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逆城市化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顾十七抱着真正的妻子,林小蔓依偎在她怀里。“你说你真是的,咱们真一商贸不够有钱吗?”
“你还非得去搞什么?诈骗……”
顾十七摇了摇头,“这个意义不一样,咱们的钱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那是我的劳动成果。”
“他们某些人的钱是通过剥削和非法挪用劳动人民剩余价值换来的。”
“我的手段也不能说是骗。只能说是用我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原本就非法的钱挪回来而已。”
“而且你也看到了,我把钱都用在了正地方。”
林小蔓叹了口气,“行吧……我就知道你闲的。对了,上次你和蜥蜴人他们沟通的怎么样?”
顾十七表示,他认为地球上可能不止一个外星种族。
蜥蜴人恐怕只是其中一种。
“他们很复杂。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比如说亚特兰蒂斯。这些事后面我会处理的。最近我主要把精力放在民生上。”
“你知道的。咱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根本不会有人。去想着花真金白银,干一些对民有意义的事。”
“那没办法了,我只能替他们干这些累活。”
——
深秋,粤省某大型电子厂门口,往年此时正是招聘旺季,人山人海的场景不复存在。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年轻人,看着招聘启事上“普工,月薪6000起,包吃住”的条款,撇撇嘴,互相嘀咕着。
“六千?还要两班倒?算了算了,听说老家县里那个新开的产业园,做锂电池的,一个月也能拿五千多,还交五险一金,离家近,能天天看到娃。” “是啊,我舅家的表哥,回去搞大棚种菌菇,拿了啥‘沃土基金’的贷款,现在搞得风生水起,去年都在镇上买房了。” “走,买票回去看看。在这挤宿舍,没意思。”
曾经如同候鸟般年复一年奔赴东南沿海的农民工潮,正在悄然退去。不是经济萧条,而是家乡有了新的磁力。“沃土”项目五年来的持续投入,像无数条毛细血管,将资金和机会输送到曾经贫瘠的乡镇。虽然工资绝对值可能仍略低于大城市,但扣除高昂的生活成本、背井离乡的辛酸,以及如今乡镇也能提供的社保福利,那点差价已不足以吸引他们远行。
李旺财,就是那些选择“回去看看”的一员。他曾在深圳的建筑工地干了十几年钢筋工,黝黑精瘦,一手老茧。如今,他站在青石乡新建的“绿色食品加工厂”车间里,穿着干净的工作服,操作着自动化清洗设备处理着本地产的有机蔬菜。
“一个月四千八,八小时,双休,厂里给交保险,下班走五分钟就到家。”李旺财对来看他的老工友憨厚地笑着,“老婆也在厂里包装车间,俩人加起来快一万了。比在深圳时挣得少点,但能看着孩子长大,陪陪老人,这比啥都强。”
工厂的老板,正是当年开小饭馆的李胖子。他靠着“沃土”的无息贷款和技术指导,抓住了消费升级的趋势,搞起了绿色农业加工,产品甚至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一线城市。他的厂子,解决了乡里近百人的就业。
像这样的中小企业在无数个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它们或许规模不大,但数量庞大,扎根于当地资源,吸纳着本地劳动力。曾经只有老人和孩子的留守乡村,渐渐恢复了生机。傍晚时分,乡镇的广场上,有了跳广场舞的大妈,也有了追逐打闹的孩童和旁边闲聊的年轻人。
大城市里,那些曾经被无数大学生挤破头想进去的岗位,悄然发生了变化。
某互联网大厂HR总监张薇发现,今年校招似乎容易了些。虽然顶尖名校的学生依然抢手,但以往那些非名校背景、却足够努力优秀的毕业生,选择面似乎宽了。“以前是他们求着我们给机会,现在……好像我们得稍微多费点口舌了。”她看着一份拒绝offer的回复邮件,上面写着“已决定回老家省会发展”,有些无奈地摇摇头。
原因很简单:分母变小了。 农民工不再大量涌入城市竞争低端服务业岗位,这使得城市底层劳动力的价格有所上升,反而为那些愿意“屈就”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比如外卖、快递、网约车不再是纯体力劳动者的天下)。更重要的是,乡镇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对管理、技术、营销、电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第四章:回流与机遇
王磊,一名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没有选择留在竞争惨烈的一线城市。他通过招聘软件,看到了青石乡“旺财绿色食品公司”(李胖子的厂子升级了)招聘“电商运营主管”的信息。
面试他的就是李胖子本人。“小王啊,我们这庙小,但机会不小!”李胖子挥舞着手机,上面是他产品的网店页面,“你看,我们东西好,不愁卖!但现在光靠平台自然流量不行了,得会搞那个啥…直播?短视频?我们这老家伙玩不转,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工资可能没大城市高,但给你股份!干好了,你就是合伙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磊心动了。这里没有996的福报,但有实实在在的参与感和可能的发展空间。他选择了留下。像他这样“下沉”到乡镇寻求机遇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带去了新的知识、观念和活力,与本地经济形成了良性互动。
第五章:逆城市化的雏形
变化不仅仅是人口流动,更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在一些距离大城市圈不远、交通便利的乡镇,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一些原本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中产阶层,开始选择“5 2”模式——周一到周五在城市工作,周末回到乡镇的家中居住。他们看中的是乡镇更好的自然环境、更低的房价(可以买到大房子甚至带院子的)、更慢的生活节奏以及如今改善了不少的基础设施(得益于“薪火”计划间接推动的基层治理改善)。
虽然真正的、大规模的“逆城市化”尚未到来,但一种基于经济理性(乡镇机会成本下降、城市生活成本高企)和生活品质追求的、小规模的人口回流和逆向流动,已经确凿无疑地发生了。房地产商的嗅觉最灵敏,已经开始在一些有潜力的乡镇布局“田园综合体”和改善型住宅。
第六章:城市的应对与阵痛
大城市的决策者们感受到了压力,但也看到了机遇。低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倒逼着产业升级和自动化改造。同时,他们也开始重新审视与周边乡镇的关系,从过去的“吸血”逐渐转向“协同发展”,规划都市圈,将部分产业链、物流基地、甚至研发部门向成本更低的周边乡镇转移。
这个过程必然伴随阵痛。城市中某些依赖廉价劳动力的行业(如传统制造业、低端服务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要么升级,要么转移,要么消亡。城市的管理者也面临着如何适应这种新的人口流动趋势,重新规划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挑战。
尾声:静水流深
五年时间,一万亿的持续投入,如同一种强大的催化剂,加速了龙国社会结构的自然演变。
乡镇,不再是绝望的象征,而是承载了更多希望和可能性的地方。 大城市,不再是唯一的梦想舞台,其光环正在相对减弱。 人口的流向,从单极吸聚变成了多级互动,虽然大城市的吸引力依然强大,但已不是唯一选择。
这场静默的革命,没有轰轰烈烈的运动,没有口号标语,只有无数个像李旺财、王磊这样的普通人,用脚投票,做出了更利于自身幸福感的理性选择。社会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的底层逻辑和一股外来巨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着一场深刻的、自下而上的再平衡。
顾十七,那个隐藏在幕后的操纵者,通过“电子眼”冰冷的报告,观察着这一切。他看到乡镇的活力,看到大城市就业压力的微妙缓解,看到人口流动趋势的改变。
他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这万亿黑暗之金所催生出的社会图景,其复杂程度,或许远超他最初的设想。
静水流深。
一场由罪恶财富意外引发的、关乎亿万普通人命运的社会地理大变迁,正在龙国的土地上,无声而坚定地进行着。它的终点在哪里,无人能知,但它已然改变了无数人生的轨迹。
顾十七和林小蔓都看到了,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明明只花1万亿就能解决。
这些人非但不去解决,反而变本加厉的往自己兜里边捞钱。
两个人相视一笑。
实在太可笑了。
喜欢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
http://www.yqzw5.cc/yq19887/7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