。”

  贾珍连声应下,却似乎并未完全领会贾母话中的深意。

  回府的路上,贾母一直沉默不语。直到轿子行至荣国府门前,她才对陪同的王熙凤低声道:“这桩事,恐怕不会就这么简单了结。你替我多留意东府的动静。”

  果不其然,秦可卿的丧事越办越隆重,乃至用了亲王规制的棺木,引起了朝中不少议论。贾母闻知,只是摇头叹息,却不再多言。

  数日后,秦可卿出殡,送葬队伍浩浩荡荡,惊动了半座京城。贾母以年事已高为由未去送殡,只命贾赦、贾政等人代表荣国府前往。

  那日傍晚,贾宝玉从葬礼归来,神色恍惚地来到贾母处请安。

  贾母见他面色不佳,关切地问:“可是累着了?快回去歇着吧。”

  宝玉却突然问道:“老祖宗,为何好端端的人,说没就没了?可卿姐姐那般好人,为何会落得如此结局?”

  贾母凝视孙子良久,方缓缓道:“这世间的事,有时不是好与坏那么简单。你还小,许多事不懂也不必懂。只需记得,守住本心,方得长久。”

  宝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告退离去。

  望着孙子远去的背影,贾母对身旁的鸳鸯轻声道:“我这些年看得明白,这府里府外,明面上的悲痛未必真痛,平静的外表下未必平静。可卿这事,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老祖宗为何这么说?”鸳鸯不解。

  贾母望向窗外渐沉的夕阳,目光深邃:“因为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有时候,死是一种解脱,活着的才是真正受苦的人。”

  言罢,她不再多言,只默默捻动着手中的念珠,为那个曾经让她“第一得意”的重孙媳妇,也为这偌大贾府未知的明天,诵经祈福。

  窗外,暮色四合,宁荣二府渐渐笼罩在夜色中,一如那深不可测的命运,暗流涌动,不见其底。
  http://www.yqzw5.cc/yq21555/4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