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不第河山 >第447章 并非铁板一块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47章 并非铁板一块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皇佑二年的六月,汴京城笼罩在闷热的梅雨气息中。大相国寺慧明法师的被捕,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朝野上下,与文昌阁有牵连的官员人人自危,往日热闹的诗社文会骤然冷清了许多。

  皇城司值房内,赵明烛与陈砚秋对坐无言。案上堆满了从慧明法师禅房中搜出的经卷文书,却大多是无用的佛经典籍,真正的核心机密似乎早已被转移。

  “慧明法师只是傀儡。”赵明烛揉着太阳穴,难掩疲惫,“真正的文曲先生还在暗处,甚至可能正在看我们的笑话。”

  陈砚秋翻阅着一本看似普通的《金刚经》,忽然注意到页眉处极细微的批注:“这些批注的笔迹...与韩似道遗书相似!”

  薛冰蟾接过仔细辨认,肯定道:“确是韩似道笔迹。看来他与慧明法师早有往来。”

  崔月隐则从医学角度提出新发现:“我重新检验了慧明法师常用的熏香,发现其中除了忘忧藓,还有一种罕见的南海珊瑚粉,能增强催眠效果。”

  墨娘子匆匆进来,面色凝重:“最新消息,慧明法师在狱中...突发急病身亡。”

  众人震惊。赵明烛怒道:“皇城司大牢戒备森严,如何能让人灭口?”

  墨娘子压低声音:“并非灭口,似是...自我了断。狱卒说法师临终前一直在念诵古怪咒语,最后说了一句‘文曲星移,薪火相传’便断了气。”

  陈砚秋心中一动:“文曲星移...莫非文曲先生已经换人?”

  就在此时,一个小吏送来一沓诗社往来的请柬和诗稿——这些都是从吕文谦、韩似道等人府中查抄的物品,原本以为无关紧要,一直堆放在库房角落。

  陈砚秋信手翻阅,忽然在一份诗社名录上停住目光:“这份名录...与密码名单上的名字大多重合,但有几个名字旁画了问号。”

  薛冰蟾接过细看:“画问号的都是年轻官员,包括...李纲?”

  赵明烛立即调来李纲的档案。发现李纲虽与吕文谦有师承关系,但在多项政策上与韩似道意见相左,甚至公开反对过科举中的一些“惯例”。

  “莫非李纲并非完全效忠文昌阁?”陈砚秋若有所思。

  为验证这一猜想,赵明烛决定冒险试探。他故意放出消息,称已在韩似道遗物中找到重要密册,记录着所有文昌阁成员的罪证。

  消息放出后第三日,皇城司果然遭了贼。令人意外的是,贼人并未前往存放重要证物的密室,而是直奔存放诗社文书的那间库房。

  “贼人目的明确,只翻找诗社相关文书。”薛冰蟾检查现场后道,“而且...他好像是在寻找特定物品。”

  陈砚秋想起那份画问号的名录:“贼人可能是在找那份名录!”

  赵明烛心生一计:“我们将计就计,伪造一份新名录,将李纲的名字从问号改为‘天枢’——假设这是最高级别。”

  又三日过去,城中悄然流传起一个消息:李纲实为文昌阁核心成员“天枢”,深得韩似道真传。

  这日午后,陈砚秋依约前往李纲府上拜访——这是消息传出后他首次与李纲见面。

  李纲看起来憔悴了许多,但眼神依然锐利。屏退左右后,他直言不讳:“陈编修,近日流言,想必你也听说了。”

  陈砚秋不动声色:“朝中流言蜚语,向来不少。”

  李纲冷笑:“有人想将我拖下水。可惜,我李伯纪行事光明,从不参与那些魑魅魍魉的勾当。”

  陈砚秋试探道:“李御史指的是...”

  “文昌阁!”李纲压低声音,“我早知道吕师与韩似道有此勾当,也曾婉劝,可惜...唉!”

  陈砚秋心中震动,面上仍保持平静:“李御史既知内情,为何不早揭发?”

  李纲长叹:“一来无确凿证据,二来...吕师毕竟对我有恩。我只能洁身自好,在力所能及处阻挠他们的恶行。”他忽然直视陈砚秋,“陈编修,我知你与赵大人在查此案。若有需要,李某愿助一臂之力。”

  离开李府后,陈砚秋立即向赵明烛汇报。赵明烛沉吟良久:“李纲若真心相助,确是好事。但恐是苦肉计。”

  为验证李纲诚意,赵明烛设下一计:故意将下一次搜查行动泄露给李纲,目标是一个与文昌阁有牵连的书铺。

  果不其然,搜查行动扑了空,书铺早已人去楼空。但埋伏的暗哨回报:前夜确有人暗中报信,但不是李纲,而是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礼部郎中王文卿。

  “王文卿...”赵明烛翻看档案,“他是周延清的门生,平日低调谨慎,竟也是文昌阁的人。”

  陈砚秋细思极恐:“李纲没有报信,说明他可能真的想帮助我们。但王文卿报信,说明文昌阁在我们身边还有眼线!”

  局势越发复杂。看来文昌阁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不同派系和立场。

  这时,薛冰蟾有了新发现。她在研究那些仪式手稿时,注意到不同时期的仪式流程有细微差别:“早期的仪式更注重‘文脉传承’,近期的却强调‘星象对应’。似乎...理念发生了变化。”

  崔月隐从药理角度佐证:“早期墨汁配方相对简单,近期却加入更多西域成分,药性更强,更易控制人心。”

  陈砚秋恍然:“所以文昌阁内部可能存在新旧派系之争?旧派注重文脉传承,新派则追求控制手段?”

  为验证这一猜想,赵明烛决定从王文卿入手。经过周密布置,皇城司在王文卿与上线接头时将其抓获。

  审讯中,王文卿起初拒不交代,直到赵明烛出示他与西域商人往来的证据。

  “大人明鉴!”王文卿崩溃大哭,“下官也是被迫的啊!那年科考...我本已落第,是周延清大人给我第二次机会,代价就是加入他们...”

  据王文卿交代,文昌阁内部分为三派:以韩似道为首的“守旧派”,注重传统仪式;以周延清为首的“革新派”,主张用更强手段控制成员;还有以慧明法师为首的“超然派”,追求某种宗教式的文脉净化。

  “那文曲先生属于哪一派?”赵明烛厉声问。

  王文卿摇头:“文曲先生神秘莫测,从不直接露面,只通过密令指挥。但听说...三派都在争夺文曲先生的支持。”

  “现任文曲先生是谁?”

  “下官不知真名,只知代号‘星枢’。”王文卿忽然想起什么,“但有一次偶然听周延清说漏嘴,说文曲先生与皇室有关...”

  皇室!众人心中俱是一震。

  王文卿还交代一个重要信息:由于韩似道暴亡,慧明法师自尽,文昌阁内部权力失衡,周延清正在积极拉拢成员,准备在望日之夜举行“星枢大典”,确立新的领导核心。

  “星枢大典...”薛冰蟾翻查手稿,“找到了!这是一种最高级别的仪式,旨在通过星象力量确定新的文曲先生。”

  赵明烛立即问:“地点在哪里?”

  王文卿摇头:“这等机密,只有核心成员才知道。但...听说与宫中有关系。”

  就在调查似乎又有进展时,皇城司接到一个惊人消息:皇上突发头痛,御医束手无策,唯有焚烧一种特殊香料方能缓解。而那种香料,经检验与文昌阁使用的完全相同!

  赵明烛面色凝重:“难道皇上也...”

  陈砚秋摇头:“未必。可能是有人故意让皇上依赖这种香料,从而施加影响。”

  崔月隐提出关键一点:“这种香料虽能缓解头痛,但长期使用会损害神智。必须尽快戒断。”

  然而戒断何容易。皇上已依赖此香,无香则头痛欲裂,无法理政。

  危急关头,李纲突然求见。他带来一个重要消息:“据我在宫中的眼线说,这种香料是一个新晋道士进献的,而这道士...与周延清过从甚密。”

  赵明烛当即下令逮捕道士。审讯中,道士承认香料是周延清提供,但坚称不知有害。

  “周延清好大的胆子!”赵明烛震怒,立即派人捉拿周延清。

  然而周延清似早有准备,府中只剩几个仆人,本人不知所踪。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陈砚秋忽然想起王文卿的供词:“星枢大典...与宫中有关系...”

  薛冰蟾翻查档案,有了惊人发现:“你们看!宫中西北角的观星台,建筑布局与仪式手稿中描述的‘星枢坛’完全一致!”

  赵明烛恍然大悟:“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们要在宫中举行仪式!”

  望日之夜,月明星稀。观星台四周异常安静,唯有夜风拂过琉璃瓦的细微声响。

  赵明烛带人悄悄包围观星台。果然,台顶隐约可见人影晃动,奇异香气随风飘散。

  就在准备行动时,忽然一阵钟声响起,观星台上烛火大亮。令所有人震惊的是,台中央站着的人竟是——大病初愈的仁宗皇帝!

  皇帝身着祭天礼服,手持玉圭,神情庄重。周延清等人跪拜在地,口中念念有词。

  赵明烛一时不知所措:若是贸然冲上去,惊驾之罪非同小可;若放任不管,仪式完成后果不堪设想。

  危急时刻,陈砚秋急中生智,高声吟诵《论语》名句:“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这突如其来的诵读声打破了仪式的氛围。仁宗皇帝微微一震,眼神恢复清明,疑惑地环视四周:“朕...朕怎么会在这里?”

  周延清等人面色大变。赵明烛趁机带人冲上观星台:“皇城司办案,所有人不得妄动!”

  经此一夜,周延清等人落入法网。审讯中,他们承认试图通过香料影响皇帝,让其在无意识中主持星枢大典,从而确立周延清为新任文曲先生。

  “文曲先生必须是受命于天之人。”周延清狂笑,“唯有天子主持大典,才能名正言顺!”

  仁宗皇帝得知真相后震怒,下旨彻查文昌阁余党。然而陈砚秋心中明白,真正的文曲先生“星枢”仍未现身,这场斗争还远未结束。

  这日,陈砚秋整理证物时,偶然发现观星台地砖上刻着的星象图中,有一个极隐秘的标记——与韩似道玉佩上的符号相同。

  他忽然想起韩似道遗书上的那句话:“文脉永续,非一人可断。”

  也许,韩似道早已料到自己的结局,甚至可能以死为饵,引蛇出洞。而真正的文曲先生,仍然隐藏在迷雾之后,等待着下一个时机。

  窗外,雨声淅沥。陈砚秋望着皇城方向,心中升起一种预感:甲子年将至,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而他们所有人,都已是这场百年棋局中的棋子。
  http://www.yqzw5.cc/yq16418/4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