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考验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第二天清早,锅炉房里燥热。

  赵铁柱蜷在墙角,一夜没睡,眼窝深陷。

  陈念已经醒了,她坐在积灰的床板上,借着锅炉口的微光,仔细叠好旧衣,放回布包。

  然后,她拿出奶奶连夜做的那套天蓝色“的确良”新衣。

  布料挺括,带着皂角香。她想起奶奶的话:“人靠衣装,什么时候都不能输了气势。”

  她换上新衣,人精神了许多,不像刚从煤灰堆里出来的。

  这时,锅炉房的门被推开。

  晨光照进来,门口站着吴姐,昨天那个女干事。

  吴姐看到陈念,愣了一下。

  她的表情不像昨天那么冷漠,添了些公事公办的客气。

  “你就是陈念吧?”

  “王主任要见你们,跟我来吧。”

  赵铁柱一听“王主任”,腿有些软,以为是昨天的事要被追究。

  陈念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扶他站起来,跟着吴姐走出了锅炉房。

  见面的地方,是招待所不对外开放的小灶餐厅。

  一张八仙桌,上面摆着几样家常菜,一碟花生米,一盘拍黄瓜,还有一碗小米粥。

  王主任和昨天的刘师傅早已在座。

  王主任看起来比昨天和气,笑着招呼他们坐下。

  “来来来,别站着,赶了一天路,肯定饿了,先吃点东西。”

  赵铁柱不敢坐,一个劲儿地搓手,紧张得说不出话。

  陈念却拉着赵铁柱坐下,轻声说了句:

  “谢谢主任。”

  她没动筷子,安静坐着,腰杆挺直。

  王主任的目光落在她身上打量,然后指着桌上那碟还剩下几块的牛肉干。

  “小同志,这牛肉干,味道很特别。”

  陈念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她抬起头,脸上是乡下孩子的淳朴和一丝腼腆。

  “主任,这是我爷爷以前在关外,跟一个老师傅学的方子。”

  “听我奶奶说,那方子复杂得很,得用十几种山里头采的香料。”

  她按照奶奶教的,半真半假地“讲故事”。

  “特别是里头有一味主料,叫‘龙鳞椒’,只长在咱村后山那片悬崖上,一年到头也结不了几颗,金贵得很。”

  这番话,既解释了味道的独特,也暗示了其“稀缺”和“不可复制”。

  刘师傅在一旁听得眼睛发亮,他是厨子,最懂门道。

  他忍不住插话,为陈念作证:

  “主任,这丫头没说谎。那味道里,有股松木和果木的混合熏香,火候拿捏得正好,没几十年的功夫做不出来。那香料的层次感,我尝了一辈子菜,有几味都尝不出来。确实是好东西!”

  王主任点了点头,脸上的笑意浓了些。

  他终于提出了合作。

  “小同志,我们招待所,经常要接待省里甚至京城来的大领导。”

  “正缺这种有特色,外面见不着的菜。”

  “你看这样行不行,你们家这牛肉干,以后就专门给我们招待所供货,我们出高价,甚至可以用紧俏的工业票来换。”

  这话一出,赵铁柱的眼睛亮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他激动得差点就要答应下来。

  陈念却像被吓到了,脸色“唰”地一下白了,连连摆手。

  “不行,不行!主任,这可使不得!”

  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仿佛这提议是什么可怕的事。

  “我奶奶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做这个费时费力,一年也做不出几斤来。”

  “我们就是普通的庄稼人,可不敢耽误您招待大领导的大事啊!”

  她的“示弱”和“推辞”,是奶奶教的第二招——

  “遇到好事要先推,把决定权交回去,看看对方的诚意。”

  王主任看着她这副惶恐的样子,非但没生气,反而觉得这小姑娘淳朴实在,对那牛肉干的渴望也更强了。

  他沉吟片刻,似乎在权衡。

  赵铁柱的一颗心,随着他的沉默悬了起来。

  他生怕这好不容易敲开的门,就这么给关上了。

  终于,王主任像是做了决定,他看着陈念,缓缓开口。

  “既然供货有困难,那……我也不强求。”

  他换了个口气,带着商量的语气。

  “不过,你们是县里选上来的生产标兵,我们招待所也不能让先进同志没地方住。”

  “这样,我让吴干事给你们安排一间正式的客房,你们先住下。至于你们村土豆销路的事,我记下了,有时间,我帮你们问问市食品公司那边。”

  这个结果,让满怀期待的赵铁柱感到一阵失落。

  说来说去,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没解决。

  陈念却在心里松了口气。

  她想起奶奶的话:

  “城里人的‘有时间’,就是给你留个念想,事儿成不成,得看咱们自己还有没有别的价值。”

  至少,她们今晚不用再睡锅炉房了。

  这是第一步,她们走稳了。

  ……

  当陈念在为下河村的销路,在市里的饭局上小心应对时。

  她的奶奶陈秀英,却在为下河村的“魂”,点起了第一把火。

  下河村的粉条厂,生产正忙。

  打谷场上,晾着一排排晶莹的粉条。

  村民们的脸上,是丰收的喜悦。

  陈秀英拄着拐杖,站在厂房门口,看着这一切,脸上却没有笑意。

  她那双浑浊的老眼,看得比谁都远。

  她知道,现在这点红火,都是虚的。

  是她一个人,用超前的见识和手段,硬撑起来的。

  而支撑这一切的根基,太脆弱了。

  全村上下,除了一个顾远洲,一个陈念,几乎全是文盲。

  他们会干活,会使力气,但他们不认字,不会算账。

  他们看不懂机器的说明书,更看不懂厂里的财务报表。

  这种“无知”,是比贫穷更可怕的隐患。

  它像一根绳子,捆着下河村的未来,让它飞不高,也走不远。

  这根绳子,必须解开。

  傍晚,村民大会。

  陈秀英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从明天起,咱们村,成立‘下河村扫盲夜校’!”

  “所有粉条厂的工人,还有互助组的成员,无论男女老少,每天晚上收工后,都必须到祠堂来上课!”

  “学认字,学算术!”

  “老师,就由顾知青来当!”

  此令一出,底下立刻炸了锅。

  “啥?上了一天工,累得要死,晚上还不让歇着?”

  “就是啊!认字能当饭吃?我活了半辈子,不认字不也过来了!”

  “让我去跟娃娃们一起念书?那不是让人笑话吗?我不去!”

  抱怨声,质疑声,此起彼伏。

  特别是二房的几个堂亲,还有村里那些懒散惯了的村民,更是将此视为“老太太没事找事,又在折腾”。

  他们脸上的抵触和不屑,很明显。

  老太太的权威,在触及村民们根深蒂固的惰性时,第一次,遭遇了大规模,公开的软抵抗。

  陈秀英看着底下那一张张或困惑,或抵触,或看热闹的脸,一言不发。

  她的眼神,平静得像一口井。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井底下,压着的是怒火。

  喜欢重生七零,从棺材里爬出整顿家风
  http://www.yqzw5.cc/yq20720/2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