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钱来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格里高利很快将这一协议递给了沙皇,而苦于前线的炮灰缺乏武器的沙皇立马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六十吨黄金装上火车从彼得格勒出发,通过远东铁路经过北江省入境,在国防军的护送下发往武昌。

  而在北江省储存的十万支步枪已经被装上了火车,奉天提前储备的一万支水连珠步枪也已经装上了列车。

  武昌生产的步兵炮和缴获东瀛的步兵炮也已经装上了火车,西伯利亚的大量矿石原料也已经装上了火车,大量的工业设备从战争前线的工厂中拆除,然后装上火车。

  只不过目标不再是后方的工厂,而是华夏的工厂。

  东线的沙俄军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战争前线的工业城市已经开始向后方转移。

  现在的西欧战场才开始呈现绞肉机的雏形,欧洲的绅士少爷们高唱歌谣迈进了战壕。

  大量的青年劳动力从工厂迈入战场,欧洲除了和战争相关的产业外,其余产业产能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自从停战以来,沪海、南海两大外贸基地每天来往的货轮都挤满了航道。

  从战争中解脱出来的火车运力不再是运送一车车的士兵和弹药奔赴前线,而是运送着内地生产的大量工业品前往港口城市。

  盘尼西林也开始少量出口到欧洲,但是这种特效消炎药被正式命名为青霉素后开始出口欧洲。

  青霉素的在欧洲的出现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种暂时用于欧洲军官的特效药展现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效果。

  大量受伤的军官在注射青霉素后大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英吉利和高卢大使甚至专门为了这款药物来到了武昌。

  但是林克勤一直推辞说这种特效药生产流程极为麻烦,由于国防军也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所以库存并不是很多。

  英吉利和高卢大使先是试图购买或者用技术交换专利,但是林克勤直接明确告诉他们不可能。

  所以英吉利和高卢大使退而求其次,想要购买委员会所有的库存。

  因为军官异常的治愈率已经引起了士兵的怀疑,一些医务工作者也有家人在军队中服役。

  军官被注射特种消炎药的消息已经在士兵中开始传开了,这对于前线士气有着致命的打击。

  前线拼命的士兵在受伤后面对术后的发炎这种可以夺去生命的病症,只能静静地等死,而军官们却可以接受注射特效药。

  这要是在平时还可以压制舆论,但是现在是战时。

  前线已经出现一个步兵连击毙连队的军官后投降的恶性事件,所以两国外交部要求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也必须带回来一大批青霉素用于前线士兵的救治。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钱没了以后可以再赚,但是阵地没了夺回来可就费劲了。

  外交官们这次可是抱着一定成功的决心来的,绝对不能空手而归。

  林克勤最终来回钓起他们的胃口后,最终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青霉素太过珍贵,只能用黄金或者精密设备加工机床交换。

  听到这个条件后,英吉利大使先是利用自身权力从汇丰洋行抽调了三吨黄金支付定金,但是关于工具机这种战略级别的东西,必须轻视国内。

  现在战争刚刚开打,英吉利和高卢两国自然不会用工具机来交换青霉素,只是从本土抽调了五吨黄金来采购青霉素。

  林克勤自然是没有意见,反正战时黄金为王,你给我多少黄金我都能手下。

  现在林克勤手里握着全球唯一的青霉素生产基地,有一整个步兵营在保卫着这家工厂。

  现在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成熟,委员会已经囤积了大量的青霉素,这次英吉利和高卢用八吨黄金购买的青霉素还不到委员会储备量的二十分之一。

  大量的黄金、英镑和美元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而进入委员会的腰包。

  虽然今年进行了一次大战,但是财政还是较为宽裕的。

  铁路部已经开始了全国省会城市和主要工业城市通铁路的建设公路,铁道兵团虽然抽调了大量人员充实工兵部队。

  但是今年,铁道兵团人数还是突破了十万人,全国的钢铁厂可是满负荷运转。

  为了满足国内的钢铁需求,委员会向高卢国下了一个大型钢铁厂的订单,高卢国为了及时交付订单,弥补国内贸易逆差。

  直接从战线附近的一个大型城市拆了一个大型钢铁厂用铁路运送到港口,然后装船发往沪海市。

  除此之外,委员会还从美利坚国订购了一家大型钢铁厂所需设备,随着战事停歇,委员会已经决定在青岛建设一家中型钢铁厂,在东北投资建设一家大型钢铁厂。

  可以说随着战争的结束,华夏立马由战争状态转为建设状态。

  大量人口被工业吸收,小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高速增长,数所大学被立项。

  而欧洲人一直期待的圣诞节停火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绝望的欧洲士兵们此时才发现下个圣诞节停火都有可能是奢望了。

  欧洲的士兵在堑壕中过了一个难忘的圣诞节,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投入战场。

  欧洲工厂的缺口越来越大,从华夏的进口也越来越多,而进入华夏口袋的钱也自然越来越多。

  但是此刻华夏的邻居东瀛呢,战争过后的大量赔款压得政府喘不过气来。

  两万多东瀛战俘还在东北的矿场干苦力,因为东瀛政府还在和委员会扯皮关于战俘赎回的一系列问题。

  东瀛国内由于缺乏工业原料,本身资源就不足,只能依靠出口农产品加工产品回点血。

  立宪派已经在尽力用外贸来弥补战争的创伤,但是东瀛的年轻人已经忍耐不住了。

  禁酒令越来越严,年轻人已经连清酒都喝不到几口了,看着政府还是在不断妥协。

  一些年轻军官和士兵决定做些什么来挽救这个帝国了,至于到底是挽救这个国家,还是再次把这个国家拖入深渊,那就不是他们的事情了。
  http://www.yqzw5.cc/yq17015/4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