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儒家文化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江宁闻言笑了笑,道:“既然陛下如此说了,那臣便随便说几句,若是说得不太合适,还请陛下莫要怪罪才是。”

  朱由校闻言笑着说道:“但说无妨。”

  江宁闻言沉思片刻之后,开口道:“陛下,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可谓中华文明之一大盛事。

  法、儒、道、墨、名、阴阳、纵横、兵等家,更是盛极一时。

  儒家真正脱颖而出,还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才被定为正统。

  然而,儒家的思想太过于理想化,提倡仁义礼智信,又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反观先秦时期的墨家、法家,还有道家,都提倡人人平等。

  儒家的治国理念,便是君王用来统治百姓的工具,所谓的‘教化’,说到底便是两个字,奴化。

  儒家没有胸怀容纳批判,谁要敢批判它,便被视为异类、大逆不道。

  所以儒家的理论没有真理,理念完全是异想天开,没有真实依据。

  所谓的道德君子,到头来不过是一群自私自利的伪君子。

  儒家遵循守旧,不能带动时代发展,反而将其他学术视为奇技淫巧。

  儒家思想没有胆量抵抗权势,所以无正义可言。

  却又不甘寂寞,热衷于做官,最后全都变成了一群只会说大话的伪君子。

  数句臣斗胆说的大逆不道之言。

  自秦末时期的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便彻底撕掉了儒家的外衣,更是将皇权打下神坛。

  再到东汉末年,张角一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后来唐朝末年,黄巢屠尽世家。

  又到前元末年,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做马牛。

  再到我大明太祖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足以说明儒家的治国理念和思想,对百姓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他们总是强调自己有上千年的传承,可以感化蛮夷、教化万民,可结果呢?

  外族都是靠我汉家儿郎舍生忘死才被打败驱逐,万民反而饱受欺压、剥削,最后忍无可忍,高举大旗推翻王朝、改朝换代。

  可改朝换代之后,儒家又全都跑出来做官了。

  他们强调人性本善,自己却先心术不正。

  若是人性本善,又何须教化?

  结果教化来教化去,最后将天下万民彻底逼反了。

  就连他们整天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一堆废话。连第一条修身都做不到,又何谈治国平天下?

  再看看我大明如今的读书人,个个眼高于顶,骂朝廷、骂君王,反观他们自己,个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事生产,却对底层从事农商生产的百姓嗤之以鼻。”

  朱由校闻言沉思片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江宁说的全是事实。

  他刚登基时,也打算重用东林党来改变大明积弊,可后来才发现,东林党口号喊得一个比一个漂亮,动辄为国为民,实则背地里欺男霸女、盘剥百姓,不法之事多如牛毛。

  还不如老魏人家一个太监干的事靠谱。

  紧接着,江宁又笑了笑,道:“陛下,臣说句大不敬的话。

  当年太祖生于乱世,起于草莽,于微末之中崛起,起初对读书人也是十分敬佩。

  就拿开国六公之一的韩国公李善长来说,太祖起兵时,就差把他当祖宗供着了。

  可开国之后,太祖发现这些读书人个个自诩清高,于治国却无多大用处,于是才对读书人极尽打压,更是以严刑律法治理大明,对读书人嗤之以鼻。

  这是为何?

  只因太祖看清了儒家的本质——都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当然,臣这么说并非彻底否定整个儒家及历代先贤,其中也有治国大才。

  比如先秦时期的荀子,在世人眼中,依法治国的秦国是个拒绝礼治、未经开化,的虎狼之国,所以才有儒者不入秦之说。

  然而,荀子是第一个入秦的儒者,却被其他儒家学者视为异类,甚至将他划分为法家。

  真实情况是,与儒家那些迂腐不化、固步自封之辈相比,荀子拥有更开阔的眼界与更高的认知,他不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不偏信儒家先贤的观点,甚至提出人性本恶,这样惊世骇俗之论。

  荀子清晰地知道,人并非因本性中有道德而有道德,而是知道应该具有道德,才努力向善。

  因此他更注重制度、强调规则,这与法家理念不谋而合。

  他在秦国见到那些因战争被俘虏的士兵,并未对秦产生怨恨,反而抱有好感甚至认同。

  只因秦国土地私有,男耕女织得到鼓励,促进了生产。

  军功爵位不再是贵族专有,而是人人可以争取的。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一个名叫商鞅的法家学者为秦国打下的根基,核心便是,依法治国,民有所依。

  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更是荒谬。

  赵宋因何而亡?

  重文轻武!

  结果便是赵宋养士三百载,竟无一人报国。”

  朱由校听完,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江兄,你的这番评论可谓一针见血。

  这也是为何朕到如今都不愿结束辽饷一案的原因,若是按照儒家治国理念,以仁孝治天下,那辽饷一案最多杀个百八十人就得收尾,再杀下去朕便成了暴君。

  可结果呢?

  受苦受难的依旧是百姓,获利者反倒是这些读书人。”

  江宁闻言也十分认同地点头。

  如今朱由校的治国手段越来越像太祖老朱了,虽多了几分仁厚,但该拔刀时毫不犹豫。

  随后,朱由校又开口道:“儒家服务君王、荼毒百姓,可我大明开国之初,太祖就曾说过,天子与百姓共天下,绝不与士大夫共天下。

  所以这些读书人,今后朝廷也不会再倚重他们。

  与其求着他们当官,不如咱们自己培养官员。

  等时机成熟,朕便会对科举进行改制,保证选拔出来的不是夸夸其谈的误国书生,而是有真才实学、能为百姓做事的贤能之人。”

  江宁闻言点头,随即开口:“陛下英明。

  若是继续用这些读书人治理天下,只怕到时国家和百姓都会生病。”

  朱由校闻言眉头微皱,略带疑惑地问:“江兄说的这病,指的是?”

  江宁开口道:“愚昧之病。”

  朱由校听完沉思片刻,随即问道:“愚在何处?”

  江宁一脸正色道:“被奴役者,却以为自由着。

  从来不知平等为何物,不知自爱且不懂爱人。

  一句话。奴才不知自己是奴才。”

  朱由校听完,顿时陷入沉思。

  许久之后,开口问道:“江兄,那你说这病根何在?”

  江宁笑着答道:“病根可就多了。

  四书荼毒生灵,五经钝化人心,三纲生产奴才,五常捆绑性情,这是儒家的文化之病。

  普天下之万民,食不能果腹、衣不能暖身者,不知有几何,反而地主、士绅、官僚盘剥不止、挥霍无度,这是经济之病。

  所有病根的总病因,总结起来便是政治之病。”

  朱由校听完,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江兄,你说的实在太在理了。

  朕批阅奏章时,时常见到地方官员奏报当地有刁民拒不缴税、抗拒官府等事。

  但如今看来,哪有什么刁民?

  不过是一群被逼得活不下去的可怜百姓。

  官服剥削不止,百姓申冤无路、告状无门,只能变成刁民保护自己,否则只怕会被这些贪官污吏剥削得尸骨无存。”

  江宁闻言点头。

  就在这时,朱由校开口问道:“对了,江兄,你刚才说了那么多,似乎还有话没说完吧?”

  江宁闻言摇了摇头,开口道:“陛下,臣都说完了。”

  朱由校却一脸怀疑:“江兄,你又不老实了。

  咱们兄弟俩之间还有什么话不能说?

  你既然能将病因、病症、病根都说出来,肯定有解药才对。”

  江宁闻言赶忙摇着脑袋:“陛下,臣真的说完了,臣也没有解药。”

  朱由校仍不信,开口对方正化道:“方大伴,让人准备饭菜。

  从今儿个起,江兄就待在御书房,他什么时候把话说完了,再让他走,要是不说,就留在御书房陪朕。”

  江宁闻言当场一愣,随即赶忙开口:“陛下,您怎么能这样?

  刚才已经说过,不管臣说了什么,您都不会怪罪。”

  朱由校却耍起了无赖:“不错,朕的确这么说过,但你不把话说完,所以并非朕违背先前的承诺。”

  江宁闻言顿时一阵无语,随后开口:“陛下,您真的要听?

  只怕臣把这句话说出来,您就得当场拔刀了。”

  朱由校闻言笑着打趣道:“江兄,你该不会是要造反吧?”

  江宁闻言摇了摇头:“陛下,您想什么呢?

  臣连官都懒得当,又怎么会造反?”

  朱由校听完笑道:“既然你不是要造反,那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江宁闻言咬了咬牙,道:“陛下,臣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比造反还要严重,怕您扛不住。”

  朱由校听完笑了笑:“能有多严重?

  大明两京十四省,都在你肩上扛着,只要你扛得住,朕还有什么扛不住的?”

  江宁闻言一脸正色:“陛下,这可是您说的。

  方公公也在这儿,可以做个见证,不管臣说了什么,您都不能翻脸。”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http://www.yqzw5.cc/yq16640/6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