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章 金穗映初心,中非续新篇
推荐阅读:
宇智波带子拒绝修罗场
娱乐帝国系统
从死宅到土豪,只需要几个本本
玩家们的NPC大爹
崔向东楼晓雅
收集末日
萌娃进村,山里野兽瑟瑟发抖
你惹他干嘛,他是华夏守护神
被兄弟出卖,归来已无敌
古医圣手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金穗映初心,中非续新篇清晨六点的赞比亚卢萨卡农业示范园,第一缕阳光刚越过远处的芒果林,就把金色的光洒在连片的玉米地里。李渊踩着沾着露水的田埂走过来,深灰色工装裤裤脚沾了些泥土,手里攥着的玉米穗子颗粒饱满,剥开外皮时,金黄的籽实映着晨光,像撒了把碎金子。
“老唐,这片‘中赞1号’的灌浆期比预期快了三天,你看这籽粒饱满度,今年亩产突破八百公斤稳了!”李渊把玉米穗递给身边的农技员唐伟,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兴奋。唐伟接过穗子,用指尖捏了捏籽粒,又掏出测产仪贴上去,屏幕上跳出的数值让他眼睛一亮:“老李,你这改良的种植方案是真管用!之前当地农户还担心雨季涝根,你搞的起垄覆膜技术,硬是把水涝问题解决了,现在他们天天来园子里学,连部落长老都带着年轻人来听课。”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苏瑶开着园区的皮卡车过来,车斗里装着新到的农业机械零件和几箱中文农技手册。她停下车,解开系在头上的防晒头巾,露出额角细密的汗珠,浅蓝色衬衫后背已经洇出一片汗渍:“李渊,刚接到卢萨卡农业部的电话,他们想下周组织周边五个省份的农户来示范园观摩,还要请你给做技术培训;另外,国内寄来的玉米种子检测报告到了,各项指标都达标,下批种子下个月就能运过来。”
李渊接过苏瑶递来的检测报告,指尖划过纸上的数据,目光落在“抗病性评级:优”那行字上,嘴角不自觉上扬:“太好了!有了这批种子,明年咱们就能在赞比亚东部的干旱区推广‘中赞2号’,那边的农户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对了,阳阳和悦悦的视频电话你接了吗?昨天悦悦说在学校画了玉米地的画,还说要寄给咱们。”
提到一双儿女,苏瑶的眼神软了下来,她从手机里翻出女儿的画作,屏幕上是一片五颜六色的玉米地,地里站着两个小人,旁边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写着“爸爸、妈妈,我想你们”:“接了,阳阳说他这次期中考试数学考了满分,还说等暑假要来赞比亚,帮咱们给玉米浇水。我跟他说这边的玉米比国内的高,他还不信,非要让我拍视频给他看。”
正说着,园区的翻译兼司机卡鲁米匆匆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李经理,苏经理,这是来自赞比亚南部省的邀请函,他们那边遭遇了蝗灾,玉米地受损严重,想请你们去帮忙制定救灾方案,还说愿意派车来接你们。”
李渊和苏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李渊立刻转身走向办公室:“老唐,你先把下周观摩会的资料整理好,重点标注起垄覆膜和滴灌技术的要点;苏瑶,你去准备救灾用的农药和种子,再联系国内的植保专家,让他们远程提供技术支持;卡鲁米,麻烦你跟南部省那边确认路线,我们下午就出发。”
两个小时后,李渊和苏瑶带着救灾物资,坐上了前往南部省的越野车。车窗外的景色从连片的农田变成了稀疏的灌木丛,越往南走,土地越干旱,路边偶尔能看到被蝗虫啃食过的玉米秆,枯黄的叶片耷拉着,像失去了生机的羽毛。苏瑶看着窗外的景象,眉头紧锁:“去年咱们来南部省调研时,这片玉米地还长得好好的,没想到一场蝗灾变成了这样,农户们肯定急坏了。”
李渊握住苏瑶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力量:“别担心,咱们带了生物农药和早熟种子,只要抓紧时间防治,再补种一批速生玉米,还能挽回一部分损失。等救灾结束,咱们在这边建个植保服务站,教农户们提前预防病虫害,不能再让他们受这种罪。”
傍晚时分,越野车终于抵达南部省的卡富埃镇。镇口早已围了一群人,为首的是镇长老穆萨,他穿着传统的红色长袍,手里握着一根雕刻着玉米图案的木杖,看到李渊和苏瑶下车,立刻快步迎上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李经理,苏经理,你们来了!太好了!我们的玉米地……唉,都快被蝗虫吃光了,要是再没有办法,今年冬天大家就要饿肚子了。”
穆萨带着两人走进镇里的玉米地,眼前的景象比想象中更严重——成片的玉米秆只剩下光秃秃的茎秆,叶片被啃得千疮百孔,地里还能看到零星的蝗虫在爬动。几位农户蹲在田埂上,看着受损的玉米地,脸上满是愁容,有的甚至抹起了眼泪。
“穆萨长老,您别着急,我们带来了生物农药,这种农药对人体和环境没有危害,能有效杀灭蝗虫,还不会影响后续补种。”苏瑶从物资箱里取出农药,递给身边的农户,“另外,我们还带了早熟玉米种子,补种后四十天就能收获,能确保大家冬天有粮食吃。”
李渊则拿起铁锹,在地里挖了一个坑,演示起补种的方法:“大家看,补种的时候要注意株距,每株之间保持三十厘米,种下后要浇足水,再覆盖一层薄土,这样种子发芽率更高。我们还会教大家搭建简易的防虫网,以后再遇到蝗虫,就能提前预防。”
农户们听着李渊的讲解,原本愁容满面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一位名叫娜奥米的妇女握着苏瑶的手,眼眶泛红:“苏经理,太感谢你们了!去年我家种了你们带来的玉米种子,收的粮食够吃一整年,这次你们又来帮我们救灾,你们真是我们的救星!”
接下来的几天,李渊和苏瑶带领农户们展开了紧张的救灾工作。白天,李渊顶着烈日,教农户们喷洒农药、补种玉米,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在工装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苏瑶则忙着给农户们分发种子和农技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种植要点,还帮着村里的妇女给孩子们煮玉米粥,确保大家在救灾期间能吃饱饭。
晚上,两人回到临时住处,还要整理当天的救灾数据,跟国内的专家视频连线,汇报救灾进展,常常忙到深夜。苏瑶给李渊擦着胳膊上被晒红的皮肤,心疼地说:“你看你,又不涂防晒霜,皮肤都晒脱皮了。明天记得多穿件长袖,别再晒伤了。”
李渊握住苏瑶的手,笑着说:“没事,这点晒伤不算什么,只要能帮农户们保住玉米地,再辛苦都值。你也别太累了,晚上早点休息,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
第五天下午,当最后一片玉米地完成补种,防虫网也搭建好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雨滴落在新补种的玉米种子上,滋润着干燥的土地,农户们欢呼着冲进雨中,有的甚至跳起了传统的丰收舞。穆萨长老捧着一碗刚煮好的玉米粥,递给李渊和苏瑶:“李经理,苏经理,这是用你们去年带来的玉米煮的粥,你们一定要尝尝,这是我们最真诚的感谢。”
李渊接过粥碗,温热的粥水滑进喉咙,带着玉米的香甜,心里暖暖的。他看着雨中欢呼的农户们,又看了看身边的苏瑶,突然想起出发前女儿画的那幅画——画里的玉米地充满了色彩,就像此刻眼前的景象,充满了希望。
救灾工作结束后,李渊和苏瑶准备返回卢萨卡。临走时,穆萨长老带领全村人来到镇口送行,还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个用红木雕刻的玉米穗,上面刻着“中赞友谊,金穗长存”八个字。“李经理,苏经理,这是我们全村人的心意,希望你们带着它,就像带着我们的祝福,以后常来看看我们种的玉米地。”
坐在返回卢萨卡的车上,李渊摩挲着手中的红木玉米穗,转头对苏瑶说:“你还记得咱们刚到赞比亚时,这里的农户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种玉米,亩产只有两百多公斤,现在咱们的示范园带动了周边十几个省份,亩产翻了三倍还多,越来越多的农户过上了好日子,这就是咱们来这里的意义。”
苏瑶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卡富埃镇,点头道:“是啊,从国内的农业技术员,到这里的援赞专家,咱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不容易,但看到农户们丰收时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值了。等阳阳和悦悦暑家来,咱们带他们去看看咱们种的玉米地,让他们也知道,爸爸妈妈在这里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车子驶进卢萨卡市区时,夕阳正缓缓落下,把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示范园的玉米地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李渊知道,这片玉米地不仅承载着赞比亚农户的希望,也承载着中赞人民的友谊,更承载着他和苏瑶的初心——就像加工厂里日夜运转的机器,把金黄的玉米变成滋养生命的食物;就像示范园里年复一年生长的玉米,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非洲的土地上。
回到住处,苏瑶打开手机,给儿女发了一段示范园玉米地的视频,配文:“阳阳、悦悦,你们看,爸爸妈妈种的玉米长得多好,等你们暑家来,咱们一起去摘玉米。”没过多久,手机屏幕亮起,女儿悦悦发来一条语音,奶声奶气地说:“妈妈,玉米地好漂亮!我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种玉米,还要把玉米种子带回学校,分给同学们!”
李渊坐在苏瑶身边,听着女儿的语音,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他知道,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他们会带着改良的玉米种子,走进赞比亚更多的村庄;会建起更多的农技培训站,培养更多的本地农技员;会把中赞农业合作的模式,推广到更多的非洲国家。
夜色渐深,卢萨卡的星星格外明亮,透过窗户洒在桌上的红木玉米穗上,映出温暖的光。李渊和苏瑶并肩坐在桌前,规划着明年的工作计划,纸上画满了玉米地、农技站、培训中心的草图,每一笔都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只要坚守初心,带着这份对农业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就一定能在中非合作的道路上,书写出更多精彩的篇章,让金色的玉米穗,在非洲的土地上永远绽放光芒。
喜欢兵王归回
http://www.yqzw5.cc/yq21495/17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