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集: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河西归秦

  咸阳东郊的渭水之畔,晨雾尚未散尽,便已响起沉闷的马蹄声。那声音初时如远方闷雷,渐渐滚作千军万马的轰鸣,震得脚下的土地都微微发颤。最先刺破雾霭的是一面玄色大旗,旗面正中用朱砂绣着一个斗大的“秦”字,边角在风里猎猎作响,旗下便是秦国的变法之臣、此次收复河西的统帅——商鞅。

  他身披黑色犀甲,甲叶上还凝着河西战场的霜露与暗红血渍,腰间佩剑的剑格处缠着新换的革带,那是昨夜为整束行装仓促系上的。坐骑乌骓马通体油亮,唯有四蹄沾着一路风尘,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商鞅微微抬眼,望向雾色深处那座越来越清晰的城郭——咸阳,他阔别近两年的都城。

  “君上!君上亲自来了!”身旁副将赵良的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打破了行军的肃静。

  商鞅循声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的高台上,一道明黄色身影正伫立其上。那是秦孝公嬴渠梁,他未穿朝服,只着一身便于行动的锦袍,腰间束着秦国君主的玄玉带,发丝被晨风吹得有些散乱,却丝毫未减其眉宇间的英气。自商鞅率军出征河西,这位秦国君主便时常亲临东郊,今日更是天不亮便带着文武百官等候在此。

  当秦军先锋抵达高台之下时,秦孝公已快步走下台阶。他目光如炬,直直落在商鞅身上,大步迎了上去。商鞅见状,翻身下马,甲胄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疾行几步,在秦孝公面前单膝跪地:“臣商鞅,幸不辱命,收复河西,今日率大军归朝!”

  “商君快快请起!”秦孝公上前一把扶起他,双手紧紧握住他的臂膀,力道大得几乎要嵌进对方的甲叶缝隙。他上下打量着商鞅,见其虽面带倦色,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锋,声音不禁有些哽咽,“孤等这一天,等了二十载;商君辛苦了,秦国的将士们,都辛苦了!”

  话音刚落,高台两侧突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商君万岁!秦国万岁!”

  商鞅转头望去,只见从高台到咸阳城门的官道两侧,早已挤满了百姓。老人们拄着拐杖,眼中噙着泪水;壮年汉子们赤着臂膀,用力挥舞着拳头;妇人抱着孩子,把孩子举得高高的,让他们看清这支凯旋的军队;甚至连总角孩童,也跟着大人的声音咿咿呀呀地喊着“商君”。人群中,有人捧着刚蒸好的粟米饼,有人提着装满热水的陶罐,争相要递给路过的士兵。

  “这便是民心啊。”秦孝公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语气中满是感慨,“当年商君初行变法,多少人非议抵触,如今人人都念着商君的好,念着变法的好。”

  商鞅望着眼前涌动的人潮,心中亦是百感交集。他想起变法之初,为了立木为信,他在城门口竖起三丈之木,许诺徙木者赏五十金;想起为了推行新法,他不惜得罪太子,刑其师傅;想起无数个深夜,他与秦孝公在书房中商议条令,面对满朝旧贵族的反对,君臣二人始终并肩而立。如今,粟米增产了,国库充盈了,军队强盛了,河西这块被魏国占据百年的失地,终于重回秦国版图。这一切,都如他当年向秦孝公许诺的那般——变法强秦,终能如愿。

  “此乃君上力排众议,方能让变法得以推行。”商鞅收回目光,对秦孝公拱手道,“若无君上信任,臣纵有千般谋划,也难有今日之局。”

  秦孝公朗声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孤与商君,本就是君臣相得,何须如此见外?走,随孤入城,宫中已备下酒宴,为商君与众将接风洗尘!”

  随着秦孝公一声令下,队伍缓缓开动。百姓们自觉地向后退开,让出中间的官道,却依旧不肯散去,跟在军队两侧,一路欢呼着向咸阳城走去。阳光渐渐升高,驱散了晨雾,照在商鞅的甲胄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也照亮了百姓们脸上真切的笑容。

  咸阳宫的章台殿内,早已酒香四溢。殿中摆满了案几,案上陈列着烤肉、烤鱼、粟米饭、浆水等佳肴,还有陶罐装的美酒。秦孝公居于上首,商鞅与几位战功卓着的将领分坐两侧,其余将领与大臣则按品级依次落座。

  待众人坐定,秦孝公举起手中的酒爵,站起身来。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望着这位秦国君主。

  “今日,孤要敬三爵酒。”秦孝公的声音洪亮,响彻殿内,“第一爵,敬上天!感念上天庇佑,我大秦将士奋勇杀敌,收复河西故地!”说罢,他将酒爵举过头顶,随后一饮而尽,将空爵亮给众人看。

  众人纷纷起身,举起酒爵,齐声附和:“敬上天!”饮尽后,侍从连忙上前为众人斟满酒。

  “第二爵,敬我大秦的将士们!”秦孝公再次举起酒爵,目光扫过殿中所有将领,“河西之战,你们披坚执锐,浴血奋战,多少弟兄埋骨疆场,才换得今日的胜利!这一爵,敬牺牲的英烈,也敬在座的功臣!”

  “敬将士!敬英烈!”将领们眼中泛起红光,高声呼喊着,将酒一饮而尽。不少人想起战场上的同袍,手都微微有些颤抖。

  秦孝公放下酒爵,侍从第三次为他斟满。他转身看向商鞅,眼神中满是赞许与敬重,举起酒爵道:“第三爵,孤要单独敬商君!”

  殿内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商鞅身上。商鞅连忙起身,拱手道:“君上折煞臣了,臣不敢当。”

  “商君当得!”秦孝公语气坚定,“当年商君入秦,献变法强秦之策,孤与商君君臣相知,推行新法二十载。废井田、开阡陌,让百姓有田可种;奖军功、明法度,让将士有功可立。正是因为商君推行变法,才使秦国从积弱之国,变为国富兵强的雄邦,才能力克强魏,收复河西!此等功绩,千古难寻,这一爵,孤必须敬商君!”

  说完,秦孝公仰头将酒饮下。商鞅望着秦孝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份赞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变法大业的认可。他举起酒爵,对着秦孝公深深一揖,而后一饮而尽,酒液入喉,辛辣却暖心。

  待商鞅落座,秦孝公又对众人道:“商君之功,秦国上下有目共睹。孤已决定,赐商君商於之地十五邑,封商君,子孙世袭!”

  “谢君上恩典!”商鞅再次起身谢恩。

  众臣与将领纷纷起身道贺:“恭喜商君!贺喜商君!”

  秦孝公示意众人落座,脸上依旧带着笑意:“孤说的句句都是实情,商君不必过谦。若不是商君,秦国何以有今日?”

  商鞅端正坐姿,语气诚恳:“君上此言差矣。臣不过是提出变法之策,真正能让变法落地生根的,是君上的英明决断。当年旧贵族非议新法,君上力排众议,始终站在臣这边;推行新法遇到阻碍,君上不惜严惩权贵,为新法保驾护航。再者,河西之战能胜,全靠众将奋勇杀敌,赵将军身先士卒,李将军断敌粮道,诸位将士浴血拼杀,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百姓们支持新法,勤于农耕,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草,这才是胜利的根本。此乃君上、众将与百姓之功,臣不敢独揽。”

  他话音刚落,赵良便起身道:“君上,商君所言极是!末将在前线作战时,后方粮草源源不断,皆是百姓们连夜运送而来。有一次粮草被魏军袭扰,当地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协助我军守护粮草,不少百姓为此牺牲。若无百姓支持,我军难撑到最后胜利。”

  “赵将军说得对。”另一位将领也附和道,“新法奖励军功,我等将士皆是新法受益者。上阵杀敌,既能为国效力,又能为家人挣得爵位田产,人人都愿拼死一战。这都是商君与君上的功劳啊!”

  秦孝公听着众人的话,笑着点头:“好!好一个君臣同心,军民同心!正是因为秦国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才有今日的局面。来,孤再敬大家一爵,愿我大秦从此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愿大秦蒸蒸日上!”众人再次举杯,殿内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秦孝公兴致颇高,让乐师奏起了秦地的战歌,歌乐激昂,听得众将热血沸腾。不少将领借着酒劲,说起了河西之战中的壮烈事迹:有的说李将军率三百死士夜袭魏营,斩杀魏将;有的说赵将军被箭射中臂膀,依旧坚持指挥作战;还有的说百姓如何冒着炮火为军队送水送粮。

  商鞅坐在席间,听着众人的讲述,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战场上的硝烟。他想起收复河西重镇少梁时,魏军坚守不出,秦军久攻不下,是他亲自勘察地形,想出了引黄河水灌城的计策;想起决战之时,他身先士卒,率领秦军主力直冲魏军大阵,身边的亲兵倒下了一个又一个,他却丝毫不敢后退。那些画面,惨烈却又滚烫,刻在了他的心底。

  秦孝公注意到商鞅沉默不语,便问道:“商君在想什么?莫非是酒不合口?”

  商鞅回过神,连忙拱手道:“臣只是想起了河西之战的诸多细节,感慨万千。如今河西已归,秦国的东部边境终于安稳了。但臣以为,变法之路尚未结束,秦国要想真正称霸诸侯,还需继续推行新法,整顿吏治,发展农耕与军工。”

  秦孝公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商君所言,正合孤意。孤也觉得,收复河西只是第一步。待休整完毕,孤便与商君商议,如何进一步深化变法,让秦国更加强大。”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今日不谈政务,只论功劳,商君且放宽心,好好饮酒。”

  商鞅笑着点头,举起酒爵:“臣听君上的。臣敬君上,愿君上龙体康健,秦国日益强盛。”

  “好!”秦孝公与他碰了碰爵,二人一同饮下。

  殿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殿内的灯火却依旧明亮。歌声、笑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传出了章台殿,传遍了咸阳宫,甚至飘向了咸阳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虽然已经散去,但街头巷尾依旧在谈论着商鞅的功绩,谈论着秦国的胜利。他们知道,有商君在,有君上在,秦国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商鞅端着酒爵,望向殿外。月光洒在庭院中的梧桐树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想起初入秦国时,这里还是一片贫瘠之地,百姓衣衫褴褛,军队装备落后。如今,咸阳城越来越繁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军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这一切,都是变法带来的改变,是君臣同心的结果。

  他知道,变法必然会触动旧贵族的利益,未来或许还会遇到诸多阻碍。但只要有秦孝公的信任与支持,有百姓的拥护,他便无所畏惧。他的心中,早已勾勒出了秦国未来的蓝图:东出函谷,争霸中原,让秦国成为天下的霸主,让“秦”字大旗飘扬在诸侯各国的土地上。

  想到这里,商鞅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他再次举起酒爵,望向秦孝公,望向殿中的众将与大臣,望向窗外的咸阳城。这杯酒,敬过往的艰辛,敬今日的胜利,更敬秦国光明的未来。

  夜色渐深,章台殿内的欢宴依旧在继续。那激昂的战歌,那爽朗的笑声,在咸阳的夜空中久久回荡,诉说着一个关于变法、关于胜利、关于君臣同心的传奇。而这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

  需要我基于这个开篇,继续扩展细节,比如加入商鞅与旧贵族的潜在冲突、回忆变法初期的关键事件,或者补充百姓视角的后续故事吗?
  http://www.yqzw5.cc/yq18403/5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