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纵蠹耗梁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尤其是周王曹恭枵自己,吕小步并未将他这颗脑袋砍下来。

  这与在济南府那位动不动就喜欢让藩王乃至藩王世子“意外身亡”的愣头青冉悼,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番行动前,远在真定府统筹全局的军师孙长清,曾特意给吕小步留了一份锦囊。

  信中嘱咐得极为明确:对于这等顶级藩王,若已将他的血肉刮削干净,榨干了最后一丝油水;

  那么,尽量留他一条活命,像处理一件废弃的包装物一样,将其“完整”地送还给金陵朝廷。

  孙长清在信中的言辞带着一种冰冷的、近乎残忍的幽默感:“谁说被搜刮干净的藩王就没用了?

  他们活着的唯一剩余价值,就是成为大魏王朝高效且尊贵的‘造粪机’和巨大的经济包袱。

  一个顶级藩王,连同其庞大的宗室家族,一年的岁禄、赏赐、各项开支,足以供养数千精锐骑兵外加数万卫所兵一年的粮饷!

  这可是笔不小的开销。

  咱们何必替金陵朝廷省下这笔钱?

  多给他们送几个像周王这样‘豫州特产’的穷光蛋藩王回去,让他们继续为大魏的财政‘发光发热’,岂不美哉?”

  至于这些失去了一切财富根基、却依旧顶着亲王名头、贪婪和享乐欲望丝毫未减的穷困藩王,回到金陵后;

  为了重新聚敛财富,会如何上蹿下跳,如何利用宗室身份巧取豪夺,如何与朝中各方势力勾结倾轧;

  会搞出多少狗屁倒灶、败坏朝纲的事情来……

  那就不关他们燕山军的事了,那是金陵朝廷和皇帝陛下需要头疼的“幸福烦恼”。

  此计之刁钻阴损,连定北侯张克和的魏清都没想到,只能感叹:“还是军师心黑啊!”

  孙长清则得意地将此计命名为“纵蠹耗梁”之策——

  意思是,故意将已经养肥且破坏力巨大的“蛀虫”放回去,让它去拼命啃食敌人国家的“栋梁”(财政、秩序、民心)。

  因此,当曹恭枵在燕山军军营中受尽惊吓,以为自己下一刻就要被拖出去砍头;

  甚至已经绝望地开始默默背诵祖训时,等待他的却并非屠刀。

  吕小步命人将他从燕山军临时的囚室里提出来,洗净身体,梳好发髻,甚至还给他换上了一袭虽然不算华贵但干净整洁的衣袍。

  连同他那几个同样吓得魂不附体、但侥幸未被“大记忆恢复术”光顾的儿子们,一起被打包整理好;

  然后……像送一件货物一样,直接移交给了城外的豫州军留守将领李国英。

  吕小步的指令简单粗暴:“找几个可靠的人,把这几位爷安全‘快递’到你们左大帅军中,再由你们大帅想办法,完整无缺地交还给金陵朝廷吧。”

  李国英接到这个烫手无比的山芋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杀?

  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对一位亲王下手,哪怕这位亲王如今看起来比平民强不了多少。

  放?这算怎么回事?

  燕山军把这周王刮得干干净净,一根毛都没剩下,然后就这么轻飘飘地放了?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放虎归山已是兵家大忌,这放回去一只穷困潦倒、怨气冲天却又身份尊贵的“饿虎”,到底图什么?

  李国英挠破了头也想不明白燕山军这波操作的深层逻辑。

  但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事情还得办。

  他不敢有丝毫怠慢,更不敢假手他人,生怕途中出了任何差池,这滔天大罪就得自己来背。

  最终,李国英一咬牙,亲自点起一队最精锐的亲兵;

  护送着这位哭哭啼啼、惊魂未定的周王及其子嗣,离开开封,直奔商丘前线,他要亲自将人移交给大帅左梁玉处理。

  这麻烦,必须马上立刻甩出去!

  而完成了“送货”任务的燕山军,则开始专心地处理他们的战利品。

  吕小步一面大量雇佣本地民夫和船只,将周王府以及从开封府周王粮仓“充公”来的大量粮食,源源不断地沿着陆路和水路向西面的秦州方向输送;

  支援宗云和霍无疾他们的主力作战。

  另一面,将从周王府密库及各处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古玩玉器、字画珍品,分门别类,装箱打包;

  沿着黄河水道,浩浩荡荡地运往济南府。

  两支运输船队,都配置了至少五百名全副武装的燕山军精骑沿岸护卫。

  任何盘踞在黄河两岸的山贼、土匪、水寇,但凡远远看到那黑色的“燕山”字旗和精锐的骑兵队伍,无不望风远遁,连靠近窥探的胆子都没有——摸一下?

  那纯粹是嫌自己命太长!

  抢官军和抢带着精锐边军骑兵的运输队是两回事。

  与此同时,刚刚在商丘与李邦一起签署完军械战马贸易协议的冉悼,闲得发慌,又带着他那一标杀气最重的人马,跑到了开封至济南段的黄河沿线。

  魏清给他的任务是和吕小步一起保证这条数千里的重要运输线的绝对通畅。

  冉悼对此任务的理解简单而直接:通畅?

  把沿线所有可能碍事的土匪水贼势力全部剿灭,自然就通畅了!

  于是,这位燕山军中罕见的不杀人就手痒的猛将,开始了新一轮的“无差别剿匪”。

  他往往只带着百来名骑兵,如同猎犬般沿着河岸扫荡,一旦发现贼巢,便直接挥军掩杀,根本不留任何谈判或招降的余地。

  一时间,黄河两岸腥风血雨,贼寇为之绝迹。

  这种费力又枯燥的剿匪活计,吕小步是从来不屑于亲自去干的,通常都是交给副将千户高镇岳和擅长追踪侦察的灰隼去处理。

  也只有冉悼这种视杀戮为乐趣的家伙,才会乐此不疲去费力追杀这些老鼠。

  冉悼的两位副将千户,张铁砚和阿速台,一个沉稳擅守,一个后勤精通,反而更倾向于留在军营管理军务和修筑工事;

  冉悼基本也不带他们,就让他们带着后续部队收拾战场尾巴,清点缴获(虽然通常没什么油水)。

  就这样,在一种奇特的氛围下,豫州开封一带竟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和谐”。

  燕山军忙着运粮运钱,偶尔剿匪;

  豫州军大部分时间缩在营寨里整合新兵,对燕山军的一切行动视而不见;

  本地百姓则发现,那支黑色的军队一天忙得要死也不对他们敲骨吸髓,买东西雇人也都会给钱;

  甚至因为黄河水道变得前所未有的安全,因为大量已经入冬,燕山军的大量劳需求,前来劳务的百姓反而带动了周边商贩。

  豫州军弄死了豫州大部分官员以后也不收税;

  倒不是不想,只是收税的小吏没一个活下来的,早被豫州军入城时杀了干干净净。

  官员还会抓起来看有没有价值,收税的小吏在本地底层军汉面前根本没一点活路,谁家亲戚没个血仇。

  忙着在前线打仗的左梁玉也没顾上。

  这种无政府状态,倒是极大的减轻了百姓负担,豫州军也只维持基本秩序安全,忙着练兵也不折腾。

  开封府周围反而出现了一种反常识的繁荣,曾经那些老爷的山林和河流也都不再有家丁巡逻了;

  百姓们能砍柴采煤,能捕鱼打猎,在这初冬反而出现了一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场景。

  吕小步处理周王府庞大资产的速度,可比处理周王“造反”案要慢得多,没办法东西太多了。

  他在清点过程中,意外“捡”到了一个人才——周王府里一个原本负责记账的小太监,名叫小顺子,年仅十三岁。

  这孩子机灵得过分,燕山军刚把他丢进刑房,还没等上什么“大记忆恢复术”,他就把该交代的、不该交代的全倒豆子似的说了;

  甚至连带他的总管太监师父在外边偷偷养的外室、以及藏匿私房钱的地方都供了出来。

  之后更是主动请缨,帮着千户高镇岳承担起繁杂的账目清算工作,没日没夜地干,每天休息不到三个时辰,算盘打得噼啪响,账目做得清清楚楚。

  正是这份“识时务”和“精明有用”,让他成为了周王府上下唯一活下来的太监。

  吕小步觉得这小子有点意思,便随手把他丢给高镇岳,让他当个军中的临时文书。

  不管世道乱不乱,有一条规则永恒不变:有用,你就不会轻易死。

  忠不忠诚,在很多时候反而没那么重要。

  燕山军上下,除了张克的嫡系将领和老千户所出来的人,有多少人是真正死心塌地效忠张克本人?

  并不重要。

  张克深谙人性,人首先忠于的是自己的利益。

  只要你有用,并且能被控制,无论是通过编制、金钱、名声还是地位,总有办法让你效命。

  嘴上天天喊着“忠诚”的,真遇到危难能扛事吗?

  几天后,当前线左梁玉看到被豫州军护送来的、瘦了一大圈、精神萎靡如同惊弓之鸟的周王曹恭枵时,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这原本是他手中可能用来和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如今却变成了一个烫手无比的大麻烦。

  曹恭枵一见到左梁玉,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求:“左帅!左帅!求求你,把我送回金陵吧!

  只要我能回去,一定拼了这条老命,豁出一切去促成招安!

  这豫州…这豫州我是真的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他是真的被燕山军吓破了胆,唯恐哪天那帮煞星又突然出现,把他再次抓去。

  一想到自己的王妃、侧妃、侍妾…所有女眷全都落入燕山军之手,下场可想而知(他自动脑补了最悲惨的NtR场景),更是心如刀绞,只求速离这是非之地。

  左梁玉被哭得心烦意乱,杀又不能杀,留又不好留,万一出点差错更是天大的麻烦。

  无奈之下,他只能安排一队士兵,打着白旗和周王的仪仗(勉强拼凑起来的);

  护送曹恭枵前往虞城县朝廷军阵前,高声喊话:“朝廷的兵听了!周王千岁在此!切勿放箭!

  我等奉左帅之命,送王爷归还朝廷!请速速接手!”

  虞城县的曹闻诏得知消息,同样不敢有丝毫怠慢。

  无论对方是真心还是假意,周王的名分摆在那里,若是在交接过程中出了任何差池,他们四个将领全家脑袋加起来都不够砍的。

  这就是大魏朝廷仓促出兵时未曾深思的一个致命bUG——一群亲王深陷敌占区。

  即便朝廷大军真的势如破竹,打到开封城下,左梁玉若彻底拉下脸皮,就以藩王性命为质,朝廷又能如何应对?

  投鼠忌器之下,再大的军事优势也可能化为乌有。

  曹闻诏当即亲自点齐兵马,带着贺仁龙、曹汴蛟出城列队,以近乎迎接的隆重仪式,将惊魂未定的周王曹恭枵父子接回了城中。

  至于为何不怀疑是诈?

  没办法,周王确确实实就在豫州军地盘上,他的安危关乎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没人敢在这个问题上冒险。
  http://www.yqzw5.cc/yq17470/4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