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3章 穗语传薪火,同心筑未来
推荐阅读:
宇智波带子拒绝修罗场
娱乐帝国系统
崔向东楼晓雅
收集末日
萌娃进村,山里野兽瑟瑟发抖
你惹他干嘛,他是华夏守护神
被兄弟出卖,归来已无敌
柳无邪徐凌雪
快穿:一不小心,我又上教科书了
当沙雕进入恐怖游戏(无限)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穗语传薪火,同心筑未来卢萨卡的晨光带着热带独有的热烈,刚爬上示范园的铁皮屋顶,就把育苗棚里的玉米幼苗照得透亮。李阳蹲在苗床前,小心翼翼地用小铲子给幼苗松土,额角的汗珠滴在嫩绿的叶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他学着李渊平日里的样子,每铲一下都轻轻拨开土壤,生怕碰伤幼苗的根系——这是他昨天跟园区农技员老唐学的,现在已经像模像样。
“阳阳,小心别把土弄到叶片上,幼苗呼吸会受影响。”苏瑶端着装满清水的喷壶走过来,壶嘴倾斜着,细密的水珠均匀洒在苗床上,“你爸爸说,这些‘中赞3号’幼苗是要送到赞比亚西部省的,那边今年要新建十个种植基地,咱们得把最好的苗送过去。”
李阳立刻直起身,用手背擦了擦汗,认真点头:“妈妈,我知道!老唐叔叔说,‘中赞3号’耐旱,还能抵抗锈病,那边的农户种了肯定能丰收。昨天卡姆还跟我说,他叔叔就在西部省,要是有了好种子,今年冬天就不用饿肚子了。”
正说着,李渊开着皮卡车从外面回来,车斗里装着刚从卢萨卡农业部运来的新设备——几台小型播种机和土壤检测仪。他跳下车,看到育苗棚里的母子俩,脸上露出笑意:“阳阳学得挺快,比我第一次种玉米时强多了。”他走过去,拿起一株幼苗,指着根部的须根:“你看,这些白色的须根长得越密,幼苗越壮,等移栽到地里,成活率就越高。”
李悦抱着她的毛绒兔子,跟在李渊身后蹦蹦跳跳地进来,看到苗床上的幼苗,好奇地伸出小手:“爸爸,我能摸摸吗?它们好可爱,像小豆芽一样。”李渊把幼苗轻轻递到女儿手里,叮嘱道:“要轻轻的,别弄断须根。这些幼苗就像小婴儿,需要咱们好好照顾,才能长成高高的玉米。”
就在这时,园区的对讲机传来老唐的声音:“李经理,苏经理,西部省的代表团到门口了,还带了几个农户代表,说想看看幼苗的情况。”李渊立刻起身,拍了拍李阳的肩膀:“阳阳,跟爸爸一起去迎接客人,给他们讲讲你照顾幼苗的心得,好不好?”李阳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我还能给他们看我画的玉米生长图!”
西部省代表团的负责人是卡隆达,一位皮肤黝黑、笑容爽朗的中年男人,去年曾跟着穆萨长老去卡富埃镇学习过补种技术。看到李渊,他立刻热情地走上前,用力握住李渊的手:“李经理,好久不见!这次我们带了五个村庄的农户代表来,就是想亲眼看看‘中赞3号’的幼苗,再学学育苗技术,以后我们自己也能培育好种子!”
“欢迎欢迎!”李渊笑着把卡隆达一行人领进育苗棚,“这些幼苗已经培育了二十天,再过十天就能移栽。这位是我儿子李阳,这几天一直在跟着学育苗,让他给你们讲讲照顾幼苗的注意事项。”
李阳一点也不怯场,拉着卡隆达的手走到苗床前,指着幼苗认真讲解:“叔叔,每天早上要给幼苗浇一次水,不能太多,不然根会烂;中午太阳大的时候,要把棚顶的遮阳网放下来,防止幼苗被晒伤;还要每天检查叶片,要是有黄色的斑点,就是生病了,要及时喷药。”他一边说,一边从书包里掏出画纸,上面用彩笔画着玉米从幼苗到成熟的过程,每一步都标着注意事项。
卡隆达接过画纸,看得连连点头,用中文说道:“太棒了!小朋友,你画得比我们的技术手册还清楚!我们把你的画带回去,贴在村里的公告栏上,让大家都学学!”随行的农户代表也围过来看画,其中一位叫马库斯的老人,指着画中“中耕除草”的步骤,激动地说:“去年我家的玉米就是因为除草不及时,减产了一半,今年有了这个,我们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了!”
苏瑶趁机拿出准备好的农技手册,分发给代表团成员:“这上面有详细的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方法,还有我们的联系方式,要是遇到问题,随时可以给我们打电话,或者来示范园找我们。”她还特意把手册里的重点内容,用当地语言标注在旁边,方便农户们理解。
中午,李渊在园区的食堂招待代表团。餐桌上,除了当地的烤玉米、恩希玛,还有苏瑶特意做的番茄炒蛋、青椒肉丝——这是她从国内带来的调料,平时很少做,今天特意为代表团准备,让他们尝尝中国味道。卡隆达尝了一口番茄炒蛋,眼睛一亮:“苏经理,这道菜太好吃了!比我们的烤玉米还香!”
李悦坐在卡隆达身边,把自己碗里的肉丝夹给卡隆达:“叔叔,你多吃点!我妈妈做的菜可好吃了,我爸爸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红烧肉了!”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李渊也笑着点头:“没错,你妈妈的厨艺,比我在部队时吃的炊事班饭菜还香。”
饭后,卡隆达拿出一个布包,递给李渊:“李经理,这是我们西部省农户们的一点心意。里面是我们自己种的棉花,还有孩子们画的画,希望你们能喜欢。”李渊打开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几匹雪白的棉花,还有几张画纸,上面画着玉米地、农户和中国人手拉手的场景,稚嫩的笔触里满是真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感谢了!”李渊紧紧握住卡隆达的手,“这些棉花和画,我们会好好珍藏,这是我们之间友谊的见证。等西部省的种植基地建成,我们一定去参加开园仪式,跟大家一起种玉米,一起丰收!”
送代表团离开后,李阳拉着李渊的手,认真地说:“爸爸,我以后也要当援赞专家,像你和妈妈一样,给非洲的小朋友送种子,教他们种玉米,让他们都能吃饱饭。”李渊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好啊!但要成为援赞专家,不仅要学好农业知识,还要学好外语,这样才能跟非洲的小朋友好好交流。你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这个愿望。”
李悦也凑过来说:“爸爸,我也要去!我要教非洲的小朋友学中文,还要给他们画玉米画,就像今天卡隆达叔叔说的那样!”苏瑶笑着把女儿抱起来:“悦悦真乖!以后咱们一家人一起,把中赞友谊的种子播撒得更远,好不好?”
接下来的几天,李渊和苏瑶带着孩子们,忙着准备“中赞3号”幼苗的移栽工作。李阳每天跟着老唐学习调试播种机,虽然机器比他还高,但他认真记笔记,不懂就问,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操作;李悦则跟着苏瑶,给即将运往西部省的幼苗做标记,她用彩色的绳子系在幼苗的茎秆上,每系一根,就念叨一句:“希望你能长得高高的,结出甜甜的玉米。”
移栽的前一天,园区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赞比亚农业部长穆伦加。他是特意来视察“中赞3号”幼苗的情况,还带来了赞比亚总统的问候。看到李渊和苏瑶,穆伦加部长热情地说:“李经理,苏经理,你们为赞比亚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总统先生都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赞比亚农户因为‘中赞’系列玉米种子,过上了好日子,你们是赞比亚人民的好朋友!”
李渊带着穆伦加部长参观育苗棚,介绍“中赞3号”的优势:“部长先生,‘中赞3号’不仅耐旱、抗病,亩产还能达到八百五十公斤,比当地传统玉米品种高出三倍多。等西部省的种植基地建成,我们计划在这里举办农技培训班,培养更多的本地农技员,让他们把技术带回家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穆伦加部长看着长势喜人的幼苗,又看了看在一旁帮忙的李阳和李悦,欣慰地说:“太好了!你们不仅带来了种子和技术,还带来了友谊和希望。我看到你们的孩子也在这里学习农业知识,这说明中赞友谊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的合作会越来越好!”
移栽当天,示范园里一片热闹景象。李渊和苏瑶带领园区员工、当地农户,还有特意赶来帮忙的卡姆和莉莉,一起把幼苗移栽到运输车上。李阳负责操作小型播种机,虽然动作还不太熟练,但每一粒种子都播撒得很均匀;李悦则给移栽好的幼苗浇水,小手握着喷壶,认真地给每一株幼苗送去水分。
运输车缓缓驶离示范园,朝着西部省的方向开去。卡姆和莉莉拉着李阳、李悦的手,依依不舍地说:“阳阳,悦悦,等玉米丰收了,我们一定请你们去吃烤玉米!”李阳点头:“好!到时候我教你们用播种机,悦悦教你们画玉米画!”
看着运输车远去的背影,李渊握住苏瑶的手,轻声说:“瑶瑶,你看,我们的种子和友谊,正在赞比亚的土地上慢慢生根发芽。”苏瑶靠在李渊肩上,望着远处的玉米地,眼中满是希望:“是啊,未来会有更多的‘中赞’系列种子,种满赞比亚的田野,会有更多的中赞人民,因为农业合作成为朋友。我们的孩子,也会成为这份友谊的传承者,把这份初心永远传递下去。”
夕阳西下,把示范园的玉米地染成了金色。李阳和李悦在田埂上奔跑,手里拿着刚摘的玉米穗,笑声在田野间回荡。李渊和苏瑶并肩站在田埂上,看着孩子们的身影,看着金色的玉米地,心里满是欣慰。他们知道,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他们会带着“中赞”系列种子,走进赞比亚的每一个村庄;会建起更多的农技培训站,培养更多的本地农技员;会让中赞友谊的薪火,像玉米一样,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在非洲的大地上,书写更多关于希望、友谊和丰收的篇章。
夜色渐深,卢萨卡的星星格外明亮。李渊一家坐在住处的院子里,吃着刚煮好的甜玉米。李阳一边吃,一边给爸爸妈妈讲他明天的计划:“爸爸,明天我要跟老唐叔叔学修播种机;妈妈,我还要帮你整理农技手册,用中文和当地语言写注意事项。”李悦也跟着说:“妈妈,我要画更多的玉米画,送给非洲的小朋友!”
李渊和苏瑶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这份关于玉米、关于友谊、关于初心的故事,会在孩子们的手中,继续书写下去,会在中非合作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就像示范园里年复一年生长的玉米,永远带着希望,永远传递着温暖,永远在这片土地上,守护着中赞人民共同的梦想。
喜欢兵王归回
http://www.yqzw5.cc/yq21495/17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