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厂区暗流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红色奇瑞QQ驶出联合化工大院,融入江州午后的车流。

  季方语坐在副驾驶座上,好奇地打量着窗外的街景。

  “小明,你真的打算接手玻璃器皿厂吗?”季方语忍不住问道:“我听说那里问题很多,工人们经常闹事。”

  明朗专注地看着前方的路,语气平静:“每个企业都有问题,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玻璃器皿厂有六十多年历史,曾经是江州的骄傲,不能让它就这么倒下。”

  季方语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不过十几分钟车程,车子已驶近江州玻璃器皿厂所在区域。

  这里的街道显得比市中心陈旧许多,路边的店铺多是老字号,偶尔有几家已经关门停业,橱窗上贴着“出租”的字样。

  十二月的寒风吹落树上的枯叶,在空中打着旋儿,最终散落在玻璃器皿厂大门前的水泥地上。

  厂区围墙上的标语已经褪色,但仍能辨认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团结拼搏,再创辉煌”等字句。

  大铁门一侧的门柱上,“江州玻璃器皿厂”七个大字锈迹斑斑,透着一股萧条气息。

  正如预期,厂门口已经等候着几个人。

  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身材微胖的男子,穿着深色夹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旁边站着几位同样干部模样的人,大家都面带笑容,但那笑容中透着几分勉强和紧张。

  明朗的红色奇瑞QQ缓缓驶入厂区,停在一辆黑色奥迪A6旁边。

  两辆车并排停放,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朴实无华的经济型小车,一边是彰显地位的豪华公务车。

  季方语忍不住多看了那辆奥迪几眼,车牌号是江A,显然是厂里领导的座驾。

  厂领导们迎了上来,微胖男子率先伸出手,笑容可掬:“明总大驾光临,欢迎欢迎!我是玻璃器皿厂厂长赵志刚。”

  明朗与他握手,语气平淡:“赵厂长客气了。”

  赵志刚又介绍身边几人:“这是副厂长王长林,党委书记李建华,财务科长刘美丽...”

  明朗一一与他们握手,只是点头回应,没有多言。

  季方语跟在后面,小心地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和举止。

  赵志刚热情地引导着:“明总,外面冷,咱们到会议室聊吧,厂里条件有限,还请多包涵。”

  一行人走向厂区深处的办公楼。

  沿途经过几个车间,大多静悄悄的,只有个别车间传出机器运转的声音。

  院子里堆放着一些原材料和成品,摆放得还算整齐,但明显能看出规模不大。

  办公楼是一栋三层的老式建筑,外墙斑驳,有些地方漆皮已经脱落。

  门口挂着的牌子显示这栋楼建于1958年,已有四十多年历史。

  办公楼就在嘉陵江畔。

  登上二楼会议室,透过宽大的窗户,可以看到滚滚江水向东流去。

  江面上偶尔有船只驶过,鸣笛声隐隐传来。

  会议室布置得简单而正式,长条会议桌擦得锃亮,周围摆放着十几把椅子。

  桌上已经备好了茶水和水果,显然是提前准备的。

  大家分宾主落座,赵志刚坐在主位,明朗坐在他对面,季方语则坐在明朗旁边,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明总,首先我代表玻璃器皿厂全体职工,欢迎您来厂里考察指导。”赵志刚开场白说得冠冕堂皇:“我们厂虽然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底蕴还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明朗点点头,直接切入正题:“赵厂长,能不能先介绍一下厂里的基本情况?职工人数、资产负债、生产经营状况等等。”

  赵志刚似乎早有准备,向财务科长刘美丽示意了一下。

  刘美丽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戴着金边眼镜,看起来精明干练。

  “明总,我向您汇报一下。”刘美丽翻开面前的文件夹:“截止上月底,我厂在职职工1146人,离退休人员287人。资产总额账面价值约900万元,负债总额1800万元,资产负债率200%。”

  她顿了顿,继续道:“生产经营方面,今年1-11月完成产值820万元,销售收入780万元,亏损额约120万元。主要产品包括日用玻璃器皿、工艺玻璃制品和特种玻璃三大类...”

  明朗认真听着,不时提问:“设备状况如何?主要生产设备使用了多少年?”

  王长林副厂长接话道:“主要设备大多已经使用超过15年,最老的成型机是1958年引进的,已经用了40几年。设备老化是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的重要因素。”

  “技术研发能力怎么样?最近几年有没有推出新产品?”明朗又问。

  几位厂领导相互看了一眼,赵志刚回答:“我们以前有一个技术科,但近年来研发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缓慢。主要还是生产传统产品。”

  会议室气氛有些凝重。

  明朗的问题一个个切中要害,厂领导们的回答越来越简短,额头上似乎冒出了细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能不能带我去车间看看?”明朗突然提出。

  赵志刚显然没料到这个要求,愣了一下才回答:“当然可以,当然可以。不过现在正好是中午休息时间,车间里没什么人...”

  “没关系,我就看看设备和工作环境。”明朗站起身。

  厂领导们只好跟着起身,一行人走出办公楼,向生产区走去。

  第一个参观的是原料车间。

  高大的配料设备沉默地矗立着,地上散落着一些原料粉末,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殊的气味。

  几名工人正坐在角落里休息,看到领导进来,急忙站起来,脸上带着拘谨的表情。

  “这是我们从德国引进的自动化配料系统,1958年投入使用的。”赵志刚介绍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当时是全国最先进的。”

  明朗仔细观察着设备,看到不少地方已经生锈,控制面板上的标签大多模糊不清。

  他转头问一名老工人:“老师傅,这设备现在运行怎么样?”

  老工人看了看赵志刚,得到点头示意后才回答:“老了,经常出问题。有些零件坏了找不到替换的,只能自己加工改造。”

  明朗点点头,没说什么。

  接着来到成型车间。

  这里有几台巨大的成型机静静地停在那里,模具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但明显能看出使用率不高。

  地上有些地方积着水,空气中湿度很大。

  “这是我们最主要的生产车间,有六台成型机,但目前只有两台还在运转。”王长林介绍道:“主要是订单不足,没法全开。”

  明朗注意到车间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半成品,上面已经落了厚厚一层灰。“这些是?”他问道。

  赵志刚连忙解释:“这是一些客户的订单,后来取消了就一直放在这里。”

  季方语悄悄拍了几张照片,被李建华书记看到,投来警惕的目光。

  最后一个参观的是退火窑车间。

  这里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地方,一座长长的退火窑正在运行,透过观察窗可以看到里面通红的玻璃制品缓缓移动。

  “退火是玻璃生产的关键工序,温度控制非常重要。”一位老师傅主动介绍道:“我们的退火窑还是老式的,能耗高,温度控制不够精确,影响产品质量。”

  明朗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参观完主要车间后,一行人回到会议室。

  厂领导们的表情更加紧张了,显然明朗的实地考察让他们感到不安。

  “赵厂长,各位领导,”明朗坐下后开口:“我看了一圈,有一些初步印象。咱们开门见山吧,厂里的实际情况可能比报表上显示的还要严峻。”

  赵志刚等人面面相觑,没人接话。

  明朗继续道:“设备老化程度超出我的预期,很多应该已经报废更新了。厂房维护也很差,几个车间都有漏雨迹象。最重要的是,工人的精神面貌不好,缺乏信心和干劲。”

  赵志刚试图解释:“明总,这些年厂里困难,资金紧张,确实在很多方面投入不足...”

  “我不是在追究责任,”明朗打断他:“我只是在陈述事实。如果我要接手玻璃器皿厂,必须清楚真实情况。”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江水的流淌声隐约可闻。

  喜欢重生后边造国货边炒股成全球首富
  http://www.yqzw5.cc/yq17997/3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